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當歷史名人遇上“處暑”:歲落眾芳歇 時當大火流

作者:由 北青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0-14

殷勤的音字怎麼寫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北京時間8月23日11時16分,迎來處暑節氣,標誌著炎熱暑天行將結束,逐漸進入到氣象意義上的秋天。

經歷此前的小暑、大暑節氣,古人用山林尋幽、親水納涼、鑿冰用冰等方式消暑。而隨著處暑節氣的來臨,在杜甫、李白、蘇軾等歷史名人的詩詞中,則多了些許時間流逝,秋日蕭索的意味。李白就在《太原早秋》中寫下“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感歲華之搖落,表達內心的思歸之情。

當歷史名人遇上“處暑”:歲落眾芳歇 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公元735年初夏,四川歷史名人、“詩仙”李白應朋友元演之邀,來到太原,欲攀桂以求聞達,然而命途輾轉,蹉跎數月終未能得。時已至秋,李白感歲華之搖落,遂有歸歟之嘆音。到了秋季便寫下《太原早秋》這首懷鄉之作。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隨著歲月的流逝,美麗的花兒都凋謝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動的時候,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時候。詩中提到的“大火”是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於每年夏曆五月黃昏出現在正南方最高處,六七月開始下行,故曰:“七月流火”。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瞭詩歌所描寫的季節——早秋。

當天氣轉涼,木葉飄零,就會感覺到時間的轉向。眾芳搖落,大火西流,於李白內心有了觸動。“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秋寒讓人開始思歸。“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李白雖身在他鄉,做的夢也在邊城月中縈繞,當他夢醒之後,其對故鄉及其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掩蓋不住。

當歷史名人遇上“處暑”:歲落眾芳歇 時當大火流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雁南飛,月寂寥。時間的車輪又轟隆隆地向前滾動了二十多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遊洞庭時登岳陽樓,寫下《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中寫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看見大雁南飛引走詩人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

乾元二年(759)春,關中地區遭遇大規模旱情,朝廷頒佈了一條特赦令:天下現禁囚徒,死罪從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獲赦的李白,立即歡喜而歸。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同年七月末,李白來到了岳陽。嶽州的風景美好,他需要放鬆情緒,便拉著夏十二一同遊玩,並登上岳陽樓,寫下膾炙人口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此詩描寫詩人登岳陽樓極目遠眺天嶽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詩人流放獲釋以後的喜悅心情也從詩詞中流露出來。

當歷史名人遇上“處暑”:歲落眾芳歇 時當大火流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北宋文學家蘇軾在詞作《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中,記錄了他在處暑時節的見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時蘇軾謫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已經三年,政治打擊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時感悲涼,產生了隨遇而安的思想。從詞中寫翠竹叢生、鳴蟬四起、紅蕖照水、雨後天涼等來分析,可以看出該詞是寫於夏末秋初之際。

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著詞人的無限感慨。“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全詞中,可以看到一個抑鬱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文/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