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和年年戰骨埋荒外哪個才是真實唐朝

作者:由 長風文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5-24

風煙雨雪是什麼意思

開元年間大唐的西部邊境最遠到達阿拉伯帝國。長安城西北有個開遠門,門口碑上寫著

:西去安西九千九百九里。

萬里之遙都是大唐國土,唐朝疆域之大,由此可見。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和年年戰骨埋荒外哪個才是真實唐朝

當時唐朝對外的策略大概分為三種:第一種對嚮往和平的國家,大唐憑藉天朝上國的國威,你當小弟,我做大哥帶你一起飛,逢年過節你來給大哥磕個頭,送上祝福,雙方皆大歡喜。第二種,對於不服氣的小國家,大家戰場上見,哪裡不服打哪裡。最棘手的就是第三種,吐蕃突厥和契丹兵強馬壯,跟中原王朝一樣,他們內部也一直在血腥奪權,上一代定下的和平策略,下一代可能完全推翻,磨刀霍霍向大唐,打得過就搶人搶錢搶地盤,打不過就跪地求饒,打來打去很少有真正的贏家,往往兩敗俱傷。這種關係咱們就做親戚,比如吐蕃、契丹、唐朝就把公主嫁過去,外甥和舅舅、外孫和外公總不能刀兵相見但這個辦法往往只在短期內有效,關係非常脆弱,涉及資源之爭,皇權之爭從來都是六親不認,父子相悖,兄弟相殘。一個和親的公主除了在血緣上拉近了各個勢力的距離,在政治爭奪面前毫無作用。契丹就殺死過兩位大唐公主。並且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強悍的騎兵神出鬼沒,隔三差五就騷擾邊境。如果唐朝是一頭雄獅,周邊國家就是群狼,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當中,沒有誰永遠勝利,群狼經常戰敗,雄獅那也是傷痕累累,更大的問題就出現了。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和年年戰骨埋荒外哪個才是真實唐朝

要維持從東北到西南再到西域這麼漫長的邊境線的平衡,唐朝就需要負擔龐大的軍事開銷。

玄宗初期,當時還盛興府兵制,大唐邊境上有600多個軍府,60多萬士兵。可惜的是這時的府兵制已經是強弩之末,究其原因,戰爭越來越頻繁,傷亡率也越來越高,楊炯有詩: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是初唐的府兵制,還在高效運轉,士兵門戰場上拿命搏軍功,運氣好的話加官進爵,光宗耀祖。

到了玄宗時期,這種奔赴沙場建功立業的豪情就已經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對戰爭的聲討和厭倦。

比杜甫大約20歲的李欣曾經有一首《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河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

這首古從軍行就是以漢諷唐,大概意思說西域的交河畔風煙滾滾,士兵在風沙中敲響雕鬥,嫁過去的大唐公主左右為難,沙漠萬里無人煙,大漠雪紛紛,胡人士兵也是可憐人,可是回城的玉門關已經被阻隔,大唐士兵沒有退路,只能把性命綁在將帥的戰車上,這麼多人埋骨他鄉,換來了什麼?不過是像葡萄一樣的價值罷了。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和年年戰骨埋荒外哪個才是真實唐朝

清朝大學是沈德潛在這首詩下面感慨,以人命換塞外之物,失策甚以,為開邊者錘垂戒,故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