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作者:由 貪吃的駱駝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10

秋聲思蘆葦翻譯過來是什麼意思

簌簌西風吹竇陵,郊園草木盡秋聲,山河原自歸真主,夏鄭徒勞起甲兵,塞雁傳哀雲外去,林鳥結陣壠頭鳴,臨風莫嘆興亡事,極目霜天無限情。宋 劉黻

李淵起兵反隋後,於公元618年正式登上王座,建立了大唐政權。不過這時候李唐佔據的主要是關中地區,河南地區的扛把子是王世充,河北的話事人是竇建德。所以很有進取心的李唐政權,開始出兵攻打王世充,這裡面本來沒有竇建德什麼事,但是竇建德也還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於是出兵幫助王世充。不過他卻沒能挽救王世充,最終卻折在了李世民的手上。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在史書的記載中,竇建德的出身並不高,很多人根據《舊唐書》的“

時建德耕於田中

”,認為老竇只是一個普通農民。但是駱駝認為他可能是農民,但絕不普通。為什麼駱駝會這樣說呢?因為根據《舊唐書》記載,竇建德是一個仗義疏財的人,遇到鄰居辦喪事手頭緊,他會捧個錢場“

往給喪事

”。後來他父親去世時,“

送葬者千餘人,凡有所贈,皆讓而不受

”。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我們的老祖宗傳下過很多生活經驗,其中“

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

”,“

在鬧市無人問, 窮在深山有遠親

”就很值得細品。如果單雄信只是一個種地的,他應該不會有閒錢和威望(

隋末的老百姓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那麼單雄信的錢從哪裡來呢?在歷史中曾有這麼一段記載,“

我知高雞泊中廣大數百里,莞蒲阻深,可以逃難,承間而出擄掠,足以自資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這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老竇知道一個叫高雞泊的地方,這裡水域遼闊,周圍蘆葦叢生,適合藏身和乾點沒本的買賣。駱駝不由得想起《隋唐演義》中的一句話“

秦瓊他專一接受響馬常例,養盜分贓

”,還有單雄信的二賢莊,發現這些講義氣的英雄豪傑,幾乎都有賺外快的路子。按理說這是個違法的事情,所以歷史上曾有一句模糊的記載“(老竇)

為里長,犯法亡去,會赦得歸

”。

也就是說老竇曾經當過村官,後來因為犯事逃了(可能就是逃到了高雞泊),遇到天下大赦,他才又回來的。在當時,單雄信絕不會因為經濟問題和作風問題逃跑,應該不是殺人放火,就是和盜匪勾勾搭搭。所以駱駝認為,沒有家世背景的老竇,應該名義上是農民,實際上是混社會的,和水泊梁山的好漢類似。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這一點從歷史上的另一段記載也能看出一二,當時隋煬帝遠征高麗,在各地募兵,山東雖然發了水災,但是也沒有例外。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孫安祖的山東硬漢,因為水災家破人亡“

妻子溺死

”,又被縣裡逼著去當兵,於是一怒之下殺了縣令,去投靠了竇建德。小孫是山東人,老竇是河北人,小孫殺了“官”(形同造反),竟然去投奔老竇,你細品,你仔細品,老竇會是個普通農民?!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還有老竇建立夏國的左膀右臂劉黑闥,《舊唐書》中說他“

無賴,嗜酒,好博弈,不治產業,父兄患之。與竇建德少相友善,家貧,無以自給,建德每資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劉黑闥是個混子(古惑仔他都算不上),家裡的人都嫌棄的他要死,結果單雄信卻不嫌棄他,時常接濟他,此時駱駝的腦海中,宋江和李逵的形象越來越清晰。

所以駱駝認為,竇建德絕不是一個普通農民,而是一個坐地分贓,但又名聲在外的地頭蛇。

唐朝時,河北王竇建德,造反前真的只是一個農民?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貪吃的駱駝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