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作者:由 烏丫社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1-07

薩列裡如何殺死莫扎特

上上週末,波叔看了一場超爽的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整個劇場的觀眾衝向舞臺,簡直就像大型音樂節一樣瘋狂。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而兩位男主角的巔峰對決,簡直是全場高潮!嫉妒、仇恨,整個身心都炸裂了。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劇的主角,音樂史上不世出的天才——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這個名字,我們音樂課本上見過,歷史課本上也見過,在歌劇院也見過,甚至連廣告上也能見到。

但小菠菜們可能不知道,當年baby莫扎特出生受洗時,他名字是好長好長好長好長的一串——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其中「Theophilus」是有「

天主之愛

」的意思。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莫扎特就是

抱著天主之愛出生的上帝的寵兒。

3歲時,他那位當宮廷樂師的爹,教女兒也就是莫扎特的姐姐彈練習曲,莫扎特在旁邊玩泥巴。姐姐老是彈不好,小正太莫扎特就爬上琴凳,用髒兮兮胖乎乎的小爪子,噼裡啪啦完整地彈了出來。小莫扎特從此展露出奇特的音樂才能,擁有絕對的音準和超常的記憶力,過耳不忘;

5歲,爸爸帶小莫扎特和姐姐進宮,給奧地利女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瑪麗婭·特雷西婭表演兩個小屁孩的四手聯彈。小莫扎特各種花式炫技:蒙上眼睛彈、大人給主題即興作曲彈出來。

女大公看得好開心,抱著小正太問他要什麼獎勵。小正太從女大公懷裡掙脫出來,衝著女大公7歲的小女兒瑪麗……一個啵。

波叔順便提一句,這位瑪麗,後來嫁給了法王路易十六,對,就是那個作了一輩子,在法國大革命裡跟老公一起被送上斷頭臺的瑪麗王后。

沒想到吧,初吻是被小弟弟莫扎特奪取的……

6歲,開始作曲,創作出三首小步舞曲;

11歲,寫出第一部歌劇;

13歲,被大主教任命為樂隊首席……

這是人類音樂史上最沒有爭議的天才!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呃,下面一句,資深菠菜們都知道:

天才總是命運多舛

1791年,35歲的莫扎特被帶回了天堂。

最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在窮困潦倒中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莫扎特的一生,是由一堆小謎團組成的一個大謎團。其中最神秘的一坨,莫過於他的死亡。

1984年,電影《莫扎特傳》的電影火了,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效、最佳服裝、最佳化妝八項大獎。你說說,什麼都是最佳,這片子還有缺點嗎?

在這部電影裡,拿了最佳劇本獎的編劇採用了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莫扎特的死因:

被謀殺致死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頭號嫌疑犯就是莫扎特的同代人、義大利著名作曲家

安東尼奧·薩列裡

(Antonio Salieri)。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薩列裡這個名字,不愛好古典音樂的小菠菜可能不太熟。但是他教過的學生,你們肯定都聽說過: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其中貝多芬跟他的關係最為親密。

在沒有遇到莫扎特之前,薩列裡也是一枚不講道理的的音樂天才——

24歲,擔任義大利歌劇院首席作曲家和樂隊隊長;38歲,擔任宮廷樂隊隊長。

要知道,在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商品可供大眾消費之前,搞藝術的、搞音樂的,都是給皇室和教會打工的。

貴族們是僱主,給錢支援藝術家搞搞創作,以彰顯自己的藝術品味。

在20歲之前,莫扎特便是在教會當樂隊首席,給薩爾茨堡大主教打工。

從小被眾星捧月嬌慣大的莫扎特,不甘受制於這種體制的束縛。他辭了教會的工作,以獨立作曲家的身份來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放到今天的中國,就是一枚北漂音樂人。但在當時,莫扎特是第一位掙脫貴族和教會僱傭、擁抱市場的作曲家。

電影故事也就是從這裡開始了:

薩列裡第一次見到個子只有1米63的年輕人,就被深深震撼了。

看著這個小矮子的手指在琴鍵上飛舞,不停地搖頭晃腦,在場所有人都被他的音樂吸走了靈魂。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薩列裡毫不吝嗇地讚美:

他的音樂,是一種純粹的美。這是我前所未有的音樂,我似乎是聽到了

上帝的聲音

早已在維也納功成名就的的薩列裡被莫扎特的才華折服了,主動向自己的領導和老闆、當時的奧地利大公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大公的兒子)推薦了莫扎特,希望能把莫扎特招進來當宮廷樂師。

薩列裡萬分高興——我終於可以跟天才共事了!

為了表達激動的心情,薩列裡連夜寫了一首歡迎曲。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沒想到,這首歡迎曲,卻讓薩列裡丟盡面子。

歡迎儀式上,大公和其他大臣都出席了。看起來吊兒郎當的莫扎特,只聽了一遍歡迎曲,馬上完整無缺地彈出來。

彈就彈了,更讓薩列裡覺得難堪的是,莫扎特還當場指出了曲子的缺點。

那種感覺,小菠菜應該可以理解吧?

人家花了一個晚上才寫出來,你就這樣在短短半分鐘之內全部彈奏出來,而且修改得比我好那麼多。嗯,如果還不好理解的話,就想想波叔每天那麼辛苦寫出文章來,可總有壞人在裡面挑錯別字……

後來,薩列裡喜歡的女人,也被這個初來乍到的天才莫扎特吸引去了,整天為他爭風吃醋。

那個怪物奪走了我的寶貝。我心中充滿了對這個年輕人的恨意,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了殘暴的想法。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憑什麼你一來到就搶走了我的光環?

憑什麼上帝只寵愛你,而我卻只能成為上帝的棄兒?

憑什麼你能不費吹灰之力,卻寫出比我好這麼多的音樂?

這些問題像毒蛇一樣每天吞噬薩列裡的靈魂。

當初的欣賞、羨慕,在他身上變成了自卑,繼續慢慢發酵成嫉妒,最後演變成恨。

面對那種「上帝賜予的天賦」,甚至開始懷疑自身努力的價值。

當恨意衝破了頭腦,便是瘋狂的報復。

剛開始,他每天都在祈禱,讓上帝早日把莫扎特帶走,

「這樣是為了他好,也是為了我好」

他開始在大公身邊吹耳邊風,各種diss莫扎特,說他音樂雖好但是人品很爛,曾經跟跟陌生女孩亂啪啪啪,可不能讓他成為公主的音樂老師。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大公被成功洗腦,開始架空莫扎特的工作。

重要的歌劇也不讓莫扎特寫,大Party的音樂也不找莫扎特做,還把莫扎特的作品送到委員會參加審查,要審查通過後才能有工作的機會。

年輕氣盛的莫扎特可不能接受,他認為:審查員們都是音樂白痴,把自己的音樂交給他們審,這不是笑話嗎?

莫扎特賭氣離開了宮廷,傲嬌地想:宮裡的人一定會回來找我的。

然而並沒有。

莫扎特從小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喜歡賭博和各種狂歡,賺得多也花得多。他每天戴著各種顏色的假髮,穿華麗光豔的外套,參加上各類豪華party狂歡。

很快,莫扎特欠了一屁股債。

迫於無奈,莫扎特回去找「知心老夥伴」薩列裡,向薩列裡借錢,求他去大公面前說點好話,重新給莫扎特安排工作。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薩列裡咚咚咚咚地拍胸脯:老兄弟我一定會幫你一把的!

怎麼幫?

他為莫扎特家請了一名女傭,實際上是安插了間諜,專門監視莫扎特的行動。

莫扎特在忙什麼,接了誰的活,最近在寫什麼曲子,全都被薩列裡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甚至在莫扎特夫婦都外出時,偷偷潛入他們家,翻看莫扎特的樂譜。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看到莫扎特的原稿,薩列裡心情那個複雜啊。

又欣賞,又自卑,又嫉妒。

複雜的情緒把他拉近了痛苦的境地,他只想儘快毀掉這種美好。

透過間諜,薩列裡知道莫扎特在準備一部大型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指望這部歌劇一旦寫成,就能賺很多錢,還清之前欠下的債。

薩列裡堅決阻止這天的到來。

薩列裡偷看了莫扎特的草稿,抓住了草稿中的兩個痛腳,開始向大公打小報告——

第一,這部歌劇,您老人家早就說過不得體,不能在維也納上演;

第二,您也說過,歌劇院不得出現芭蕾舞,而這部歌劇有一整章,幾乎都是芭蕾舞。

在薩列裡和幾位大臣的干預下,這部歌劇的舞蹈部分,基本上被全部刪除,而被刪掉的這些內容,都是最精彩的部分。

這部精彩的話劇,最終只演了九場。

莫扎特並沒能憑藉這部歌劇賺到大錢。然後,莫扎特的孩子出生了,一家人經常入不敷出,彈盡糧絕。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雪上加霜的是,莫扎特的父親去世了。

父親是莫扎特的音樂領路人。莫扎特逃離體制,自己維也納漂的時候,老父親跟所有北漂音樂人的父親一樣,堅決反對。但莫扎特一意孤行,決絕離家出走。父親去世時,莫扎特沒能在他的身邊,父親生前的願望,莫扎特也沒能滿足。

在莫扎特心中,一直懷著對父親深深的愧疚。

而這個軟肋,被薩列裡抓住了,他想出一個歹毒的計劃:摧毀莫扎特的精神,從而毀掉他的整個生命。

我終於找到了戰勝上帝的方法,父親是莫扎特的軟肋,這下好了,我必須讓他死去。

一個神秘的高個子男人敲響了莫扎特的家門,給他指明瞭一條賺錢的活兒——寫一首悼念亡靈的

《安魂曲》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如果你願意創作這首彌撒曲,那就應該說明最快能在何時完成,完成之後酬勞一定不會虧待你。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不得以任何方式去調查是誰委託你創作這首樂曲的。

在莫扎特還有從父親去世的陰霾中走出來的時候,每次提起筆創作安魂曲,心就會揪著痛。

莫扎特只能靠抽菸、酗酒來緩解自己的痛苦。每天他都把自己關在家裡,一直寫寫寫,寫到後來,已經開始神志昏迷,說話開始語無倫次。

不僅是妻子,就連莫扎特自己,也開始覺得自己不對勁:

我快要被工作殺死了。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這首曲子遲遲沒有寫完,每當莫扎特痛苦時,黑衣人都會準時敲響他的家門,狠狠碾壓已經崩潰的精神。

最終毀掉莫扎特的夜晚終於來臨。

薩列裡編了一個謊言,對躺在病床上的莫扎特說,黑衣人剛才又來了,說如果你能在明晚之前把曲子寫出來,那你就能多拿到100元的酬勞。

明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莫扎特還是咬咬牙,決定通宵也要寫完。

莫扎特躺在床上口述,薩列裡負責記錄。

莫扎特的聲音越來越虛弱,而薩列裡心裡越來越興奮。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身心飽受折磨的莫扎特,1791年12月5日凌晨,在窮困潦倒中,撒手人寰,終年35歲。

這是電影《莫扎特傳》講的故事。

然而,歷史上向莫扎特約《安魂曲》的另有其人,不是薩列裡乾的。

一位名叫弗蘭茨·馮·瓦爾澤格的爵士,喜歡附庸風雅,有錢任性經常花錢向地位低下的窮音樂家買作品,然後在作者的位置署上自己的名字。瓦爾澤格爵士的妻子去世後,他向莫扎特約了《安魂曲》,一來悼念亡妻,二來讓這種悼念顯得特別有格調。

然後這段故事被嫁接在薩列裡身上。

當年莫扎特去世後,「莫扎特是被薩列裡毒死的」的傳言就開始在小範圍內流傳。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晚年的薩列裡身患阿爾茲海默病,深受傳言之苦,一度在神志恍惚時高呼「莫扎特就是我殺的!」。

1824年5月23日,薩列裡企圖割喉自殺不久,作曲家Calisto Bassi在維也納全城派發自己創作的長詩《貝多芬歡樂頌之四行詩》,第一次公開提出莫扎特是薩列裡毒死的。儘管警察在當天就收繳了大部分傳單,但這一傳言已經傳播開來。

當時,看護薩列裡的兩位護士,向公眾證明薩列裡喊出這句話時,神智已經不清醒。可是,大家還是喜歡陰謀論的版本,傳言甚至擴大到奧地利國外。

1831年,俄羅斯文學家普希金,根據這個傳言創作了戲劇《莫扎特和薩列裡》,66年後又被改編成同名歌劇,再到1984年《莫扎特傳》電影的上映,透過各個時代的文學媒介如病毒般地流傳,根本停不下來。

事實上,薩列裡謀害莫扎特的版本,只是眾多關於莫扎特的死因猜測中的一個。

至今莫扎特的死因,依然是一個謎團,沒有定論。

有說法指,莫扎特是死於尿毒症;有人說,莫扎特是因為風溼熱而死;還有人說,莫扎特很可能是吃了未煮熟的生豬肉感染病毒身亡。

甚至,現在位於維也納聖馬克思莫扎特公墓區下埋葬的遺骸,是否是莫扎特本人,都沒有辦法得到確認。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莫扎特的墓碑

2015年,人們最新發現了一部由莫扎特和薩列裡共同創作的4分鐘合唱樂譜

《奧菲莉亞的康復禮讚》

,他們也有過合作的時候。

一首安魂曲,要了音樂天才的命

被發現的樂譜

雖然在劇中,薩列裡因為嫉妒殺死了莫扎特,但事實的真相,只有薩列裡本人知曉。

但波叔寧願相信,薩列裡最終控制住了嫉妒的蔓延,或許他明白——

不受節制的嫉妒心,只會讓人產生瘋狂的報復行為,毀掉的只會是自己。

別人比我們優秀,比我們有天賦,肯定會讓我們感到壓力。

承認跟優秀的人人有差距,這是成熟的表現。

好的嫉妒,眼光停留在自己身上,想的是讓自己跟對方一樣好。

壞的嫉妒,眼光釘在別人身上,想的是讓對方跟自己一樣差。

眼中看到的是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以此設定目標,追趕差距,適度的嫉妒,會為我們的進步提供動力。

與其費盡心思搞垮對手,不如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成為一顆真正出類拔萃的耀目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