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

作者:由 李雪展家常事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2-02-25

漢文帝活了多少歲

古人的生育能力超乎我們想象,漢文帝與漢景帝是父子關係,但兩人年齡相差只有15歲,可奇怪的是,漢景帝並非漢文帝的第一個兒子,因此,漢文帝當父親的年齡實際上要更早。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

(漢文帝漢景帝父子,年齡相差只有5歲)

西漢最傑出的皇帝之一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異母弟,母為薄姬。劉恆出生於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為劉邦第四子,由於母親薄姬並不得劉邦寵愛,皇位貌似與劉恆無緣的。劉恆八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代王,就藩晉陽(今陝西太原),他在代地十五年,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頗受代地百姓愛戴。惠帝英年早逝,呂后及呂氏貴戚專擅朝柄,朝中莫與之爭。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擁立寬厚仁慈,在代地名聲不錯的代王劉恆為帝,這就是西漢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漢文帝劉恆。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於後元七年(前157年)駕崩於未央宮,遺命嫡長子劉啟繼承皇位,這就是西漢歷史上另一位傑出的皇帝漢景帝,他與父親漢文帝開創了西漢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使西漢國力達到鼎盛。

漢文帝劉恆出生於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漢景帝劉啟出生於漢惠帝七年(前188年),父子兩人年齡只相差15歲,但劉啟並非漢文帝的第一個孩子,他的嫡子之名其實是名不副實的。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

(影視劇中的代王王后)

由於母親薄姬素來不得漢高祖寵愛,因此劉恆的身份地位是相當尷尬的。他是庶子,母親又受高祖冷落,自己自然也難得父皇憐愛,早早便被封為代王,八歲那一年便動身前往代地,王都在晉陽(今太原)。八歲的孩兒,遠離父母,身邊只有一眾王府屬員,可見,這個從小就缺乏親情的孩子,童年是有多麼的不幸。

劉恆當代王長達十五年,他的第一任王后並非漢景帝劉啟生母竇漪房,而是一個在歷史上並未留下姓名的王后,而且兩人居然還育有四個孩子。

這個姓名不詳,生卒年不詳的王后,我們姑且稱她為代王王后吧,他是漢文帝劉恆為代王時(前196年——180年)的王后,算是劉啟的髮妻,兩人患難與共,在代地共同生活了挺長一段時間,劉恆被大臣擁立為帝的時候,他的髮妻代王王后已經逝世,令人匪夷所思的,其所生四子俱夭亡,不過,這與《史記》的記載有明顯的時間上差異,據《史記。孝景本紀》記載:“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也就是說,代王王后及諸子,是在竇漪房得到漢文帝劉恆寵幸後才全部死去的。關於代王王后所生幾之,《史記》前後也是自相矛盾,《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說代王王后生了四男,《史記。孝景本紀》又說是生了三男。

糟糠之妻不可棄,更何況代王王妃還為劉恆生下了四男,為代藩實現了傳宗接代,當年劉恆在代地的時候,何其窘迫,既不得父愛,又坐守西北之境,奈何在劉恆被迎立為帝的時候,代王王妃與其四子俱前後逝世,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

(呂后)

之所以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深入討論,最關鍵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西漢武帝時代人,距離漢文帝時代不過幾十年時間,這個素以寫史求真的大史學家,甚至不能寫出代王王妃的姓名、出生年月和籍貫,連她四個兒子的名字都不清楚,這是多麼不正常的事情。因此,臺灣學者鄭曉時就在他所撰《漢初誅呂安劉的政變過程與歷史意義》一文中認為,代王王后與其所生諸子實非正常死亡,代王王后極有可能是呂家女,在諸呂政變中,她受牽連被殺,而王王后所生諸子因為有呂家血統不能被立為皇太子而被殺。同時,鄭曉時還認為,劉恆對代王王后及諸子是有感情的,此事所為,實非年輕的漢文帝的意思,而是當時擁立有功又掌權的老臣陳平等人的主意。鄭曉時一語驚人,雖只是個人猜測,但其實內中尋味,這或是最接近現實的答案。

以上諸語,多少是脫離了主題,我們再回歸正題,漢文帝與漢景帝兩人年齡只相差15歲,這科學嗎?

父子15歲的年齡差,在現代來說真的是不可思議,但在古代,其實這根本不算什麼,更何況,漢文帝當父親的年齡甚至都還不到15歲。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

(漢景帝之母竇皇后)

漢文帝與竇皇后的第一個孩子是劉嫖,也叫是漢景帝親姐館陶長公主,出生於前189年,當時漢文帝還是代王,才14歲,而漢文帝的第一個王妃代王王妃所生四子,基本也就是在竇皇后得寵的這前後時間,或者,是在這之前,也就是說,漢文帝很有可能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當父親了。

十二三歲就當父親,這要擱現代,絕對是個天大的新聞,可是在古代,這根本算不得什麼大事,特別是在皇室,早婚早育者比比皆是。遠的不說,就說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清世祖順治皇帝13歲生下皇長子牛鈕,清聖祖康熙皇帝13歲生下皇長子承瑞,清朝尚且如此早婚早育,遠至西漢,這就更不算什麼稀奇事了。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

在封建社會中,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男子早娶則家中較早地增添勞動力,似對發展一家一戶的生產有好處;另外,封建的宗法制度十分重視子嗣,早娶則可能早得子、“早得福”,雖然《禮記》有言男女最佳婚嫁時間是“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這一套理論在西漢根本根本行不通,相反的,漢代是最早實行早婚的朝代,不管是皇室還是民間都已是如此,在《漢書》和《後漢書》等史料中我們可知,男子從十五歲十八歲初婚者都有,有的甚至更早。這種自宮廷到民間所形成的早婚習慣和對子嗣的重視,使得早婚者在以後的時間可以不斷繁衍子女,這大大充實了因戰爭而銳減的人口,西漢的人口在漢武帝時期首次突破6000萬,達到了人口巔峰,這自然和西漢實行的早婚早育是分不開的。

因此,漢文帝十三四歲生育並不令人感到奇怪,當然,這樣的年齡身體發育都還未成熟,生出來的孩子夭折和短壽的可能性都很大。兩漢之後,民間男女結婚的年齡便逐漸往後推,但皇室早婚者依然屢見不鮮,甚至於像清朝,也依然出現像清世祖福臨、清聖祖玄燁這樣十三歲就生孩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