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6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鄉愁的變遷

——梅萬林

鄉愁是一條河,浩浩湯湯,從遠古湧來,我們都是這條河裡四處漂移的一尾魚;鄉愁是一條路,綿延不絕,向未來漫去,我們都是這條路上奔波不停的異鄉人。歸根結蒂,鄉愁是人們對於家鄉的一種感情,一種思念,一種距離,一種病。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大約是中國人表達鄉愁最早的詩歌之一了。從那時起,鄉愁就是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愫。無論東西南北還是天高地遠,無論士子商旅還是朝廷命官,故鄉總是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每當夜深人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都是遊子的一門必修課。“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會觸發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神經。

不僅如此,人們甚至還透過比擬的手法,利用動物的某些特徵來寄託和渲染這份濃情,這從《古詩十九首》中的“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等詩句,便可見一斑;而狐死首丘、大雁南飛則更把人們心底那種難以言說的鄉愁表達得淋漓盡致。於是,千百年來,一段段溫馨濃郁的鄉愁故事便充盈在血脈中汩汩流淌,永不歇息。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然而,鄉愁並不只是山清水秀福地,鄉愁也不只是村莊和院落、小河與炊煙。“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征戰將士的鄉愁。這種鄉愁既可以激勵戰士殺敵立功,早日凱旋;有時候一旦被對手瞬間放大,也會起到摧枯拉朽的驚人力量,垓下之圍時的四面楚歌,就極大地加速了楚霸王失敗的程序。而透過張騫出使西域、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唐僧取經、鄭和下西洋等歷史事件的背後,飽含的何嘗沒有割捨不斷的濃濃鄉愁呢?

鄉愁帶走兩岸,鄉愁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人,鄉愁各有不同,怨婦、將士、商旅、士子,他們的鄉愁自然千差萬別;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鄉愁也會變遷。余光中的《鄉愁》就很好地描述了這種境況。因而,鄉愁也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對於亡國之君李煜來說,“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的鄉愁是無可奈何的嘆息;而對於“家書抵萬金”的杜甫來說,“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他的鄉愁卻是一種時不我待的美好向往。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鄉愁的變遷,其實也是一個時代的變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鄉愁,多麼灑脫,多麼曠達,多麼慷慨激昂!每當讀到這些可愛的文字,崇敬之意便油然而生。他們的鄉愁表達了強烈而又積極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他們的鄉愁與國家的命運緊密地連線在一起,表明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巔峰時代。這正是唐人之所以令後人驕傲的地方。

鄉愁的變遷,反映了社會的歷程;一代一代的鄉愁,推動著時代的前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的鄉愁;“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王安石的鄉愁;“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馬致遠的鄉愁。然而,民族危亡時刻,《松花江上》掀起的卻是一個民族撕心裂肺的集體的怒潮。因此,《七子之歌》不只是聞一多的鄉愁,《國殤》也不只是于右任的鄉愁。

鄉愁是一種滄桑。

呵護鄉愁,就是呵護民族的根脈;

記住鄉愁,就是記住夢想傳遞的路徑。

梅萬林

筆名陵江舟,重慶市作協會員,出版有散文集《花開的聲音》,文化專著《巴楚茶馬古道上的羅田古鎮》(合著)。現供職於重慶市萬州區文化旅遊委。

朗讀者 呂治

主持節目: 曾擔任《三風熱線》主持人,現主持萬州交通廣播早高峰直播節目《嘀嘀叭叭上班車》和文學節目《黃葛樹下》。

獲獎: 曾獲重慶市十佳播音員主持人稱號、中國新聞獎三等獎、重慶新聞獎一等獎。

三峽夜話|鄉愁的變遷

作者 梅萬林

朗讀者 呂治

圖片 榮騰龍 廖俊伊

編輯 周漫麗

編審 劉英磊 何江東

【來源:微萬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