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作者:由 洞見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3

相顧一笑的是什麼意思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異類的形成,

是優勢積累模式的結果。

作者:洞見yy

先說一個作家吳曉波的故事。

吳曉波1990年參加工作,一個月工資只有70塊。

他幹了幾年,生活還是沒有起色,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1996年開始,他下定決心寫書賺錢。

每天一下班,他就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寫作。

寫500字不嫌少,寫2000字也不嫌多,365天每天如此不間斷輸出。

四年後,他的《大敗局》得以大賣,一年就賣出200多萬冊,暢銷全國。

吳曉波賺得盆滿缽滿不說,還成為國內知名作家,受人敬仰。

多年來始終重複做一件事,最終讓他實現了人生的蛻變。

這就是經濟學中的

“複利法則”

當你持續而反覆地把精力投入到某一領域,時間越長,你的收益就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愛因斯坦就曾說,複利的威力遠遠超過原子彈。

當你把一件事堅持365天,再小的事,也會帶來巨大的收穫。

1

運動x 365=健康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發表過一項報告:

研究指出,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各類疾病也會隨之而來。

但若能每天鍛鍊一小時,你的身體機能就會活躍起來,免疫不少疾病。

堅持運動,就是一個人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

作家馮唐打小體弱多病,小小年紀,就成了兒童醫院的常客。

他做過很多檢查,吃了很多藥,可身體總不見好。

最後醫生建議他,可以嘗試每天運動一會兒。

於是,馮唐就開始跑步。

上學跑,放學跑,甚至連幫家裡打醬油都跑著去。

一個學期下來,他的氣色越跑越好,身體也越動越有勁,最後徹底告別了兒童醫院。

此後,他便養成了運動的習慣。

在麥肯錫的時候,他每天的工作日程總是滿滿當當,每週要工作80個小時。

但即便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他的身體依然十分健康,精力充沛。

因為他仍舊堅持鍛鍊身體,每天一百個俯臥撐,一百個仰臥起坐,時間再多點還會繞著湖邊跑步。

到如今,馮唐已年過半百,身材卻看不出一點走形,身體依舊健朗。

《呂氏春秋》裡說,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人的身體也是如此,動則不衰,用則不退。

只有時常鍛鍊,活動活動筋骨,訓練訓練心肺功能,你才有源源不斷的精力。

2

閱讀x 365=智慧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作家劉燁園說過:

人有兩個胃,一個在下面,是物質之胃;一個在上面,是精神之胃。

填飽物質之胃易,只需粗茶淡飯即可。

而充實精神之胃難,需得經年累月的閱讀才能實現。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生堪稱傳奇,他是記者、作家,更是科學家、政治家。

有人曾問他:為什麼你如此聰明,什麼都懂,什麼都會?

他笑著回答,我只不過比別人多讀了一點書。

其實富蘭克林家境貧寒,迫於生計,12歲就進了印刷鋪子成為一名學徒工。

但他特別喜歡看書,平日裡省下的伙食費全部用於買書。

他還給自己規定,每天至少讀2小時的書,不讀滿時間絕不睡覺。

一年365天,日日如此,從不間斷。

數十年的大量閱讀,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底蘊,還給了他遠超常人的智慧。

在做記者的時候,他的文字邏輯嚴密而犀利,常常一語中的,說到舊政府的痛點。

面對敵對方的辯駁,也能迅速出稿,巧妙反擊。

在獨立戰爭中,他利用紮實的軍事知識,靈活運用戰術,把強大的英軍耍得團團轉,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

戰爭勝利後,他又親自起草《獨立宣言》《巴黎和約》,最終成為開國元勳之一。

想起《黃庭堅文集》裡的一句話:

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一個人一兩天不讀書,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

當你很長時間沒有認真讀書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語言匱乏和思維淤塞。

這世上絕頂的聰明與智慧,其實都是常年閱讀的結果。

當你日日讀書,堅持一年、兩年下來,知識儲備厚了,自然就會生出無窮智慧。

3

學習x 365=能力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在紀錄片《十八歲的流水線》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90後權廣彬向記者抱怨,流水線工作時間長,又單調又辛苦。

記者就勸他離開工廠,他卻說:“除了流水線,我什麼都不會。”

其實他先前也學過廚師,幹過汽修,但最後都不了了之。

原因是,他嫌學技術太難,不如流水線工作簡單。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一邊抱怨時代無情社會冷酷,一邊躲避學習。

結果只能被時代遠遠地拋在後面,艱難求生。

反之,如果選擇學習,儘管開頭很難,中間很苦,但堅持下去,你就將擁有一項常人所不具備的能力。

前陣子爆火的年薪百萬谷歌程式設計師孫玲,就是深圳的廠妹出身。

但她不甘於枯燥的流水線工作,省吃儉用報了一個程式設計課。

她每天一下班就去學程式設計,一天學不懂就花一個星期學,一個月沒摸出名堂,就用半年時間入門。

一年後,她順利應聘上了程式設計師工作。

後來她又透過自考拿到了成人本科學歷,接著出國讀研,最終一路從流水線走進了谷歌辦公室。

歌德曾說,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人生海海,想要脫穎而出,你必須持續進化,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明白,作為普通人,躺平的結果,肯定是淘汰。

但若是選擇日復一日的學習,在複利的作用下,一兩年你就能打磨出一項過硬的本領。

4

真心x 365=關係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人和人的關係,就像銀行儲蓄。

你若真心以待,就是增加收入;但一次虛偽算計,就會凍結你所有的存款。

任何一份好的關係,都容不得半點虛情假意。

劉白羽和巴金有著70年的深厚友誼,一直延續到耄耋之年。

1936年,剛滿20歲的劉白羽獨自來到上海。

在一次飯局中,他偶然結識了當時擔任出版社編輯的巴金。

巴金見他對文學很有熱情,便主動介紹蕭乾、黃源等作家指點他寫作。

一年後,劉白羽與巴金有一次閒談,說想要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說集。

哪知話音剛落,就見巴金從包中拿出一本書,遞給他說:

“我已經給你編好了,你自己再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

原來,此前巴金得知劉白羽手頭不寬裕,就主動出資,到處蒐集他的作品,親自整理、校對出了樣書。

劉白羽感激道:“巴金是我文學路上的領路人,更是一位真誠的朋友。”

此後,兩人始終傾心相待,相互扶持。

即便在特殊年代,巴金受到打壓,劉白羽也毫不避諱,仍舊與他頻繁往來。

後來巴金病危,85歲的劉白羽不顧自己也病弱的身體,連夜從北京趕到上海看望。

他們數十年的真情,令人感動,更讓人心生豔羨。

有句話說得好,

這世上所有好的感情,都必須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一段好的關係,不在於一場聚會,一次飯局上的花言巧語,而在於一年、兩年,乃至數十年的相處。

畢竟一時的關係,可以靠欺騙來偽裝,但長久的相處,都離不開真誠。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無論與誰相處,都不妨先試著拿出自己的一顆真心。

當你持續用真誠坦然相待,久而久之,自能以心換心,靠近彼此。

5

善良x 365=好運

原來,這就是“複利法則”

作家冷瑩曾說:

若人與人實在是需要保留一些距離,不如就成全彼此的光彩照人,因為你對別人的好和善意,最後成全的都會是你自己。

一個人生活中的好境遇,都是平日裡的點滴善良,為自己積攢的好運氣。

古書《德育古鑑》中講過宋代葛繁的故事。

葛繁出身卑微,但不到40歲就坐上了鎮江太守的位置。

別人都羨慕他的好運氣,可葛繁卻說:

好運皆源自一顆良善之心。

我每天行善事,或四五條,或至一二十條。

到現在為止四十年,無一日虛度。

由於他處處行善,人緣甚好,每逢危難,總有貴人相助。

最後不僅一生官運亨通,還一直活到耄耋之年。

古人云,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

目之所及,存一絲善念;一步之遙,伸一雙援手。

或許只是一個很小的語言和動作,就能幫到他人。

雖是小善,但經過時間的複利,亦能成就人間至善。

要知道,行善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儲蓄。

無論何時何地,請保持一顆良善之心。

你今天的善行,終將是明日的福報。

很喜歡《異類》中的一句話:“異類的形成,是優勢積累模式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看似星辰與日月的差距,其實都來自日復一日微小的積累。

你所羨慕的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不錯的收入,乃至一段真摯的關係。

它們的背後是日復一日的運動、學習,是十年如一日的真心付出,積善行德。

人生最核心的思維,就是複利思維。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

只要步履不停,日日堅持,在複利法則的加持下,你的人生定會從量變昇華到質變。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