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之所以成為作家,全靠200多篇背誦的文章墊底

作者: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4

巴金古文觀止讀了多少遍

原標題:讀書如煲湯

古人讀書不但強調朗讀,而且要抄、背、默。“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不倒背如流不罷手。的確,讀書如煲湯,需小火慢煨,方可領略書滋味;尤其是那些經典著作,不細嚼慢嚥,小火慢燉,是難得其芳香的。

比如曾國藩,讀書主張“下慢功夫”。他在家書中多次告誡子弟讀書要“用功譬若掘井”,貴在“掘井及泉”;“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這種“慢”看似“笨功夫”,實際上是為了把書讀得熟、記得牢、鑽得深。

國學大師黃侃在北大講《說文解字》,上課一不帶原書,二不帶講稿,引經據典,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學生對引用的經典論據,下課後去查書,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引得全班同學嘖嘖稱奇。一次,學生為他拿包發現《說文解字》這本書上,書頭蠅頭小字,密密麻麻,有墨寫的,有硃筆寫的,還有各種符號,全書9300字,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講法。據說,他對這本書讀了五遍,每一遍都有新的體會。對於一本枯燥乏味的字書,若沒有下過苦功夫,何以兩手空空的面對北大的學生?

巴金10歲時就可以將《古文觀止》裡的200多篇文章背誦下來。幾十年過去了,他在晚年的時候說,他之所以後來成為作家,寫出了那麼多的小說和散文,全靠當年那200多篇背誦的文章墊底。沒有如此讀書功夫,何有那麼多經典小說的流芳百世?

讀書如煲湯,小火慢燉,時候到了,自能得其芳香。在當下這個時代,沉下心來,放慢速度,認真讀幾本經典,才是比較有效的讀書方法,否則華而不實,淺嘗輒止,是不能用作長久之計的!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