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作者:由 翟海潮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12-20

勞其筋骨是誰寫的

國慶假期陪孩子讀書,讀到名人傳記裡面的《史記之父——司馬遷》,薄薄的一百頁的兒童圖書,概括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先驅的一生,瞭解中國歷史的朋友都讀過《史記》或者其中一部分,從雄霸天下的霸王,到縱橫捭闔的辯士,到流芳百世的教育大家,再到瑰麗浩大的華夏地理,涵蓋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是中華文化的一部瑰寶,也是紀傳體史書的開山之作。

這樣一部偉大作品,為什麼作者是司馬遷?各種分析書籍文章汗牛充棟,作為一名書迷,也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粗劣感想。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談到中國的歷史,《史記》的歷史地位獨一無二,《史記》和《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這部中國歷史上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對後市兩千年的影響極大,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價),集文學水平、歷史記載、科學研究、宗教文化等為一體的歷史鉅著。

《史記》開創了多箇中國曆史的第一,是第一部大百科全書,第一部紀傳體史書,開創了中國“正史”的基礎,為之後2000年的中國史書打了一個樣板,司馬遷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歷史之父”,這些都是對這部史書和作者的認可。

更重要的是《史記》記述的內容,這本52萬字的鉅作,在還在使用竹簡記錄文字的西漢時期可以說是浩瀚鉅作絲毫不為過,全書130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對後世的影響極大,被稱為“實錄、信史”。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大家知道,作為世界四大文明碩果僅存的華夏文明,中國歷史上也經歷過多次的文化浩劫,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各個朝代的“成王敗寇”的正史修訂,尤其是蒙元和滿清的文化滅絕,無數的歷史記載和史書泯滅於時間的塵埃,後人所看到的歷史真相如何很難去釐清和考證——尤其越是久遠的歷史,《史記》所記載的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珍貴無比。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更難能可貴的是司馬遷的研究精神,遍訪各地查證史料,力求真實和完整地記錄歷史史實,這讓《史記》成為後世史學家瞭解和研究歷史的至關重要的參照。

為什麼是司馬遷寫出了史記

要描述司馬遷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

司馬遷出身於黃土高原黃河上游的陝西史官世家,家境清寒少年立志,父親入朝做官之後得以追隨名師,博覽群書的同時遊歷天下,之後被漢武帝選為郎中跟隨皇帝,後繼承父親遺志成為史官——太史令,因為漢廷的政治鬥爭被波及下獄,遭受“腐刑”之後又耗費十年時間完成《史記》。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讓我們想象一下太史公的一生:

黃河邊放牧的貧苦少年

入京追隨名師求學交友

皇帝器重入朝為官意氣風發

遊歷天下尋訪五帝遺蹟蒐集史料

奉命出使西南平定蠻族兢兢業業

追隨漢武帝巡守四方封禪天下

蒙冤入獄身陷囹圄心灰意冷

遭受腐刑身心受創生不如死

忍辱負重懸樑刺股創作史記

司馬遷的具體下落成為歷史的未解之謎

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再到《報任安書》中向好友悲憤自陳“太史公牛馬走”做牛做馬地活著,這些文字裡面對於個人遭遇表達著強烈情感。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中國歷史數千年,最後創作出《史記》的司馬遷為什麼能夠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的原因很多,在這裡用“恰逢其時,適逢其身”來總結。

恰逢其時說的是天時地利。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西漢政治穩定國力鼎盛強將如林,東征西討封狼居胥,同時文化和政治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但並沒有將百家學說完全廢棄滅絕,強大的國力和燦爛的文化為《史記》的誕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條件,可以讓司馬遷有財力物力資源支援去從事一部偉大史書的寫作。

更重要的司馬遷本人的“適逢其身”,司馬遷家族世代作為史官,家族的傳統和父親的期望,司馬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個人才學,跟隨多個名師的學習和知識的儲備為《史記》的寫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作為武帝的身邊侍從,伴君如伴虎,司馬遷不可避免地捲入了政治鬥爭漩渦,蒙冤入獄後遭受羞辱性極大的腐刑,耗時多年最後創作完成《史記》,苦難是《史記》能夠誕生的動力。在苦難面前,司馬遷選擇了忍辱負重,繼承父親遺志,我想在他油燈下日夜創作的時候,支撐他的是無比強烈的不屈和決心,才有這部曠世鉅作的誕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背後

正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司馬遷在給友人的書信中也反覆提到自己的志向和寫作《史記》的背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讀著這些歷史和文字,不勝感慨!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而其他林林總總的文明先後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很重要的是中華文化之根始終茁壯成長,正是有了這些聖賢的繼往開來,他們來自於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背景和專場,他們猶如珍珠,在歷史的長河中璀璨發光,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推動著整個民族滾滾向前,從春秋戰國的燦爛文化百家爭鳴,到五胡亂華餓殍千里的亂世,還是異族入侵國難當頭,他們更像是中流砥柱,支撐起民族的脊樑,挽大廈之將傾。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讀史看今,當下的時代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好的時代之一,政權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同時也有內外的危機和挑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相信歷經五千年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披荊斬棘,大步向前。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贊、評論並轉發,以示鼓勵!「本文作者:孫楊正」

為什麼是他?談談史記之父——司馬遷

掌握“元知識”思維,發現不變數

佛法:知其實屬不易,踐行更加艱難

為什麼微信群越來越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