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作者:由 禮樂共讀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5-19

死盡偷心意味著什麼

作者:久久錫

她精通三門外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至今被稱為最優秀譯作之一。她是一位妻子,被丈夫譽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歷經歲月滄桑,嚐盡人間百味,依然淡泊從容,優雅溫婉。她便是世人眼中的一代才女——楊絳先生。

楊絳先生曾說:“上天不會讓所有幸福都集中到某個人身上,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寥寥數語,道盡了她參透世事的睿智。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01 自立心:不依賴,獨立,自強

楊絳不止一次說過,父親留給我最大的遺產就是學會自立。

她的父親楊蔭杭曾明確地對年幼的楊絳等子女講:“我的子女沒有遺產,我只教育你們能夠自立。”所以,他對子女們的主張一直是自食其力。

假如子女們豔羨一樣東西,楊蔭杭常常點破不說破:“世界上的好東西多著呢……”意思是,想要的東西得自己去爭取。

楊蔭杭的這些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楊絳,讓她從小就明白,凡事不要依賴別人,要靠自己努力。

同時,楊蔭杭還教育楊絳,要學會獨立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問題。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楊絳16歲那年,正逢北伐叛亂。有一次,學生會要在學校選一些學生上街做宣傳,楊絳被選上了。然而,楊絳不想參加,因為那時的蘇州經常發生女孩子在街上被輕薄的事情。

於是,楊絳專門回家找父親溝通。她問父親,能不能說家裡人不允許她參加外出活動?沒成想,父親斷然拒絕。父親告訴楊絳,如果你不肯去,你就別去,不要拿爸爸做擋箭牌。

為了給楊絳信心,楊蔭杭同楊絳講了一個自己不阿諛奉承上級的經歷。講完後,還用林肯經常“敢說不”的故事鼓勵楊絳。聽完父親的話,楊絳頓時有了勇氣。

第二天上學,楊絳果斷向學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我不去。”結果自然是,楊絳沒有去,也免受了一些不好的遭遇。

耿直的父親用行動教會楊絳,要懂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和處理問題。畢竟社會上兇險的事情太多,家人不可能守護她一世。只有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能活得容易。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謹記父親教誨的楊絳,在每次遇到挑戰時,都會先自己想辦法應對,她也因此變得獨立和堅強。

居里夫人說:“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這也是楊絳一直秉持自立之心的寫照。

陪錢鍾書出國留學,不會做飯的楊絳從不抱怨,為了節省開銷,她獨自研究怎麼做好吃的紅燒肉等家鄉美食,最終練得一手好廚藝。

她更是憑藉每次一句“不要緊,我會”,贏得生活技能近乎空白的錢鍾書一生的喜愛。

以自立心面對問題的楊絳,從不會因為得不到幫助而憤懣,還在一次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穫成長。

因為保有一顆自立心,即使在艱難的歲月,楊絳也能淡定自若,不怨天尤人。

02進取心:夠努力,才會夠幸運

今年北京冬奧會,18歲的谷愛凌憑藉一個超高難度的動作,成功摘奪自由式女子大跳臺桂冠,為中國隊贏得第一塊女子大跳臺金牌。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除了運動上的成就,谷愛凌還用一年半的時間學完高中課程,以差20分滿分的高考成績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細看谷愛凌的成長之路,她的優秀真的驗證了:夠努力,才會夠幸運。

同樣,楊絳也是一個用努力換幸運的人。她從不怕付出辛苦,一直用進取心去拼人生。

當年在清華大學,楊絳第一次上法語課便得到梁宗岱先生的欣賞。

原來,楊絳透過不懈地堅持,自學了法語,在考入清華大學前,聽寫水平已相當不錯。所以,導師的隨堂聽寫測試,難不倒楊絳。

看完楊絳的答卷,梁宗岱感到非常驚訝,他忍不住問楊絳:“法語你是怎麼學的?”

聽到楊絳說“我自學的”,梁宗岱嘖嘖稱讚,覺得楊絳真是個奇蹟。

簡短的“我自學的”四個字,不僅透露了楊絳的智慧,而且飽含了她的付出。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楊絳翻譯的《唐·吉訶德》好評如潮,還被當作國禮送給西班牙國王。

其實,楊絳的西班牙語也是自學的。1957年,有一家出版社想翻譯出版《唐·吉訶德》。因為看中楊絳的文筆,所以出版社邀請她去翻譯。

那時,楊絳已經48歲。為了譯好這部作品,她從零開始學西班牙語,每天抱著字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琢磨。

錢鍾書說,楊絳為了學好西班牙語,大熱天汗流浹背地啃單詞也不喊累,參考資料一本本地攤在床上。

憑藉用心地鑽研,楊絳最終翻譯出被大家認可的《唐·吉訶德》譯本佳作。

她也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為精通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的翻譯家。

2000年,她翻譯的《斐多》出版;接著,她寫了《我們仨》,在2003年出版。

《我們仨》受到千萬讀者的喜愛,還讓楊絳獲得了“文學女士”的稱號,併成為了當年十大好書之首。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那些她看過的書,學過的知識,全都化成了她筆下的思想結晶,融進了她的骨血,讓她錦心繡口,出語成章。

楊絳所有的幸運,全是用不為人知的汗水換取的。所以,一個人若想變優秀,必然少不了堅持和努力。

03 堅忍心:泰然自若,笑對人生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人生的至暗時刻,你怎樣熬過去的?”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令我印象頗為深刻:別無他法,靠自己,熬過去。

是的,越是處於低谷,越要靠自己。

生活在動盪年代的楊絳,經歷了被批鬥、抄家和下鄉改造,仍沒有被命運打倒,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堅韌。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在物資匱乏、家僕散去的艱難歲月,她親自上街買菜做飯,把家務活全攬在身上,毫無怨尤地為錢鍾書分擔生活的重擔。

在人生黑暗的那段時間,她被下放到北京郊區,衣單食薄不說,還要遭受別人對她的侮辱和欺凌。可楊絳不曾恐懼和憂慮,反倒能苦中作樂,每天出門之前必會把自己收拾得整潔乾淨。

最黑白顛倒的時期,她被安排去打掃廁所,負責監督她的小劉是文學所原來的衛生臨時工。楊絳不但不反感,還很慶幸,因為打掃廁所可以擺脫許多管束,隔絕不喜歡的嘈雜,獲得“自由的清靜”。

後來,再回過頭看那些時光,楊絳的評價是:“可作書讀,可當戲看。”

然而,命運並沒有就此優待於她。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1997年3月4日,她的女兒錢瑗因患脊椎癌去世;1998年12月19日,她的丈夫錢鍾書因患膀胱癌去世。

這簡簡單單的幾十字,記錄的不僅是一個耄耋老人的兩位至愛,還有她難掩的悲痛。不過,她把自己的哀傷藏進了《我們仨》裡,“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面對接踵而來的命運打擊,楊絳始終堅強。哪怕一個人生活,也將日子過得井井有條。

在錢鍾書逝世最初的一段時間,有後輩去看望楊絳。看著楊絳一個人孤零零的樣子,後輩一進門就止不住哭。沒想到,經歷生離死別的楊絳,反過來安慰後輩:“傻孩子,我都挺過來了。”

楊絳這一生,雖然幾經坎坷,但她始終用自己的韌勁,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柴靜曾在《看見》裡寫道:“有些笑容背後,是緊咬牙關的靈魂。”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生活中的苦難,也許會壓垮一個人的身體,卻壓不垮一顆堅韌的心。

04淡泊心:釋然,樸素,不改初心

在一次批鬥會上,楊絳被一個不是自己學生的女孩子控訴。

這個女學生聲嘶力竭地對著楊絳說:“楊絳先生上課,不講工人,專教談戀愛。還告訴我們,戀愛就應該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等女學生說完,禮堂內幾千隻眼睛齊刷刷地看向楊絳。楊絳只是愣了一會兒,便繼續波瀾不驚地坐著。

接著,是對別人的控訴。控訴完畢後,人們終於陸續散去,楊絳也準備離開。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只是還沒走出禮堂,外文系主任吳達元便叫住了她,悄悄地問:“你真的對學生說了那些話嗎?”

“你想,我會嗎?”楊絳回答道。

吳達元立即說:“我想,你肯定不會。”在他看來,楊絳是一位德才兼備的老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同學生說有失風範的話。

想著在那樣一種環境,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楊絳,回家自我安慰一番,就釋然了。

還有,楊絳對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也從不渴望名聲,只想低調做學問,樸素地生活。

1990年,錢鍾書的小說《圍城》拍成了電視劇。才上映一天,錢鍾書便名聲轟動。於是,各界人士慕名來訪,只為目睹錢鍾書的風采。

夫妻倆都苦惱不能安心讀書,一點也不喜歡被眾人追捧。

後來,楊絳在《我們仨》一書感慨:若是他沒那麼有名,我們該多清靜。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錢瑗和錢鍾書走後,楊絳婉拒了許多想上門拜訪的人,一個人深居簡出,守著《我們仨》的回憶,與鍾愛一輩子的書為伴。

再不久,楊絳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把他們夫婦的全部稿酬都捐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以資助那些喜歡讀書的貧寒子弟完成學業。而這個決定,是楊絳一家人在1995年就商議好的。

現在,“好讀書”獎學金已幫助超千名清華學子圓夢,楊絳一家人的心願“讓真正愛讀書的人,有書讀”也在慢慢實現。

歷經風雨,仍能釋然平靜;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初心。楊絳用她的百年人生,活出了對“淡泊”最好的詮釋。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寫在最後

高爾基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人的自我完善。

在時間的長河裡,每個人盡己所能,修煉自己,也許就能找到人生的意義。

就像楊絳說的那樣: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和效益。

歲月雖然會給人苦難,但也使人堅強和成熟。歷盡艱辛,方知生命裡的所有問題皆是來度人成長的。

願你像楊絳一樣,無論身處何種境遇,依然不卑不亢。

也願你像楊絳一樣,即使躊躇獨行,仍能堅守最初的信念。

縱觀楊絳先生的一生,才領悟:修煉自己,永葆“四心”足矣

審稿:菱湖君子

編輯: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