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作者:由 俠說科技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4

蘋果手機系統時間在哪裡看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文丨俠說科技

大方一點,算上華為!

從各路身披學士院士創始人講師等專業頭銜的專業人士的分析以及資料的佐證,華為確實是一眾國產手機品牌中的佼佼者,但是,稱作蘋果的對手,夠格嗎?先別急,這並不是抹黑或唱衰,讓我們看資料!

根據國際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釋出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Q1季度中,在中國售價600-800美元(4000-5500人民幣)的手機中,華為首次超越蘋果,份額攀升至48%,遠超蘋果的37%。

報告指出,華為可以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歸功於華為Mate20系列。不過遺憾的是,在高於800美元(5500人民幣)的手機中,華為依然比拼不過蘋果。蘋果份額高達74%,而華為僅有14%,這部分蘋果手機基本上全是iPhoneXS和iPhoneXS Max。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這份資料以及相關報告相信不少人已經看過了吧?那麼在此我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拋開任何干預公正客觀的因素,以這份資料為判斷基準,華為有沒有資格成為蘋果的對手?個人認為,表面上華為是蘋果的勁敵,實際上是鑽了一個空子。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在過去的2018年,蘋果在800美元(5500元)的高階市場中碾壓華為,而且是在國內市場。同期,蘋果在國內的銷量是

3420萬部,華為是1.05億

位居國內出貨量第一,這意味著什麼?

截止至2019年Q1季度,華為雖然活躍在高階市場且勢頭很猛,但華為的發力點並不是蘋果所在的800美元(5500元)階段。而且蘋果僅憑藉

3420萬部

的銷量在國內5500元階段的高階市場的做到份額最低67%,華為1。05億的銷量,5500元高階份額卻如此之低,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因為部分資料缺失,所以我們跳過2019年,直接看2020年的資料。

據CINNO 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智慧機市場,華為(含榮耀)智慧手機銷量約5800萬部,市場份額為40。2%

根據IDC的報告顯示,同期上半年中國市場600美元以上價位段市場份額,華為佔比為44。1%排名第一,蘋果佔比為44%,以微弱的差距排名第二。同期

上半年中國智慧機市場,蘋果智慧手機銷量約1700萬部,市場份額為11。8%。

2020上半年,中國市場,600美元高階檔位,華為5800萬銷量佔比44。1%,蘋果1700萬部銷量佔比44%!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報告中說的時間是2020上半年,而新款iPhone是下半年釋出,也就是說蘋果賣的還是去年的老款機型。這樣的資料,這樣的表現,大家能否理解到什麼?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別急,我們再看一組資料!同樣是

CINNO Research的報告,報告中指出,華為2020上半年國內智慧機市場銷量中,榮耀系列佔39。9%,Nova系列佔21。5%,暢想系列佔16。9%,Mate系列佔12。7%,P系列佔9%。

報告中還指出,華為2020上半年暢銷機型為榮耀9X、暢享10、Mate 30(5G),4月上市的P40 Pro(5G)躋身華為2020年第二季度暢銷機型前三。

資料列舉至此還需多言嗎?銷量遙遙領先,份額遙遙領先,高階市場唯一能與蘋果掰手腕的品牌,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這些“成就”的背後,全是靠低價靠揚長避短換來的!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希望中國品牌能夠崛起走向世界。但是,靠揚長避短,斷章取義,臆想出來的勝利有意義嗎?遙遙領先,這是經常出現在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口中的一個詞,很多人因為這個詞而振臂歡呼。

領先不假,歡呼可以,但是能否有人告訴我,遙遙領先到底領先了什麼?

蘋果用均價5000做到2億銷量,華為用2000左右的均價做到2。4億銷量,只要懂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都能夠計算出兩者之間的差距,那麼遙遙領先的點在哪?又有什麼值得歡呼的?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華為沒點本事,美國怎麼會舉國之力對之打壓呢?這似乎是一個非常有力且合理的理由,但是美國打壓的企業少嗎?被美國打壓的中國企業高達600多家,其中甚至不乏國企央企,還有做紡織飾品的。

那麼作為一箇中國人,你能叫出他們的名號嗎?你能說出打壓紡織飾品的用意嗎?你做不到在等價的基礎上與別人比銷量比份額跟打壓有何關聯?華為被打壓不是因為5G麼?

華為,田忌賽馬,揚長避短,包括經常掛在嘴邊的遙遙領先,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這些都可以算作是商業競爭中的手段。讓我不理解的是,手段盡出,跟蘋果的差距還有那麼大,哪裡的問題呢?這也跟打壓有關係麼?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我認為,美國打壓確實是影響華為的一個因素,但是這並不足以否認,國內很多企業,發展的很快,死的也快的事實。作為一個科技領域的UP主,我深知大資料的厲害,我也相信在座的不少人有過被大資料支配的經歷。

你關注什麼,那邊馬上就推送相關的資訊,而我長期關注華為與蘋果的資訊,但是推送給我的資訊之中,蘋果基本持續熱鬧了1年,每天基本都可以收到跟蘋果相關的資訊。

反觀華為,鴻蒙沒動靜了,幫車企造好車也沒了音訊,是大資料不靈了嗎?都不是,而是因為每一項技術的研發,每一個專案的啟動,都需要時間,但是沒有人願意等!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鴻蒙,剛推出的時候炒的十分火熱,記得當初對鴻蒙的描述是屬於國人的生態系統,媲美甚至不輸安卓IOS的存在,然而如今3。0都已經發布許久了,有幾個專屬App了?能否擺脫安卓生態了嗎?能跟安卓IOS一較高下了嗎?

答案很顯然,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不能!那為什麼不等能的時候再拿出來炒呢?這樣不是更具信服力,更是可以讓那些質疑直接泯滅嗎?很簡單,如果沒有炒作,鴻蒙未必能夠度過16%的生死線。

這是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很多企業的通病!炒作可以獲得流量關注,可以很輕鬆的讓不可能變成可能,這對企業而言無疑是利好的。但是其弊端也很明顯,炒作時所說的話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兌現的話,將失去信譽度。

華為之後,蘋果再無對手?

5G同樣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5G推出之際各大廠商畫的餅很美味,但是他們失去了第一批購買5G手機的人的信任。因為第一批購買5G手機的人是在大餅的誘惑下購買的手機,而購買手機後,5G生態遲遲未見不說,就連5G訊號都是在5G手機更新至第二代甚至三代後才用上。

所以你看,5G的熱度沒了,使用者也不再關注5G了,而失去這些之後,5G建設的步伐滯緩了。而且我相信,當6G推出之際,第一批購買5G手機的人再也不會第一時間換6G手機了!

典型的例子,簡單的道理,華為身上也存在!天天贏,各種遙遙領先,無外乎拉動點僅限於中高階機型的銷量,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跟蘋果競爭,基本上很難,更莫說成為蘋果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