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白居易:讀完他的經歷,就知道他為何學習刻苦

作者:由 阿珂愛讀書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6

白居易別稱叫什麼

余光中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提起唐朝,令人很難不想到唐詩,而想到唐詩,又不由地聯想到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他們以詩言志、以詩為史,帶我們領略到盛唐氣象。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白居易:

白居易生於河南新鄭一箇中級官僚家庭,祖父是縣令,父親是徐州別駕,因此小白同學,小時候衣食無憂、吃穿不愁,度過了一段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直到,一次白居易意外發現家中醜聞,據白居易為母親寫的墓誌來看,說的是白居易的外祖母是白居易爺爺的養女,父親的“妹妹”,也就是,白居易的母親是他父親的外甥女。當然,還有更離譜的說法。

白居易:讀完他的經歷,就知道他為何學習刻苦

這些流言蜚語給少年白居易的生活上蒙上了一層陰影。不久,母親因勞思、憂憤患上心疾,不幸落井身亡。白居易更堅定了“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一心要考進士。心中學習的火焰愈發熾熱,讀書刻苦到嘴中生瘡、手指出繭、頭髮全白。

十六歲時,白居易帶上一腔熱血和詩作,去了長安城,拜見新樂府詩歌運動先驅顧況,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薦。顧況看著自己面前這個年幼的少年,苦笑不得,只把白居易當成了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於是就看著他,調侃地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看書多的人,心中自有著一股靜氣。”白居易聽到顧況調侃自己的話語,並沒有生氣,而是從袖子裡,掏出自己準備的詩作《賦得古草原送別》,遞給顧況。

沒想到,顧況只看了這首詩的前兩句,就大驚失色,立刻把白居易封為上賓。並改口說:“道得個語,居即易矣。”能寫出這樣的詩,除了皇宮,長安你哪裡都能住。後來,顧況更是把白居易和這首《賦得古草原送別》,推薦給了許多朋友。

16歲的白居易,就此一詩成名,聲震大唐。

29歲時,更是一舉高中進士,成為那年唐朝錄取的17位進士之一,更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32歲時,進了中央機構,做了秘書省的校書郎。

中年時,更是相繼寫下《觀刈麥》、《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佳作,提前從盛唐的繁華中,嗅到危亡的氣息。曾官至宰相接班人——翰林學士,文學上,更是被人稱作“詩魔”、“詩王”。

但是,即便是已取得如此成就的白居易,依然對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情況,非常忌諱。別人問時,白居易都說自己的祖先是北齊高官白建的後代,是正兒八經的山東士族。但是這些話很少人信,就連給白居易的摯友,為他寫墓誌銘的李商隱,都不好意思多提這件事。

因為,白居易口中的白建並不是北齊的官員,而是北周的官員,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諷刺。

晚年時的白居易,雖然一直都被唐政府善待,但是他還是主動辭官,回家整理起了自己詩集。為了讓自己的心血不會流失,白居易更是很“細心”的,把自己整理好的詩集,做了數個備份,侄子、兒子各一份,其他的則都託人藏到了各個寺廟保險的地方,

另外三份則交給了三座相熟的寺院。因此,在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才能幾乎完好如初地讀到白居易的大多著作。

要知道,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唐朝一些優秀詩人的詩作,很少被流傳下來。如,號稱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他的詩作只流傳下來兩首,除了我們熟知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代達歸夢還》。而稍微好一些的詩聖杜甫,中年之前的作品,也大多失傳。詩仙李白呢?流傳下來的詩句更是十不存一。

當然,白居易詩作能流傳下來3000多首的原因,除了保密措施做得好之外,也與白居易詩,簡單直白,易於理解的特點有關。千年後,白居易用心保留的詩歌,使得“白體”成了一種不可忽視的詩歌流派,給了他豐厚的回贈。

阿珂,99年中文系,自由職業者。分享讀書|成長|賺錢|自媒體創業,希望我的文字可以陪你一路打怪升級~擁抱所有美好!228篇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