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心理學:“好色”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點,難以掩飾

作者:由 心理學神奇小小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03

為什麼有段時間特別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從古至今,人們對好色這件事都很反感,但理解卻有很多。

比如,有的人認為盯著美女帥哥看,就叫做色;有的人認為,隨意侵犯他人身體叫做色;還有的人認為,只要腦子裡想到了關於“性”的事情,就叫做色。

“色”的邊界在哪?如何根據邊界範圍去判斷真正的好色之徒?這是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

心理學:“好色”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點,難以掩飾

是否感到侵略性

當我們說,遠離好色之徒,不要被他人佔便宜時,其中的“色”是真正的色。這種色的本質是索取,因此帶有侵犯性。

所以,我們可以把帶有侵犯性的、和性相關的索取行為稱之為“色”。

具體可以包括:盯著某個異性(或同性)看、對某個異性(或同性)進行肉體侵犯等。

判斷標準在於被侵犯者的感受,只要感覺不舒服,都可以把侵犯者稱之為好色之徒。相反,對某個人外貌的欣賞、讚美,就不會被冠以汙名。因為欣賞和讚美是一種給予行為,而非侵犯行為。

認識了色的邊界,我們就可以對這種行為特點進行定義。

心理學:“好色”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點,難以掩飾

首先,好色之徒是在跟人互動中產生的,這離不開當事人的主觀感受。只要當事人認為這個人有侵犯行為或侵犯傾向,令當事人感到不適,就可以定義為單方面的好色之徒。

提高警惕做出防備,並立刻制止這種行為,可以極大機率降低自己被進一步性騷擾的風險。

和某個好色之徒互動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當事人並不是沒有感受到侵略性,只是出於疏忽和僥倖讓事態擴大,讓他人有機可乘。

也就是說,這部分好色之徒是在跟當事人互動中產生的,可以叫做事態推動。至於他本人是否對很多人都好色,我們不得而知。

不合時宜舉動的頻率

其次,排開主觀感受,客觀因素是某個人經常對異性(或同性)做出異常親密或侵略性的舉動。

心理學:“好色”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點,難以掩飾

這裡涉及到的概念是頻率,當你觀察到某個人經常對不同的人做出不合時宜的舉動時,也可以判斷他是好色之徒。

除了這兩種特別明顯的好色之徒,很多人擔心那些表面上看著是正人君子,但背地裡特別好色的人。在正常範圍內,這種人是不存在的。

換句話說,正常人的行事作風、語氣神態都有其穩定性和統一性,如果他對你有非分之想,在細節和氛圍中是可以察覺的,並不會毫無預兆地突然侵犯你。

人格缺陷

在非正常人範圍中,比如有人格缺陷的人、犯罪分子等,對這類人我們無法預知。

心理學:“好色”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點,難以掩飾

因此,自我不要創造被侵犯的氛圍和條件,就可以大機率保證安全。比如不玩到很晚打車,晚上不長時間在外逗留,不過長停留在單獨相處的場所等等。

有一期圓桌派節目的對話中,李玫瑾老師分析了關於性以及追物件的特點。讓對方舒服並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太近會讓人感到害怕,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好色剛好與之相反。

人應該保持畏懼感,在不熟悉的環境裡或沒有格鬥經驗傍身時,不要無頭無腦地往裡闖。

罪犯臉上並不寫字,單憑面相或幾個舉動無法判定對方的性質,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判斷好色之徒。

當然,李老師也舉過一些罪犯的例子,比如金融犯一般相貌端正、殺人犯一般比較魁梧粗壯等等,但這僅適用於以罪犯定樣貌,而不能反推。

心理學:“好色”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點,難以掩飾

總結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知道,判斷好色之徒的方法有:

第一,如果是熟人,就從他是否經常侵犯你或其他異性來判斷;第二,你們之間的互動是否對他的好色有助推作用;第三,防止人格障礙的陌生好色之徒,選擇安全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活動。

不同的人對邊界的定義不同,無法用簡單地摸頭、盯著他人看來定義一個人是否好色。

尊重自己的感受,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為,是保障自我的最佳辦法。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參考資料:

de Charms, R。 (1968)。 Personal causation: The internal affective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