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國土空間規劃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作者:由 Devil規劃曾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3

房產配套費是什麼意思

當前,各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本編制完成,2022年底完成省級和國批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2023年6月前要完成其他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在

國土空間規劃中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一、佈局一體化、網路化、複合化、綠色化、智慧化的基礎設施體系

打造安全高效、能力充足的智慧電網。

智慧電網是一種現代化的輸電網路,利用資訊及通訊技術,以數字或模擬訊號偵測並收集供應端的電力供應情況及使用端的電力使用狀況。結合這些資訊來調整電力的生產與輸配,或調整家電及企業使用者的耗電量,以此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損耗、增強電網可靠性的目的。

完善給排水、汙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

建設集約高效的供水系統。劃分城鎮供水分割槽,各分割槽間設施整合共享、互為備用,提高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進雨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提高管網精細化、資訊化管理水平,有效節約水資源。完善雨汙分流的雨水排除工程系統。加強城市排水河道、排澇渠、雨水調蓄區、雨水管網和泵站等工程建設,實現雨水系統全覆蓋和雨水、汙水分流制,防止河道被汙染。建設迴圈再生的汙水處理系統。統籌考慮汙水收集處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經濟性,建設適度分散的設施。在特色小城鎮、村莊推廣分散式生態化的汙水處理技術。

健全多源多向、靈活排程的燃氣輸配系統。

加強多方向多氣源的外部供應體系設施建設,完善輸配系統,合理佈局次高壓調壓站,構建起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綠色低碳、城鄉協調的燃氣供應保障體系。

國土空間規劃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發展多種方式、能源結合的安全清潔供熱體系。

鼓勵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提升城鄉清潔能源供熱比例,推動供熱無煤化。

建成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資訊基礎設施。

構建城市“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更加穩定高效的5G資訊傳輸通道,與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不斷融合,促進城市資料的高效融合和有效利用。重點開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群等民生領域的資訊化建設。

科學構建綜合管廊體系。

綜合管廊是現代化、集約化、綜合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綜合資源運輸系統。建設城市綜合管廊,應協調各部門及管線單位的建設管理要求,基於城市發展需求和建設條件合理確定綜合管廊系統佈局,統籌綜合管廊與相關設施的建設時序,並預留遠景發展空間。在老城區規劃建設綜合管廊,應與棚戶區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管線改造、架空線入地、地下空間開發等工程有機統合。

國土空間規劃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二、形成公平共享、彈性包容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根據人口轉移趨勢和年齡結構變化特點,結合城鎮村體系佈局,分片區完善城鄉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城鎮圈為依託,促進交通可達範圍內服務共享,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輻射,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實現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資源統籌發展。

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

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構建無障礙的公共活動網路。探索多齡化融合的新型混合社群模式,建設有安全感、歸屬感的社群,加快建立居家養老、社會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服務體系。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以兒童真實需求和行為特徵為基礎,依託社群、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系統構建兒童友好的空間體系和活動圈層,營造活力友善的社群交往空間,提供多樣化、友善型的兒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安全的步行環境和趣味化的街道空間。

建設年輕人嚮往的城市。

適應年輕人的行為模式與職業發展需求,配置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便利化、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空間,提供共享圖書、線上求職、學術交流、創業指導等服務和設施。

國土空間規劃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三、提供可負擔、可持續、差異化的城市住房保障

最佳化居住用地空間佈局。

根據人口分佈的趨勢與規律,合理調整居住用地的空間佈局,增加新城、核心鎮和中心鎮住宅用地的供應規模。確定合理的職住目標,設定合理的居住人口密度區間,統籌居住和就業,促進職住均衡。

租購併舉,完善住房供應體系。

面向未來城市發展需求,適應人口結構老齡化、少子化及人口流動性增強的特徵,完善商品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保障型住房等多種型別並存的住房供應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可負擔、可持續的住房供應體系。

科學推進政策性住房建設。

綜合分析未來人口增長趨勢,居民收入和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政策性住房的供應比例和供應結構;綜合產業與就業分佈、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居民自身特徵等因素,對政策性住房進行合理選址,避免由於選址偏僻、集中佈局引發居住隔離、社會分化等問題。

國土空間規劃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四、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宜養"的社群生活圈

《社群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提出,社群生活圈是指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全面與精準解決生活各類需求、融合居住和就業環境、強化凝聚力和應急能力的社群生活共同體,是涵蓋生產、生活、生態的城鄉基本生活單元、發展單元和治理單元。按所處區域,主要分為城鎮社群生活圈和鄉村社群生活圈兩類。

社群生活圈

範圍內的設施配置和公共空間安排,需要考慮社群之間的聯絡及社群內部的空間結構,滿足社群“自足性”和“共享性”的要求。為提高設施的可達性、共享度與利用效率,在社群公共服務設施分級配置標準中,強調不同型別的設施以社群生活圈為基本單元進行分級配置。

國土空間規劃如何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