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一生匠心譜曲,為家鄉滄州放歌

作者:由 音樂飛揚歌詞輯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08

交響樂茉莉花的曲作者是誰

滄州人民廣播電臺採訪滄州音樂家常連祥

主持人:

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主持人

雪琴

歡迎您收聽國慶特別節目

一生匠心譜曲,為家鄉滄州放歌

》,

為您介紹滄州作曲家常連祥。

播放

(京歌

《滄州我的家鄉》

壓混

主持人:

現在我們聽到的歌曲

《滄州我的家鄉》

不知道您聽出來沒有,這首歌曲採用了京劇風格的旋律,以滄州鐵獅,詩經,徐福東渡,紀曉嵐。和武術,雜技,高鐵,金絲棗,梨鄉為支點,熱情謳歌了美麗的家鄉滄州。

主持人:

這首

旋律悠揚、

融合了京腔京韻的歌曲出自滄州著名音樂家常連祥之手。常連祥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評委

已逾花甲

的他

,從小就喜歡音樂,他憑著自學進入京劇團,再到後來得以進入大學專業學習音樂

……這一路走來,音樂已經成為他生命裡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作為滄州的本土音樂家,在音樂領域深耕細作、潛心研究,

創作了大量充滿

“滄州元素”謳歌家鄉的作品

創作的所有滄州題材的

歌曲,都是對故鄉滄州深深愛戀的見證。

常:

滄州地處冀東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滄州不僅出過紀曉嵐、張之洞、馮國璋這樣的名士重臣,和王蒙、蔣子龍、柳溪等文豪作家。,也誕生了霍殿閣、王子平、佟忠義、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武林豪傑。更是《詩經》發祥之地。如今的滄州有很多的美譽

,如金絲小棗之鄉、鴨梨之鄉、武術之鄉、鑄造之鄉、雜技之鄉等等。作為一個音樂工作者,有理由,有責任為我們的家鄉滄州謳歌高唱。

歌曲揚起重新放完

主持人:

大學畢業後回到滄州,無論是在文化館還是在電視臺,常連祥都將家鄉作為自己音樂創作上一個重要的主題。

眾多的滄州歌曲中,有

他與滄州當地詞作者合作而成,也有他作詞、作曲

一氣呵成

的作品

。渤海灣、大運河、白洋淀、鐵獅子、武術、雜技、金絲小棗、鑄造、馬本齋

……大量的“滄州元素”融入他的作品裡

他勤耕不輟,一首首濃濃的鄉土風情的歌曲從他的筆下、

他的心底飛出,

也讓

更多的人從鮮活、生動的樂曲中瞭解了滄州,感受到滄州人熱情豪爽的民風

。。。。。

(播放歌曲《人到滄州且莫走》)

主持人:

這些年來,除了教學、創作、工作,常連祥還有一件事堅持的最為持久,那就是到滄州鄉間採風,採集那些生長在田間地頭、看似

“土氣”的民間音樂。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一輛老式腳踏車、一個開盤錄音機,醉心於民歌小調的他利用業餘時間跑遍了滄州的各個角落,

尋訪鄉間藝人,搶救性地記錄、挖掘滄州民間音樂藝術。採風回來,他還要整理、記譜,這項工作他持續了近

10年。

他的歌曲中

既有地方戲劇、曲藝的體現,又有民風和地域流行曲的體現,能聽

出梆子味兒、大鼓味兒、落子味兒等。

在忠實於原滄州民歌的基礎上,

改編了十幾首多聲部歌曲演唱形式,

有些歌曲在

河北省民歌大賽和全國性演出比賽並獲獎。

《觀花燈》

是多年前

常連祥

去市郊採風時聽一位農民演唱記譜的羽調式民歌。

輕快而活潑,表現了人們在傳統的元宵節觀花燈的喜悅情緒。

改編後的

《觀花燈》

為三個聲部

女聲表演唱,重新修改調整了原歌詞,用

“鯉魚”“獅子”和“梅花”作為花燈的圖案,寓意人們對美好吉祥生活的嚮往。

歌曲

觀花燈

主持人:常連祥

將自己的根深

扎滄州沃土

家鄉放聲歌唱。

民間音樂的挖掘、採集、整理對常連祥一生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體會到了民族民間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魂與根。

常連祥:

滄州以大運河文化為軸心,與東部海洋文化和西部平原文化、詩經文化相輻射,相互融合影響,形成了

滄州

獨特的文化圈。渤海灣黃驊的漁鼓漁號,白洋淀邊任丘的打樁號,南運河泊頭的撐船號拉縴號,

鹽山

武術扇音樂《小天台》《丟戒指》,花狸虎歌舞曲《十個字》,高蹺音樂《傻小》等,尤其是獨特的落子歌舞曲《茉莉花》《放風箏》,更是風靡全國,具有廣泛的藝術影響力。

我從小接觸的就是民歌、河北梆子、評劇這些戲曲音樂和大鼓等曲藝音樂。

我們每年都要組織民間文藝匯演,讓我接觸到更多的民間音樂藝術。特別是上個世紀

80年代,國家進行“十部文藝整合志書”工程,對幾千年來各民族勞動人民創造的、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收集、整理、出版,我有幸參加了《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整合》(河北卷)和《中國民族歌曲整合》的部分工作。

主持人:

滄州落子作為河北三大民族民間舞蹈品種之一,傳說是張之洞府中家人所傳,但更多還是因運河開通而帶來的文化融合。

滄州落子歌舞曲《茉莉花》雖然與柔美的江南版本不同,但屬同宗同族,歌詞與曲調旋法有很多類似。與江南版相比,滄州落子歌舞曲《茉莉花》音域更為寬廣,

而且

有一些羽調式色彩。從這裡可以看出,同一首歌經過不同地區的遷移和風土人情的薰染,會重新演繹,化作另一種風格。

一起來聽《茉莉花》。

播放歌曲《茉莉花》

主持人:

在大量採風、悉心研究的基礎上,常連祥基於滄州民間音樂改編,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他將這種改編在保持古老藝術

“原汁原味”基礎上再加以“時代感”,讓古老的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他用泊頭《運河號子》,重新填詞編曲,唱響河北舞臺……

(播放

《滄州運河號子》

。。。。。混壓)

常連祥:民歌分為三種不同的題材,有山歌、小調和號子,因為滄州沒有山,就沒有山歌,只有小調和號子,

河號是民歌號子中的一個品種。泊頭運河號子相對於其他地方的節奏骨架

曲調更為完整,更具有旋律性。它分為打篷號(起帆)、撞陽(逆流拉縴)號、加油號(順風平緩)、搖擼號(順流,輕鬆歡樂)等。它凝聚著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迸發出戰勝艱難險阻的決心和堅定豪邁的意志,領號根據不同場景的需要,多為反映平民生活的即興唱詞和曲調發揮。我改編的獨唱伴唱《滄州運河號子》是河北省金鐘獎比賽唯一的創作曲目。

音樂起

……壓混

主持人:

像這首《滄州運河號子》這類有關大運河的新奏新曲,常老師創作了很多,因為他一直致力於關注大運河文化,對大運河,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常連祥:

滄州是大運河流經歷程最長的城市,它佔大運河總長的近八分之一,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麼南運河也可以說是滄州的母親河。它是我嗎流動不息的血脈,不但灌溉了兩岸的沃野,也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融合了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作為音樂人,有責任為大運河鼓與呼,傳播運河精神,抒發運河情懷,所以

近年來,我致力於關注大運河文化。大運河申遺之前,也就是從

2013年開始,組織河北作者參與了沿運河六省市“運河情音樂筆會”。活動和作品在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對大運河的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我至今已創作了十幾首大運河題材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包括歌曲和純音樂,《運河放歌》《沿著運河北上》《運河兒女》《滄州運河號子》《南運河謠》等作品先後在全國音樂刊物發表和各地演唱,獲得好評。

播放

運河放歌

》)

主持人:

大運河流經地是民歌重要的發源和發祥地,也是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未來的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常連祥

曾經

說過:

充分認識和利用大運河流經地民歌的藝術價值,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一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進一步推動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宣傳滄州民族民間的藝術,讓運河民間歌謠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常:

渤海灣的寬廣胸懷,白洋淀荷花的高潔,大運河奔騰的執著,融合了滄州人淳樸、剛直、勤勞、俠義的品格。

我創作的所有滄州題材的

歌曲,都是對故鄉滄州深深愛戀的見證。

(《為滄州驕傲》

歌曲起

。。。。壓混

我愛家鄉滄州!我愛鐵獅的凝重,雜技的輕靈;我愛甜甜的金絲棗,梨花的飄香,我愛它的厚重歷史,更愛它今天闊步邁向的輝煌,我要為家鄉放聲高歌,化作音樂飛揚!

音樂揚起

。。。。。結束

主持人:聽眾朋友,在這首《為滄州驕傲》的歌聲中,今天的特別節目就到此結束了,感謝您的收聽!

一生匠心譜曲,為家鄉滄州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