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作者:由 江陽沽酒客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3-02-01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是什麼意思

本文圖片感謝三年前傅琨姐拍攝。江陽沽酒客原創,轉載請徵得本人同意註明出處。

瀘州。雖然屬於四川,而且還有小山城之稱,其實境內說得上名頭的山並不多,也許是自古蜀中多仙山的緣故吧,見得太多了以後,反而很多地方不足為奇了。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不過話又說回來,瀘州有些山確實矮小,不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瀘州這座少鶴山,也同樣有神仙的傳說,這個傳說就跟嫦娥有關,據說這裡東巖月色很美,嫦娥來到這裡都捨不得離去。還留下了相思的眼淚。

顯然對於這種民間神話,長大後的沽酒客感覺索然無味。倒是對這裡的摩崖石刻,和江邊的奇形怪狀的石頭感興趣。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過去這個地方是有碼頭渡口的,因為沙灣老街在這裡,這裡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東巖古蹟處成為了一處公園,還紅火了一段時間,再過去點還有一片公墓叫黃金山公墓。當年這個公墓算是地下江景房,可惜,價格當然不算貴,卻不安穩,因為此處長期山體滑坡。這次去上墳祭祖,才發現一處坍塌後,那些不知道新墳還是舊墳都被覆蓋了。

到底老城區還是楊橋那邊要完善些,當然價格也不便宜,所以,你要是想對得起祖宗,起碼要努力掙錢,這一段還真不是閒話,細細想來,要有信仰的人,要是不能安頓好先人怕還是心中不安。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當然,在沒有公墓之前,這個少鶴山估計也有周邊的村民安葬自己的先人,然而,後期它的變化則越來越遠離了古代那種風貌。曾經沙灣是古代的官道,鹽茶馬古驛站,這裡經常有行商走過,唐朝時候,少數民族在此聚集的也多。

而明末清初的時候,應該是此地最荒涼原始的時期,即便有人也不多,而且野獸橫行,哀鴻遍野。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明清交替之際四川人口銳減,這是真實存在的歷史,毋庸置疑。古江陽今日瀘州地方舊方誌記載:“明代瀘州編戶67裡(明制:每裡110戶為1裡。平均每戶5口計算,約有37000人),清初只餘3裡(約1650人)。”

這3里人,分佈在瀘州城和本州(今瀘縣和江、龍二區以及今納溪區的相當一部分)、江安、合江、納溪三縣。

而關於這些在明末清初廣安人歐陽直撰寫的《蜀亂》中皆有記載,他說自己從江心船舟上所看到的瀘州城時,長江兩岸上十多條吊睛白額老虎魚貫而行,走在最前面那條,鬍子拖起幾尺長!今天恐怕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那個時候的沙灣、少鶴山,能有多少人口呢?這些記錄還可以在其他一些清代地方誌裡查閱。歐陽直是廣安人,不幸運的生活在那樣一個民不聊生,時代更迭的亂世,親眼所見,又不是官府之人,不必要跟誰洗白,又抹黑誰,大體也是真實的記錄。不過在這之前和之後,這裡還是一片祥和繁榮的地方。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那麼在唐朝時候傳說杜甫晚年入川到瀘州,在此處系舟上岸,這塊石頭就成為了瀘州一個驕傲的話題。不過杜甫石地方一直叫灰毛石頭,民間相傳,當年杜甫夜泊瀘州時,州官具酒食相待,還饋以荔枝。後來,杜甫有詩云:

憶過瀘戎摘荔枝,清風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沿江再往上,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桂圓樹林,那就是蘭田下壩了。

這首詩是杜甫解悶十二首中的第十首,我也沒有專門查詢杜甫詩歌全集,但是經常看到他人引用。顯然不是當天寫。開頭那句,“憶過瀘城摘荔枝”,就說明是過後的回憶,而且瀘戎應該包括了宜賓。

瀘州少鶴山下的灰毛兒石,相傳與杜甫有關,還有石刻標誌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杜甫石橫臥江邊,依然氣勢雄偉,但是老一輩人說四十餘年前還是被某石匠採取了一部分,不然今天看著更大,那個時候的人愚昧無知,真的可惜。當然要不是吳猛輝先生積極採取保護,恐怕早就不存在。

石頭上臨江刻著“鬱青涵碧”四個大字,一度被人傳是杜甫所題寫,這個必須糾正,不然貽笑大方。這是道光年間探花四川達州大竹人江國霖在知道杜甫石傳說後,專門題寫的,也算是為這個民間流傳,增添了更多人文色彩。

杜甫石位於少鶴山月亮巖上游長江邊工部灘,即今之濱江路“長江現代城”對岸漏洞子原瓷廠下江邊。相傳唐代大詩人杜甫乘舟路過此地,因此石形如豆腐狀,故稱為豆腐石,實應為杜甫石。不僅僅有杜甫石,還有工部灘,如今工部灘沒有了,杜甫石還在。

為什麼叫豆腐石或者灰毛石呢?因為杜甫二字讀訛了容易聽成豆腐,而瀘州做的一種豆腐又叫灰毛兒,這個土話別稱就這樣叫開了。

其實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真實的,晚年的杜甫到過瀘州是真實存在的,而杜甫石頭還能保留至今,其實也是一種幸運,日出日落,長江水每年都會徹底把它浸泡,又會終究露出水面,它起碼見證了瀘州長江不知道多少年的歷史,而如今,這座石頭,還是依舊默默無聞,或許,有些歸宿,就是安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