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健康空間“遍地開花” 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作者:由 中國藍新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1-18

十二月開什麼花圖片

記者 潘錦 通訊員 莫旭亮 陳燦

冬日的臨平,陽光灑滿蜿蜒的健康步道,身邊不時有運動達人騎行而過;城市夾縫中“擠”出來的運動場地,人群熙熙攘攘,吶喊歡呼聲此起彼伏;喜靜的人們一頭扎進家門口的臨品書坊,用閱讀鎖住陽光的溫度……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臨平的健康空間正“遍地開花”。

2022年,全區新增投入使用綠道21。9公里,不斷延長和織補城市慢行網路;改建、新建臨品書坊、臨品藝站、多功能運動場、全民健身路徑等新型文體空間110處,舉辦亞運相關主題活動70餘場,在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的同時,點燃臨平運動活力,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健康空間“遍地開花” 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新型文體空間常有常新 幸福觸手可及

臨平街道廟街拾鋪,原本是廟東農貿市場對面佔地600餘平方米的閒置二層商鋪。在充分尊重、保護建築原貌的基礎上,街道對室內空間進行了升級改造。老舊沉悶的建築一下子變成了時髦漂亮的文化空間,在保留臨平特色煙火氣的同時,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在臨平,像這樣“小而美”的文化空間還有不少。基於不同人群特點、年齡層次、群眾需求差異,臨平創造性地打造了一批“有風格、有品位、有情懷”的高質量文化空間,並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例如,東湖街道圖書分館、新梅社群文化家園時尚變臉為杭州書房、臨品藝站,在河南埭社群“臨品書坊”品書的同時還可以品茶、品咖啡,頗有藝術氛圍……在這裡,文化惠民的載體一再擴充,幸福的半徑正在不斷擴大。

健康空間“遍地開花” 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動靜總相宜,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沉下心品味城市底蘊的空間,更少不了激情洋溢的瞬間。那麼,如何為老百姓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好去處?我區聚焦服務陣地擴容,不斷豐富文體矩陣。在全力打造臨品書坊、臨品藝站的同時,強化城市“金角銀邊”區域資源集約利用,在公園綠地、濱水綠道、橋下空間、屋頂等場景合理嵌入體育設施,新建水美公園、豐彩公園等嵌入式體育場地93個。

此外,我區始終堅持“體育+”融合發展思路,打造特色品牌賽事,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體育服務,讓更多優質的體育資源、更豐富的運動場景不斷向社群延伸。2022年,聚焦“亞運”主題,舉辦2022年全國空手道錦標系列賽(第一站)、“鬧元宵 迎亞運”臨平區萬米精英賽暨亞運場地測試賽等迎亞運系列特色活動。“以各式各樣的體育場地為基礎,透過開展百姓喜愛的體育活動,讓大家更好地感受亞運來臨的氛圍。”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希望藉此提升廣大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這同時是打通全民健身“最後一公里”的積極嘗試。

美麗城市綠道蜿蜒而行 串起健康生活

邁出家門,幾步便可走上新建的綠道,沿線途經濱水公園、星河公園、詩韻公園、望梅觀山公園等景觀節點,欣賞連串美景……前不久,隨著星光街綠道的建設完工,周邊市民不用穿過城市道路即可透過望梅路天橋和荷禹路天橋前往臨平山遊玩,盡享綠色健康生活。“以前去臨平山健身要經過斑馬線,有了星光街綠道就方便多了,可以直達通往臨平山的綠道,一路上還能把無邊風景盡收眼底。”市民張阿姨說,這處綠道已然成為周邊居民每日的“打卡點”。

行走在遊步道上,景在眼中,人在畫中,心中的詩和遠方在足下。近年來,我區因地制宜推進綠道建設,突出地域特色,扮靚城市風貌,為市民構建起更多綠色生活空間。目前,全區已初步形成塘超小徑、超山環線綠道、臨平山綠道、上塘河綠道、東湖綠道為骨架的綠道網路體系。

此外,為了讓市民在綠道建設中獲得更多體驗感和獲得感,臨平區把高品質理念注入綠道建設中,充分結合綠道及公園科學佈置娛樂和體育健身等嵌入式設施,讓綠道承載更多功能性和實用性。例如,望梅路健康綠道堅持打造“健康”理念,利用高架橋下空間建設2。7公里綠道,增設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等場地設施,為周邊市民提供形式豐富的健身場所,增強市民與綠道的互動性,提升綠道整體服務品質。

一條條綠道,在臨平大地上延伸,串聯起市民幸福的慢生活。2022年,臨平區計劃建設綠道20公里,新增投入使用綠道21。9公里,不斷延長和織補城市綠道網路,使綠道建設惠及民生。“我們將持續推進城市綠道建設,將綠道建設與小區環境整體提升相融合,形成貫穿社群整體的漫步體系,讓市民‘推窗見綠、抬頭見景、出門進園’。”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