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作者:由 瓊小敘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19

什麼叫冷清蕭條

小時候,最盼望過年過節了,因為只要是到過年過節的時候,媽媽就會帶著我們姐弟去到外公外婆家。

外公外婆家離我們家很遠,沒有車子直達,在那個有輛腳踏車都值得炫耀的年代,我們只能透過走半個小時的路程到鎮上,搭乘一輛通往另一個鎮的巴士,再由另一個鎮轉車到外公外婆家所屬的鎮上,下車後又步行二十分鐘差不多就能到窯上村,也就是外公外婆生活的村子。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儘管在路上耽誤如此多的功夫,我們依然每次逢年過節都很樂意去“長途跋涉”來到外公外婆家。

窯上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村子,村子很大,所說有好幾百年曆史,外公外婆所住的房子,是帶“天井”的清代建築物。房子很有特色,屋簷、瓦片造型、窗閣都各有特點,唯一相同的就是,幾乎每個房間的每條門一關一開都會發出“咯吱”的響聲。

在那個現代建築還沒興起的年代,村子裡的人幾乎都做著瓦匠的活,每家都有自己的制瓦小工廠。聽我媽說,這個傳統工藝,是從老祖宗那裡,一輩一輩傳下來的,養活了村子裡一代又一代人。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以前的房子的屋頂大多還用瓦片,窯上村製作的瓦片在我們縣和鄰縣都是出了名氣的,在建房熱潮時,瓦片供不應求,方圓上百里的人家都慕名而來訂購瓦片。那時,窯上村的瓦片製作,好不熱鬧。

一片瓦從一堆紅色的泥土,經過一系列繁複的工序,再從瓦坯到加工、整形,卸坯、晾曬、裝窯、燒製、出窯,最後,形成一片可以遮風擋雨的瓦。這當中,無論任何一個環節都是極其辛苦又對要求極其細緻,半點馬虎不得,所有不被注意的細節都有可能千萬殘次品。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因為是傳承的手藝,加之外公他們這一代人制作瓦片時從來不會偷懶,更加不會偷工減料,他們這一代人,只會一門心思做好瓦片,給別人送去,讓別人高高興興蓋新房。

全村各家各戶都有制瓦小工廠,那是我們一群小毛孩最喜歡玩的地方,也是最讓我心懷敬畏的地方。

小工廠也許分散在村子各處,但是燒窯時都會集中在上村臨山處,那裡有一個沿著山坡而建的的燒窯廠。製作瓦片的過程固然辛苦,但是印象中,每當到了燒窯的環節,窯上村的村民臉上都冒著喜慶,燒窯廠也非常熱鬧。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外公家的制瓦小工廠就在燒窯廠的旁邊,那個小工廠很寬闊,裡面放著的那臺製坯的小轉盤幾乎讓每個來過的小孩都著迷,外形有點像現在小孩子在遊樂場玩的陶瓷工藝的小圓盤。

每個泥坯拿在手上轉呀轉,指不定就成什麼樣了,小時候,我們也喜歡拿著泥巴玩一把,通常都是失敗的,舅舅估計是很惱我們的,但是外公外婆總是一臉慈笑,包容著我們的小淘氣。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外公外婆對我們總是特別親切,尤其是外婆,但凡聽到我們踏進門的聲音,總會第一時間笑哈哈地出來迎接,滿口喊著“喲喂,我的滿崽來啦。”我的表兄弟姐妹很多,她對我們每一個孫輩都這麼稱呼著,聽得我們心裡頭暖暖的,感覺我們都是她的心頭愛。

外婆個頭很高,鼻子很挺,眼睛很大,年輕時一定是個大美人,可惜我們沒有見過她年輕時的照片,外婆很愛說也總是愛開懷大笑,性格很開朗。外公個子偏矮,個性內斂辦事低調,說話也總是不緊不慢,印象中,沒有見他說過重話。

外婆說,和外公結婚前,他們是沒有見過面的,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成的一段婚姻。外婆的孃家收下聘禮之後,擇了吉日,外公一抬大轎就將外婆接到了窯上村,喜酒一過,蓋頭一掀,這才互相真正看清了彼此。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小時候,我當然問不出“你們有沒有愛情”之類的話來,但是,從他們晚年的相處方式看來,卻是我們所有年輕人嚮往的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外公要是說要出門到窯廠看一下,無需多言,外婆便將出門的一切所需都準備好,回來後,外公一脫鞋,外婆會細心擦拭乾淨,備好熱水,泡上外公喜歡喝的茶。

他們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相處模式,在細水長流中,平平淡淡中卻有我們這一代人很多羨慕的地方。

外婆操持著家裡的一切細瑣事情,當然,還把持著財政大權,他們之間唯一的歧義點大概就是,外公總是會很奇怪,交給外婆的錢怎麼總是用那麼快就沒了,而外婆則很無辜,明明用錢的地方就很多呀。其實,外婆花錢是比較大手大腳一點的,外公清楚,嘴上說一下,心裡卻也十分縱容。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自從水泥代替瓦片後,窯上村的年輕人都開始外出務工,窯廠從冷清到徹底關閉只不過用了短短几年時間。

自從窯廠關閉後,外公也變得無事可做,閒不下來的他,又開始倒騰地裡的一點活。他和外婆不願隨著兒孫們住回城裡,兩人彼此相扶著一直在窯上村終老。

如今,他們二老已經相繼離去多年,窯上村我也再沒有去過。雖然,我沒有在那邊長期生活過,但是,窯廠曾經那番熱鬧的場景一直裝在我的腦海裡,每每一想到外公這代淳樸的匠人,心裡有著說不出的崇敬感。

外公他們那個火了幾百年的村子,如今,蕭條冷清,背後原因引深思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公那一代的瓦匠們,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新一代的年輕人,有了新的生存方式,曾經熱鬧繁華的燒窯廠已經冷冷清清,甚至很多廠子都塌陷了,很是可惜。

外公那一代制瓦人是真正有匠心精神的人,他們製作出來的瓦片是如此美,在歲月洗滌中,幫多少人家遮過風擋過雨。在鋼筋水泥走進人們的生活以前,他們做出來的瓦堅持了很久,很久。

我們很高興時代的變化,但是,對於那些有著幾百上千年傳承技藝的,具有文化內涵的東西,總覺得,不應該就此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