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一隅一觀|心之賞

作者:由 一隅一觀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05

優美和優雅而是近義詞嗎

“美”——人們可以用於各種愉悅了自己的事物,眼睛舒適,耳朵舒適,味覺舒適,身體舒適,言行舒適、舉止舒適……各種感性層面得到的舒適,我們都可以統一使用這個簡單而精確的“美”來形容。

所有的感官所得到的“美”,都匯聚指向了自己的心所感覺到的“美”,換言之,當我們的心感覺到了“美”,那便是自己從內到外都感受到了“美”。

一隅一觀|心之賞

對於自己所感受到的美,人們會使用“賞心悅目”這個詞。——

關於“悅目”:視覺比聽覺、味覺等其他感覺發生得更加迅速,並且直接作用於心,可以瞬間抵達“賞心”;

“賞心”,我們可以理解為心感覺到了“美”。——當“美”與心結合在一起,“美”的意義,便不再止於感官系統感覺到的美,心的感知範圍更廣更深,更可久久回味,比如文字之美、意蘊之美、簡潔之美、含蓄之美等等。

——換個角度,“賞心”一詞,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美”對於心,是一種“賞”,即:“美”讓心得到了舒適,無論你對“賞”的理解是欣賞,還是獎賞。

如此,所有可以讓我們的心感到舒適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美”,美的衣服、美的顏色、美的音樂、美的食物、美的語言、美的行為……這些事物都以各自的“美”讓我們的心得到了舒適,心感到美美的。——所以,無論是形式之美還是內容之美,外在之美還是內在之美,只要我們的心感覺到了舒適,那麼,這個事物於自己來說,便是美的。

一隅一觀|心之賞

之前說過多次,從整體來說,我們都是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必然有著普遍存在的共性認知;從個體來說,人與人是完全不同的,對事物的認知必然有著普遍存在的個性認知,所以,對於某個事物是否認定為“美”,是否可以“賞”自己的心,同樣因共性認知和個性認知而產生著相同與不同。——

可以讓人類普遍感覺到心裡美的事物,必然是與人類整體的發展方向相一致的事物,只要是有助於人類社會發展向好的事物,都會讓人類社會中的個體人類感覺到“美”,比如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生產方式的進步與發展、個體生活的便捷與輕鬆等等;

對於人類個體來說,在人類普遍認知為“美”的紛繁複雜的共性事物的基礎上,又分出了每個個體對每個具體事物的不同認知,即:一個事物是否可以被個體認知為“美”,取決於每個個體的各自認知,所以,同一首音樂,有人覺得美,有人無甚感覺;同一幅畫,有人覺得美,有人無甚感覺;同一本書,有人覺得美,有人無甚感覺;同一處景色,有人覺得美,有人無甚感覺……

一隅一觀|心之賞

對“美”的個體認知的不同,源自先天與後天。——有些“美”,若個體的肌體本身先天沒能發育出這個功能,是很難經由後天的培養去形成的,每個個體對不同事物的先天敏感度的不同,呈現在表象,便是個體興趣的極大不同;有些“美”,則需要後天的學習與訓練進行激發,敏感的種子埋藏得較深,需要經過喚醒,學習與訓練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無論哪一種,無論是先天具有還是後天喚醒,無論早出現還是晚出現,只要自己的心對某種事物感覺到了“美”,那便是自己的敏感事物,換成人們熟悉的詞,即自己的擅長。——這個道理很好理解,當自己對某個事物有著比別人更細膩更敏銳的“美”的認知,那麼,自己對這個事物的認知程度,必然會高於其他個體。

一隅一觀|心之賞

所以,發現讓自己的心感到舒適的事物,發現自己的心所需要的“美”,發現可以讓自己“賞心”的事物,於我們每個個體來說,便是在對自己的心進行滋養。——可以讓自己“賞心”的事物越多,自己的心可得到的滋養越多,而自己的心也必將因為這更多的“美”的滋養,呈現出更美。

——“美”,就是心之賞,讓心得到“賞”,便是讓心得到“美”,於單獨的個體來說,這是小的良性迴圈;於整體的社會來說,這是大的良性迴圈。(作者:一隅一觀)

一隅一觀|心之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