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作者:由 品詩賞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2-01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是什麼意思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自古及今曾湧現過無數可歌可泣的偉大詩人。他們一生經歷坎坷,卻從未因為身處困境而放棄詩歌創作,反而愈挫愈勇,思想也變得更加深刻。無論是詠物寫景,還是弔古傷今,其實都寄寓著詩人們的一腔真情和深切期待。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早年志存高遠,中年時受盡挫折,晚年更是顛沛流離。可是詩聖無論身處何方,都一直心繫蒼生,襟懷寬廣,讓人欽佩不已。下面分享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題鄭縣亭子

盛唐 · 杜甫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雲斷嶽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趁 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登基,杜甫冒險前往鳳翔迎接新帝。因為護駕有功,被封為左拾遺。可是後來因為皇帝聽信宦官的讒言,將有功之臣房琯等人貶到遠地,杜甫直言勸諫,也不幸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詩人來到華州,人地兩生,又無所事事,心情極度悲憤。為了排遣愁悶,詩人經常獨自來到西溪之畔的鄭縣亭子,然後登高望遠,賦詩抒懷。這首詩就創作於這一時期,表達了作者對社稷前途的擔憂。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詩人當時已經46歲,雖然一直孜孜以求,卻始終不盡人意。此次在宦途中得而復失的慘痛經歷,讓杜甫明白大唐王朝早已今非昔比,開元盛世更是不復存在,所以自己也不該對前途抱有太多幻想。

開篇介紹地點,表達自己創作此詩的緣由,“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詩人站在西溪之畔的危亭上,憑欄眺望。遠處一望無際的美景,沒有讓詩人感到心情振奮,反而觸發了他發自肺腑的感慨。戶牖,是指亭中的門窗;興新,即新生的思緒和感慨。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頷聯承上,描繪作者在亭中看見的景象,“

雲斷嶽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亭子的前方緊臨大路,可是由於雲霧迷濛,遮擋了詩人的視線,讓他無法眺望遠處的西嶽群峰;雖然天氣晴朗,可是碧柳飄擺、濃蔭匝地,掩蓋了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

嶽蓮,指華山上的蓮花峰;長春,即長春宮,修建於北周時期,其遺址位於陝西朝邑鎮北寨子村。隋朝末年,秦王李世民曾在此駐紮軍隊;天寶年間,唐玄宗在也曾來此進行巡視。

詩人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即展現出一幅朦朧的遠景,也委婉地道出曾經的繁華和榮光早已不復存在,詩人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悲愁。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頸聯轉而描寫近景,更是蘊含豐富。

巢邊的野雀氣勢洶洶,瘋狂地圍攻來此築巢的燕子;花底的山蜂盛氣凌人,隔了很遠就開始追蟄遊訪的行人。

群欺、遠趁

”,形象地描寫了小動物們的活動,如果不結合上下文,人們還以為作者是在描繪一幅春景。可是“

野雀、山蜂

”其實都具有象徵意義,代表了朝堂中的那些蠅營狗苟之輩,詩聖正是因為受到群小的陷害,才會感到前路迷茫。

杜甫的一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頸聯更是蘊含豐富

尾聯抒寫了作者的無限悲慨,“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作者本欲在青竹上題詩留念,卻又擔心自己夜間在此形單影隻,如此寂寥的氛圍,更會讓他感到傷神。作者用“幽獨”二字,呼應頸聯中的“群欺”二字,表達了自己勢單力孤、無可奈何的困境。

縱覽杜甫的這首七律,遠近交替,敘議結合,雖然並非詩聖的名篇,但是全文充滿了孤寂和悲憤之情,反映了安史之亂後人們的悲觀情緒,更標誌著一個盛世的結束。

詩人雖然期待重振朝綱,但是他又深知新登基的唐肅宗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內心倍感失望和傷心。頸聯更是惟妙惟肖,細膩地表達了作者的悲怨和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