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作者:由 國學研究僧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1-07-01

什麼是渲染手法

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江皋當落日,帆席見歸風。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唐 李商隱《訪秋》

先說說這首詩的背景。唐代大中元年(847年)秋天,當時李商隱35歲,這一年,宣宗即位,牛黨李黨之爭愈演愈烈。牛黨成員白敏中任宰相,牛黨其他成員又紛紛被重新啟用,李黨全遭罷斥,被趕到遙遠的崖州。

那時候李商隱正在給李黨成員鄭亞做幕中掌書記,鄭亞因為受到牛黨排擠,被外放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防禦觀察使,所以李商隱也要離開長安南下,隻身一人到桂州任職。除了離鄉之思,再加上政治受到排擠,心裡就更難受委屈。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酒薄吹還醒,樓危望已窮。”詩人想透過酒勁讓自己暫時忘卻憂愁,借酒澆愁,可是酒味淡薄,被風輕輕一吹就醒了,根本無法澆滅心中的愁緒。登上高樓望向北邊的家鄉,一眼望不到邊。想到遠在萬里的家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與家人團聚?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一個“吹”字動態展現風的姿態,表現詩人對秋意的感官體驗;一個“望”字表現詩人登高極目的視覺效果,更有一種空寂遼闊之感。我這酒味淡薄,醉意清淺,風一吹就醒了,那邊登樓望景卻是無窮無盡啊,前句與後句形成鮮明的反差和對照,反而令愁緒增加一絲沉重。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江皋當落日,帆席見歸風。”詩人獨上亭樓登高望遠,看到落日餘暉照在江岸邊上,船帆在西風鼓吹之下緩緩駛回。真是靜謐祥和之美景,我的家鄉也有這種美景,只是不知何時才能與家人共同欣賞。江皋,落日,帆席,歸風這四個物象,勾勒出一幅落日歸帆圖,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煙帶龍潭白,霞分鳥道紅。”這一句簡直絕了,詩人利用渲染的手法,透過景物,顏色等視覺感官體驗表現自己思鄉之情以及抒發心中愁思。夜幕時分,龍潭水上漸漸飄起一層薄薄的霧,如輕紗一般縈繞在水面上,形成了一條煙帶,餘霞照在鳥兒飛過的高山上,崇山峻嶺被暈成一片紅色。透過山紅水白這異鄉情調的描寫,渲染出詩人客居異鄉時的淒涼與落寞。煙,龍潭,霞,鳥道這四個物象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畫,簡潔凝練,景物與景物之間交織融會,使人如臨其境。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那殷勤地報告秋意的只有火紅的楓樹了。最後一聯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把景物擬人化。南方的秋色就只有楓樹爭之,要是在家鄉那可是成片成片的金黃色,秋意濃,氛圍濃,哪裡像這桂州,地暖無秋色。這一句又顯示出詩人客居他鄉的孤獨處境和落寞情懷。

從《訪秋》看古詩詞慣用的渲染手法

有人說,李商隱詩,佳品如紅櫻桃,燦爛奪目;劣品如生芭蕉,味澀肉硬,難以下嚥。(出自秦似《兩間居詩詞叢話》),這首《訪秋》,無疑是李詩中的佳品,宛若玲瓏鮮活的紅櫻桃。

(圖片來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