首頁 > 繪畫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第一,蜀國倒數第一,為何蜀國還不停地伐魏

作者:由 諸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1

三國時期的魏國是由誰建立

公元228年起,諸葛亮開始北伐,截止他去世時,一共有過7次北伐,其中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沒有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沒有親征。

公元238年起,姜維開始北伐,截止蜀國滅亡時,一共有過11次北伐,其中蜀國滅亡的前一年,姜維還曾率軍北伐,最終敗給了鄧艾,另外姜維北伐的兩次大敗,都敗給了鄧艾。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最強大,其次是江東吳國,實力最弱的是蜀國。按照正常邏輯,國力弱小就該躲在一旁休養生息,積聚實力緩緩圖之,坐看老大老二龍爭虎鬥,但蜀國卻反其道而行之,竟然一再攻打最強者,那麼蜀國的諸葛亮、姜維為何一再北伐魏國,背後到底有什麼考慮或難言之隱?

諸葛亮北伐時,吳魏爆發過石亭之戰,後來孫權還聯絡遼東公孫淵,準備夾攻曹魏。241年之前,孫權多次攻打魏國,但之後吳魏只爆發過東興之戰,孫權剛去世時魏國的偷機。可以說,諸葛亮北伐與東吳互相配合,而姜維北伐時,幾乎沒有盟友配合,屬於蜀國獨立伐魏。為何在沒有東吳配合下,姜維還要一再北伐?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第一,蜀國倒數第一,為何蜀國還不停地伐魏

蜀國處境最為危險,不打魏國的話,魏國只會變得更強,蜀國將越來越無法抵擋!

夷陵之戰後,蜀國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的地步,好在諸葛亮及時緩和與東吳的關係,蜀吳重新確立盟友關係,加上吳國發現需要蜀國牽制魏國,於是蜀國避開了被吳魏瓜分的命運。

雖然避開了吳魏結盟瓜分蜀國的命運,但蜀國的處境依然最為危險,原因在於蜀國地小人少,發展潛力太小。

根據史料記載,魏國官方註冊人口大約500萬,東吳大約250萬,蜀國只有100萬。正常來說,除非生產力出現飛躍,否則蜀國無論怎麼發展,與魏國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需要說明的是,漢晉時期的中國,經濟重心還在中原,蜀地、江南多蠻荒,因此佔據中原的魏國更容易恢復實力。

尤為重要的是,魏國佔據的關中地區,因為漢末董卓動亂,導致當地一片荒蕪。如果蜀國不打魏國的話,讓魏國安心發展,那麼長安一帶將迅速休養生息,進而可以作為魏國攻打漢中的後勤基地。

所以,蜀國一再北伐魏國,首先肯定是打出去,爭取擴大地盤增強實力,獲取更多的人口土地,佔領戰略要地,其次是拖住魏國、消耗魏國,不讓魏國安心發展,進一步拉大兩國的實力差距,這就是以攻代守的戰略。反之,一旦沒有頻繁的北伐,魏國迅速積聚實力,就可以從容地準備伐蜀,而這一點無疑非常危險。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第一,蜀國倒數第一,為何蜀國還不停地伐魏

蜀國內部矛盾嚴重,需要頻繁的對外戰爭,以轉嫁內部的矛盾!

縱觀世界歷史,一國內部爆發矛盾時,往往會選擇對外戰爭,以轉嫁內部矛盾,這一招屢試不爽,至今仍被政客使用。

蜀漢高層中,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趙雲……。。其中又分元老派與荊州派,但他們都不是益州本地人。其實,縱觀蜀國高層官員,其中益州出身的非常稀少,只有寥寥數人。因此,在政治權益上,益州士族與外來勳貴必然存在矛盾。

除了政治權益之外,還有經濟上的矛盾,蜀國的軍費財物從何而來?自劉備起,蜀國幾乎一直都在發行“直百五銖”,重量為原先一枚五銖錢的三倍多,但幣值卻是100倍,轉手就可以套利三十多倍。顯然,蜀國利用貨幣大肆掠奪民財,包括益州士族的財產,盤剝之狠千古罕見。在這一過程中,益州士族與蜀國很難沒有矛盾。

如果蜀國不打魏國,那麼內部矛盾隨時可能爆發,但蜀國以恢復漢室為旗幟頻繁北伐,既能掩蓋、轉嫁部分矛盾,也能以戰時狀態統治益州,壓制益州士族的利益訴求。

關於北伐魏國與恢復漢室,或許諸葛亮時代的確想要恢復漢室,但後來北伐多次無功而返,以及隨著魏國越來越強,“恢復漢室”可能只是一個出兵的理由。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第一,蜀國倒數第一,為何蜀國還不停地伐魏

蜀國頻繁北伐,或許形成了相關利益集團,猶如明朝末期的遼東集團!

蜀國人口稀少,百萬人口中竟有10萬將士,“軍民比”的比例之高古今罕見;同時,蜀國一直髮行“直百五銖”,對民財盤剝之狠也是千古罕見。可以說,當時蜀國大致就是“一切都是為了北伐戰爭”,全國各種資源都向軍隊傾斜。

在這一過程中,軍方將領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那麼他們想不想停止戰爭?顯然不太可能想,因為一旦停止北伐,蜀國進入休養生息階段,那麼資源可能就不會向軍方傾斜,他們也就無法獲得巨大的利益。

因此,現實情況可能是,蜀漢軍方集團、文官集團互相勾結,慢慢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以北伐為名獲取利益,乃至主動推動北伐戰爭。明朝末年,遼東集團與之類似,為了抵抗後金,明朝不得不全力支援他們,每年投入無數銀錢物資,讓無數官員吃得滿嘴流油。

諸葛亮時代,這種集團或許還未形成,但姜維時代,大概已經形成了,以姜維北伐時間為例:238年,240年,247年,249年,250年,253年,254年,255年,256年,257年,262年。其中,247年到257年,在沒有東吳配合情況下,蜀國幾乎年年獨自北伐,真有必要如此頻繁嗎?

三國之中魏國實力第一,蜀國倒數第一,為何蜀國還不停地伐魏

諸葛亮時代,蜀國北伐的原因,大致可以說是恢復漢室、以攻代守拖住魏國、獲取土地人口、轉嫁矛盾。

但姜維時代,蜀國北伐的原因,應該出現了一定的改變,其中恢復漢室可能沒有了,相關利益集團出現了,或許還有姜維為了維護自身地位的北伐,比如最後一次北伐就與蜀國內部政治鬥爭有關,廖化還曾批評姜維不該強行北伐。

總之,諸葛亮制定的北伐戰略,本身沒有什麼錯誤,但時移世易,姜維執掌軍權時的三國形勢已然不同,比如東吳並未配合伐魏,但他卻依然頻繁的北伐,同時蜀國也沒能調動吳國的北伐積極性,導致最弱的蜀國與最強的魏國互相頻繁消耗,最終倒下的必然是最弱的蜀國。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