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作者:由 陽關雪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6-11

悲什麼令人

清代散文家方苞在《獄中雜記》中有關於死刑的這樣一段記載,其大意是:凡是判了死刑的,行刑時先在門外等候,獄吏進去跟他索要財物,這叫做“斯羅”。富裕的人則叫來他的親戚從屬,貧窮的就當面說出遺言。如果他被判極刑(根據後文判斷應該是車裂、凌遲等),行刑者便會說:“你聽我的話,就先用刀刺入你的心臟讓你少受苦;否則你的四肢都被砍下來時,你的心跳還不停止。”如果犯人被判絞的,行刑者又對他說:“你聽從我的話,我一開始就勒死你;否則你被多次勒緊外,還要用別的刑具才讓你死掉。”從方苞的這段描述,我們可以想到清代的刑法有多殘酷。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人生來是平等的,然而貧苦和富貴的差別,不僅表現在活著的時候,就連判了死刑,都異常明顯。封建社會的刑法,不僅種類多,而且殘酷無比。

就是簡單的打板子,裡面都有學問,給獄吏送了好處的,看似把你打得皮開肉綻,但不傷筋骨,傷好起來容易得多;沒有送好處或者得罪獄吏、行刑者的,把你一頓飽打,看起來傷勢不重,其實造成了內傷,很難治癒。

《儒林外史》中貪官王惠很熟悉這一點,所以到了地方任職後,先悄悄觀察並記錄衙役打板子的情況,以此確定哪些衙役偷偷接受犯人賄賂而不告訴自己。他還在衙門外弄了幾十個站籠,百姓稍不安分,便拘在站籠中遭受刑法,以此來收受賄賂,達到自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航髒目的。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有時候,文明的背後,是無數卑微者血淋淋的傷痛。

明成祖朱棣的殘暴是令人髮指的,不亞於正史記載的所謂暴君。朱棣不僅創造性地給當時的學界泰斗方孝孺來了個“誅十族”,而且對曾經忠於建文帝的舊臣們一律清洗,殺的殺,貶的貶,更有甚者,朱棣對曾經反對他的舊臣的妻妾子女們,男的一律充軍流放,女的全部發配教坊司——妓院。

他還發下詔令,讓軍士們不間斷地蹂躪這些“賤人”,竟到了每個女人每天服務二十個以上男人的地步。當然,她們被迫出賣靈魂和肉體,並不能得到什麼報償,只能換來世人的唾棄,在痛苦中繼續痛苦著。除非有一天龍顏大悅,降下什麼大赦的詔令,或許她們的命運才有所轉機。

但是,即使有了這一天,曾經的苦難和那已經被摧殘殆盡的青春年華,卻永遠不能再挽回,併成為抹不去的夢魘。

也虧“永樂爺”想得出這樣的絕招,他就是讓世人明明白白地看到,這就是反對我的下場——殺了你算便宜你,讓你受盡屈辱,乃至整個家族蒙羞,子子孫孫受辱才夠勁。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在這點上,他是不亞於他老子的,而且是不爭的事實。方孝孺被誅十族的事,正史有記載。將舊臣女眷發配教坊司的事,在陸人龍的《烈士不背君,貞女不辱父》中也有記載。正史往往把帝王的豐功偉績歌頌得光明正大,感天動地,但幸好野史學家和後人多事,才將這些早已發黴又充滿毒素的東西,扯出來在陽光下暴曬,才發現是那樣的刺眼,又如此與“聖人”的功業格格不入。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對比之下:宋代的皇帝都比較仁慈,所以很少有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流血事件。宋代統治者不把皇權的威嚴太較真,所以宋代的GDP在鼎盛時達到世界總量的80%。文化實現了絕無僅有的繁榮,為中華傳統文化延續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老百姓的生活,在整個封建時代,也是相對不錯的。如果不是少數皇帝太荒唐,再加上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宋代絕對算得上盛世。可能有人說宋不如漢唐,總是對少數民族低聲下氣的,但僅僅從宋代把人當人看,就足以讓後人刮目了。當然,我在這裡不是為了論歷史。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就像那渾黃的大河之水,有奔騰萬里的雄闊氣勢,有滋養華夏的不朽功勞,也有黑暗、不忍直視的慘痛記憶。

由此看來,魯迅先生的那些令儒雅文士和清流學者看來有失斯文,乃至太過毒辣的文章,卻倒是至真至純的。由此想來,我們生活在衣食無憂,又不擔心生命不安,身心不寧的當今,算是大造化了。

然而,我還是不滿足的,而這種不滿足,似乎是多管閒事,又似乎是虛偽的。看看下面的事實,你的心靈是不是也有觸動?

生活中,無論是農貿市場,還是農村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常有殺生之事——白刀子下去,紅刀子出來。有的動物在臨刑時厲聲慘叫,有的早已昏死般任人宰割,有的竟掉下淚,跟受刑的人類一樣的。我見過殺雞的,脖子上只一刀,不管其死活,扔進沸水中任脫毛機攪拌,出來時已白白淨淨。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在網上我看過一段殺馬的影片,一群人將一匹馬拴在一棵樹上,但繩子很長,馬兒能活動的。殺馬人沒有用榔頭或錘子先將其擊昏,也沒有把馬捆起來放倒,而是在馬脖子上戳一刀後立馬跑遠。馬兒起先或許是沒有感受到疼痛,所以反應不大,但隨著血流越來越多,疼痛感越來越劇烈,便想掙脫逃命,然而韁繩又將其牢牢栓死,只能哀嚎著轉來轉去,待到失血過多時才癱倒在地上喘氣,一直喘氣到死。

圍觀的人們,當然沒有人同情他,也沒有給它個“痛快”,好像這是他們專門設計的一種儀式,在這種儀式中,人們或許能找到一種滿足感。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上學時聽同學說他們家鄉屠場裡的少年,個個很歹毒,把那些牛馬騾驢的,瞅準了舉起榔頭便狠命砸下去,一下子便讓牲畜昏倒在地。那時覺得殘忍,現在看來,那些少年是仁慈的,手法也是專業化。

古人曰:君子食肉而遠庖廚也。這其實是一句特別虛偽的話。

我們要吃肉,卻自己不願動手,或不忍心動手,讓屠者代勞,似乎這樣做便吃得心安理得,讓屠夫承擔罪過。但話說回來,如果沒有人食用,又何來屠夫?如果沒有屠夫,誰來貢獻美餐?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當然,國內很多地方已經和歐美一樣採用電擊來屠宰,這的確是一大進步,動物們進去了,一下子就睡著了,無痛無苦。但卻有人說:電擊的不好吃,殺死的好吃,真是叫人無語。

記得在大學上學時,我的中文老師常給我們說:為什麼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那樣令人回味,是因為那淡淡的微笑中蘊含著悲天憫人的情懷。

是啊,如果人人都心懷慈悲之心,對世間萬物多一點慈愛,少一點殘忍,我們的世界就更加美好。

有一種情懷,叫做悲天憫人

我想,文明首先應該蘊含人對人的慈悲,而不是無盡的屠戮和蹂躪;文明其次應該朝著人類對萬事萬物的慈悲和呵護前進,而不是總讓鮮血給文明塗上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