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傾聽青未了|春天的訊息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5

春天的訊息怎麼畫

先說一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那年臘月二十八,她跟著他回老家過年。第一次去他家過年,她很是不自在,雖然他們已經訂婚,就差個儀式。她彆扭的倒不是環境陌生,她也是在農村長大的,而是心裡那個小人不時地跳出來,對這份愛情產生質疑。他家裡窮,父母靠種地為生,兄弟仨,他排行老三,上大學的學費都是他做兼職攢的,將來這日子能過好嗎?

傾聽青未了|春天的訊息

每年過年,他的老父親都去年集上擺攤賣春聯和福字。回到家,他也去擺了個攤,她跟著他紮在集上,幫人挑春聯、選春聯、遞福字,說著恭喜發財的客氣話,手和臉凍得比蘋果還要紅。那風實在太硬了,她把他的大衣裹上還是覺得全身如灌冰水。中午她嚷嚷著要回自己家,兩人吵了一架。很多買春聯的大叔嬸子都是老主顧,有的送塊鮮豆腐,有的給袋江米糖。她很快改變了主意,覺得賣春聯是件挺有意思的事。他告訴她,小本生意賺不了幾個錢,但鄉里鄉親的感情深著呢。他還說,他爹賣春聯,就是為了能和那些老夥計碰碰面。舊村改造搬進樓房後,也不能忘了那些人的恩。

那年春節,她印象至深,最大的收穫就是覺得這家人很幸福。結婚後,他們為了留濟南還是回老家曾猶豫不定,最終留在濟南定居,先租房,後買房。每年過年,他們都會提前向公司請假,回老家賣春聯。從三輪車到電動三輪車,再到私家車,從兩個人到帶著閨女,再到現在的四口人,大女兒手懸毛筆,學著爺爺的樣子,踩著小板凳現場潑墨寫春聯,很快被人群包圍。人群中不乏嘰嘰喳喳的孩童,煞是熱鬧。

他們是我認識多年的好朋友。她笑著對我說:“現在我才懂得,春聯從來不是用來賣的。春聯就是春天的訊息,我們是‘送’春天的人,心裡要多歡喜有多歡喜。”如今,她大女兒的書法作品在全省得了獎,每年家裡的春聯都被她承包了,這是他們夫妻最引以為傲的事情。

從兒時記事起,父親就經常騎腳踏車帶著我去老街巷閒逛,回來時我經常在車上睡著了,為此他專門給我買了個頭盔。臨近年根,衚衕裡的人家都會貼春聯、掛燈籠,紅底黑字,沁著喜慶,恍若從時光深處吐出一寸寸馨香,讓人流連。有的人家掛上自制的紅燈籠,有的小院牆外斜出幾枝蠟梅探頭探腦,看上去有著別樣風雅。父親邊走邊給我念,好多字我不認識,胡念一氣,他趕忙糾正,說:“讓人家聽見笑話。”院主人看到有小孩,返身回屋抓把糖果或花生,把我的口袋塞得圓鼓鼓的,我滿臉害羞,露出門牙咧著嘴笑。當然,父親帶我出來是有采購任務的,去萬紫巷買花椒大料,去大觀園買乾果點心,去南門市場買小金魚、年宵花……回到家裡,我也蠢蠢欲動,找出墨汁和紅紙,照貓畫虎寫上幾副春聯,雖上不了檯面,卻也跟著樂和。“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這是天下父母的心願,也是隱藏在中國人骨血裡湧動不息的基因。

如今過春節,還有人在家寧心靜氣執筆寫春聯嗎?有,但是越來越少。渾然不覺中,我們逝去的不只是光陰,而是附著在時間之河上的惜福與憧憬。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濟南老鄉張大春。1988年的那個春天,他首次從臺灣回北京探親,見到他的姑父歐陽中石先生。在北京東四前柺棒衚衕的家宅裡,坐在熱氣繚繞的煤球爐子邊,兩人談京劇、談書法、談文章。姑父對他說過,“活得越老,練得越勤,小時候犯就的毛病就越會來找你。”當時他壓根沒有聽懂,直到2005年他父親過世,他以大楷抄經的時候,才幡然頓悟姑父的教誨:“如果對付不過去,若非失之於油滑,就會失之於蠢笨。”他繼而明白了,當年父親對他說的“我看你往後連副春聯也寫不上了”的苦心和深情。看到這裡,我不禁眼睛潮溼,想起父親生前反覆說過的狠話:“我看你將來寫不好字怎麼辦?”異曲同工之處除了舐犢情深,剩下的就是“傳承”二字了。

過年,我們大掃除、辦年貨、蒸年糕、包水餃、拜大年,這些一年一度又習以為常的莊重儀式,其實是我們與生命原初的精神臍帶,永遠扯不斷、意綿綿。就像寫春聯或福字,構思、研墨、鋪紙、書寫、晾乾、張貼,往往需要一家人齊動手才能完成,從傳統文化角度看,這就是“和”或“合”的意義。然而,大年何嘗不是我們共同的童年呢?“小時候犯就的毛病”,好比潛入體內的一尾大魚,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這條大魚就會躁動不安,渴望迴歸母腹,這個母腹就是“大年”。於是,每年此時我就止不住慌亂,無法專心做事,內心沸騰著說不清的感動與憂傷。感動於那些候鳥一樣的歸家人;憂傷呢,則是無法團圓或者天上人間的遙望。

我的感動與憂傷,想必曹雪芹老先生也深有體會。大約250多年前,北京西山腳下,他與愛妻芳卿也張羅著過年,把寫好的春聯送給附近村民。年前一天,有個叫於景廉的老友雪夜登門求助,曹雪芹過得本不寬裕,卻還是幫他湊了些銀子。聊天中得知有公子哥花數十兩銀子購買風箏,曹雪芹來了興致。正好家裡有現成的材料,他連夜製作風箏,歷時兩天做好四隻風箏贈予老友,沒想到瞬間變成了集市上的搶手貨,他索性把製作風箏的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於景廉。於景廉身有殘疾,生計無門,這下有了好營生,從此靠風箏發家致富,成為方圓十里的風箏名家。曹雪芹樂善好施,為附近村民免費看病、熬藥,還手把手教給殘疾人一技之長,包括印刻、編織、園林、風箏、烹調、脫胎藝術、印染等,後來寫入《廢藝齋集稿》中,“以為今之有廢疾而無告者,謀其有以自養之道也。”與其說是曹公的悲憫情懷使然,倒不如看做他是個有心人,他著書立傳的平民視角正是來源於此——一部細讀不盡、闡釋不完的《紅樓夢》,無論是金陵十二釵,還是卑賤微塵眾,都讓我們意識到:生命轉瞬即逝,但人生永遠充滿意義,這意義就是對春天的無限憧憬與踮腳眺望。

又是一年春來到。我多麼想再去老街巷衚衕裡逛一逛,把腳步放得慢一些,再慢一些,邊走邊指認大門上的春聯,還要滿心歡喜地念出聲來。只是,當年陪著我念春聯的老父親已經不在……留有一縷思念縈繞心間,天上人間共團圓。

主播/後期剪輯:魏祺瑞(實習)

編輯:朱若彤

值班主編: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