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作者:由 趣歷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4-29

董賢女弟在椒風什麼意思

董賢(公元前22年—公元前1年),字聖卿,馮翊雲陽(今屬陝西涇陽西北)人。董賢是西漢御史董恭之子,姿容端麗,身為男子的董賢有一種女性的柔媚。哀帝劉欣為太子時,十五六歲的董賢初任執掌東宮宿衛太子舍人,並無什麼要緊事務。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劉欣登基後,董賢升為郎官,負責在未央宮殿下傳報時辰。《漢書·佞幸傳》記載:“董賢字聖卿,雲陽人也。父恭,為御史,任賢為太子舍人。哀帝立,賢隨太子官為郎。”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在古代,遠沒有如當代這樣花樣繁多可供人們消遣的事物,而手機、個人電腦之類的玩意兒不只是在古代,就算是在八十年前,都是神話一般的事物。這麼說來,其實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卻是皇帝都沒有過的享受。不過當皇帝畢竟還是天王老子,雖然比不了高科技,卻能夠有著大量的人力物力供他們消遣。

皇帝是為一國之君,權力已經到了頂,後宮美人無數,甚至可以將國庫當作零花錢來使。如果昏庸起來,那可真是無聊透頂的,畢竟能玩的也就那幾樣東西。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追求,那實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不過古代的帝王還是能人所不能,玩膩了事物,總是要玩玩人的。不過,女人雖然是這個天下最可愛的動物,但對帝王而言,已經沒有了新意,他們中有些人就“雄才大略”地把目光移向了男人。哀帝劉欣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

趣歷史官方微訊號:qulilshi_v5

建平二年(前5年)的一天,哀帝劉欣下朝回宮,在殿內遠遠看到門前正在傳漏報時的郎官。那人亮麗的身姿,讓哀帝怦然心動,想起了當年的翩翩美少年太子舍人;便親切地問到:“那不是舍人董賢嗎?” 那人忙叩頭道:“正是小臣董賢。”哀帝大為高興,當場授予董賢黃門郎的官職,並讓他坐在自己大腿上聊天。自此美少年董賢與哀帝劉欣就開始了超友誼、超君臣的同性愛關係。《漢書·佞幸傳》曰:“二歲餘,賢傳漏在殿下,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說(同悅)其儀貌,識而問之,曰:‘是舍人董賢邪?’因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由是始幸。”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由此,董賢開始走上榮華富貴之路。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雲中侯董恭也因為兒子的“美色”得益,被哀帝徵召為霸陵縣令,又加了個“光祿大夫”的散官(散官即只領薪俸不用做事,沒有實權的官職)。《漢書•佞幸傳》:“(帝)問及其父為雲中侯,即日徵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累鉅萬,貴震朝廷。”

受寵初時,董賢便擔任駙馬都尉、侍中等職,官職雖然不高,卻絕對算得上是哀帝心腹之人,甚至於與皇帝同輦而遊,當然,共枕而眠自是不在話下的。這倆基佬,如膠似漆,日日都是卷在一塊,不曾片刻分開。這董賢是否有此癖好,倒讓人難以推測,畢竟皇帝要“攻”,就算是天下最有英雄氣概的男子,除了把項上人頭不要,也只有“受”之一法,董賢這人算不上個英雄,甚至連漢子的血性也是弱向,逆來順受才是最有可能的選擇。不過,不論他心中是否甘願,哀帝對他的寵愛總不是假的:三十天不到董賢便得到一萬萬錢的厚賜,一月之內三次升遷官職,朝野為之震動。

董賢生性較軟弱,到了這田地,只得百般逢迎哀帝,以期鞏固已得到的地位。

哀帝雖然對董賢有著極強的愛戀,但還是會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會給他安排休息日,一來讓他回家看看,二來也是讓他休養。不過太多的休息日都被性情柔順的董賢給推掉了,一門心思只是留在宮內服侍哀帝。《漢書•佞幸傳》:“賢亦性柔和便辟,善為媚以自固。每賜洗沐(休假),不肯出,常留中視醫藥。”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哀帝見董賢如此,當然感動,但他也很體貼董賢,不想讓他長期離家。於是想了個折中的法子,下詔讓董賢的妻子住到宮中董賢住處。他的妹妹因容貌與董賢不分伯仲,也被哀帝詔令進宮;進宮第二日董氏就被封為昭儀,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哀帝甚至將董昭儀的住處更名為“椒鳳”;而皇后的寢宮,叫做“椒房殿”。由此可見哀帝對董賢用情之深。《漢書·佞幸傳》:“上以賢難歸,詔令賢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賢廬,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賢女弟以為昭儀,位次皇后,更名其舍為椒風,以配椒房雲。”

董賢整日跟隨哀帝左右,董昭儀及董賢妻也常常隨侍皇帝,得哀帝賞賜難以盡數。董賢之父董恭被擢為少府,又賜予爵號“關內侯”,後來累遷至衛尉府;董賢岳父被皇帝提為“將作大匠(掌管宮室修建之官)”;董賢的兄弟被委以執金吾(統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漢書•佞幸傳》:“昭儀及賢與妻旦夕上下,並侍左右。賞賜昭儀及賢妻亦各千萬數。遷賢父為少府,賜爵關內侯,食邑,復徙為衛尉。又以賢妻父為將作大匠,弟為執金吾。”

董賢的若干家人亦獲任官職,甚至他家的僮僕亦受到哀帝賞賜。董氏家族迅速崛起,成為傅丁兩氏之外的第三大外戚勢力。哀帝還下令“將作大匠”替董賢在北闕下建造居舍,極盡奢華之能事,唯恐不能盡善盡美,規格直追皇帝的儀仗。陽宅修好了,哀帝還不算完,又下令為董賢就在義陵旁修建陰宅,其規模極大,遠遠超越了皇家禮制約定俗成的舊制。

《漢書》中記載了一個“宅門自壞”的離奇故事,董賢的新宅第剛剛落成,建造得極堅牢,它的外大門卻無故自壞,董賢心裡厭惡。幾個月後,哀帝駕崩,董賢便被王莽罷官,被迫和妻子一起自殺。《漢書·佞幸傳》:“賢第新成,功堅,其外大門無故自壞,賢心惡之。後數月,哀帝崩……賢與妻皆自殺。”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三月,哀帝欲授予董賢侯位,只是苦於沒有理由。但俗話說得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欲賜爵位,總是有機會的。適逢孫寵、息夫躬等人控告東平王劉雲之妻行巫蠱之詛,哀帝讓有關部門處理好了這件事,卻將最終的功勞記在了董賢的頭上,詔封董賢為“高安侯”,食邑千戶。其實此事之中,孫寵、息夫躬兩人也得到了封賞。不久之後,董賢便增至食邑二千戶。《漢書•佞幸傳》:“上欲侯賢而未有緣。會待詔孫寵、息夫躬等告東平王雲後謁祠祀祝詛,下有司治,皆伏其辜。上於是令躬、寵為因賢告東平事者,乃以其功下詔封賢為高安侯,躬宜陵侯,寵方陽侯,食邑各千戶。頃之,復益封賢二千戶。”

丞相王嘉知道此事有疑點,對董賢三人非常反感,屢次進諫。王嘉認為董賢擾亂了國家制度,“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董賢應該“千人所指,無病而死”。但哀帝耽於董賢的“美色”,又因此事其實就是哀帝主謀,遂找了個藉口將丞相下獄。王嘉胸中一股怨氣難以舒解,在獄中絕食二十餘日,嘔血而死。《漢書·佞幸傳》:“丞相王嘉內疑東平事冤,甚惡躬等,數諫爭,以賢為亂國制度,嘉竟坐言事下獄死。”

王嘉死後哀帝想要給董賢更大的權勢,又遭到大司馬丁明的反對。很快,丁明雖未步王嘉後塵被下獄,卻也被免官回鄉。同年,董賢便取丁明而代之,當上了大司馬、衛將軍之職。《資治通鑑•卷三十四》記載:“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駙馬都尉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此時董賢年僅二十二歲,便已位列三公,成為百官之首。但這一切卻非因為他的才能,而是因為他有一副好皮囊,和對皇帝柔順的性格,說來也讓人哭笑不得。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元壽二年(前1年)正月,匈奴單于來朝見皇帝。宴會的時候,單于很奇怪大臣們中間有一個少年人。便問傳譯,少年是何人。哀帝令傳譯回答說:“大司馬雖然年輕,卻非常有賢能擔任此官職。”單于信以為真,起身拜皇上,恭賀大漢有此少年賢能之臣。《漢書·佞幸傳》:“明年,匈奴單于來朝,宴見,群臣在前。單于怪賢年少,以問譯,上令譯報曰:‘大司馬年少,以大賢居位。’單于乃起拜,賀漢得賢臣。“董賢儼然成為了漢哀帝的禁臠和摯愛,那是誰敢得罪,哀帝就要削誰。當朝丞相就算在外面遇見了董賢,也得以下位之禮對待,否則難保丟官丟命。此時的董賢,官已至極品,又兼極受皇帝寵信,家族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權勢一時無二。 當然,這些在歷史上雖然荒唐,卻是多見,在而今看來,其實也算不上太過震撼,但當你聽到哀帝欲效法堯舜禪位於董賢,還覺得這寵愛不過分嗎?

《漢書 佞幸傳》:“後上置酒麒麟殿,賢父子親屬宴飲,王閎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側。上有酒所,從容視賢笑,曰‘吾欲法堯禪舜,何如?’閎進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廟,當傳子孫於亡窮。統業至重,天子亡戲言!’上默然不說(悅),左右皆恐。於是遣閎出,後不得復侍宴。”若不是大臣王閎攔阻,不知哀帝這一出“禪讓”戲碼將會如何收場。哀帝從此冷落王閎,但以後也沒有再公開提及此事。

哀帝對董賢愛戀日深,常與董賢同起同坐,同睡在龍榻上。曾有一次午休,哀帝醒時董賢尚未醒,董賢頭偏枕了哀帝的衣袖。哀帝不忍驚動董賢,只好用刀劍截斷衣袖,才得起床。,《漢書 佞幸傳》:“(賢)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其恩愛至此。”此即成語“斷袖之癖”的出處,後世泛指男子之間的同性戀行為。

西漢此時在哀帝和一個沒有能力的董賢的治理下,國勢更加衰弱。元壽二年(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哀帝因荒淫太過而駕崩。《資治通鑑》:“六月,戊午,帝崩於未央宮。”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皇帝突然去世,令朝廷手足無措,大司馬董賢僅以色相取悅於皇帝,卻毫無政治經驗,整日哭哭啼啼不成體統。太皇太后王政君召見董賢,問他如何安排喪事。董賢內心擔憂發愁,回答不出任何辦法,只能向太后免冠道歉。《漢書·佞幸傳》:“太皇太后召大司馬賢,引見東廂,問以喪事排程。賢內憂,不能對,免冠謝。”

太皇太后王政君以大司馬無能為藉口,立即召她的侄子王莽回朝主政,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馬奉送先帝大行,曉習故事,吾令莽佐君。”董賢失去了靠山,眼見大勢已去。

六月二十七日,王莽派謁者以太皇太后詔書的名義給董賢下詔說:“自從董賢入宮以來,陰陽不調,災害並至,平民遭罪。三公,是皇上最重要的輔臣,高安侯董賢不懂得事物道理,擔任大司馬不能令眾人滿意,不能用來擊敗敵人安撫邊遠地方。收回大司馬印綬,令董賢罷官回家。” 《漢書•佞幸傳》:“莽使謁者以太后詔即闕下冊賢曰:‘間者以來,陰陽不調,災害並臻,元元蒙辜。夫三公,鼎足之輔也,高安侯賢未更事理,為大司馬不合眾心,非所以折衝綏遠也。其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

董賢處在極度憂懼之中,與妻當天一道自盡,年僅22歲。《漢書·平帝紀》亦有記載:“元壽二年六月,哀帝崩,太皇太后詔曰:‘大司馬賢年少,不合眾心。其上印、綬,罷。’賢即日自殺。“董賢死後,朝廷沒收董家財產凡四十三萬萬,家人被徙往遠處。《漢書·佞幸傳》:“即日賢與妻皆自殺,家惶恐夜葬。“”父恭、弟寬信與家屬徙合浦,母別歸故郡鉅鹿。“董賢這人枉有一副漂亮面孔,卻在政治上極其無能,手握重權竟讓人兵不血刃逼得自盡。不是以才能而得高官厚爵,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他所做的最大貢獻,大概就是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反抗吧。

漢哀帝劉欣對美少年董賢的驚世斷袖之戀

人們對董賢此人有頗多評價,不過大多直斥其非,卻少牽連至皇帝。如班固“賢亦性柔和便辟,善為媚以自固。”“董賢之寵尤盛,父子併為公卿,可謂貴重人臣無二矣。然進不由道,位過其任,莫能有終”。 丞相孔光:“賢質性巧佞,翼奸以獲封侯,父子專朝,兄弟並寵,多受賞賜,治第宅,造冢壙,放效無極,不異王制,費以萬萬計,國家為空虛。父子驕蹇,至不為使者禮。”

其實在董賢一事之上,漢哀帝過錯更大;畢竟是皇帝昏庸,聲色犬馬之徒耳,又何以統治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