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作者:由 左右你的遊戲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09-14

東關望漸賒是什麼意思

導讀:三千年多年建城史,一千多年建都史,深厚的歷史底蘊,為這座古城留下許多充滿歷史韻味的地名,除了耳熟能詳的未央宮、大明宮、長安路,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地名,在碑林區就有很多這樣的地名,不知道你見過最有趣的地名是什麼?

01

下馬陵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下馬陵位於碑林區和平門內西側,西至柏樹林南口。相傳,漢朝時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後,安葬在長安城南,一日漢武帝經過這裡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於是民間稱這裡為下馬陵。由於長安官話中“下馬”二字與“蛤蟆”同音,所以幾經流傳,便被稱作了蛤蟆陵。

《琵琶行》中有名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歷史學界考證,白居易遇見的京城女子所說的應是“下馬陵”,但白居易不知有此地名,聽成了陝西話同音的“蛤蟆陵”,蛤蟆陵由此聞名遐邇,究竟是蛤蟆陵雅化為下馬陵,還是下馬陵訛傳為蛤蟆陵,至今無定論。

02

騾馬市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如果有朋友招呼你週末去哪逛街?碑小林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去——騾馬市步行街。騾馬市位於西安市碑林區東大街東段南側,北起東大街,南至東木頭市。在這裡可以完成一切日常及時尚所需的消費活動,不但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商業店鋪,還有數目繁多的美食,簡直滿足了吃貨們對逛吃逛吃的頂級要求。此街原為唐長安城少府監所在地,唐末以後漸為居民坊巷。唐代的時候,這個地區叫“耳窩坊”。

唐末國運衰落,都城東遷洛陽,長安城內的皇城築為新城,皇城少府監處漸成為居民坊巷,元朝時稱為“太平坊”。明朝時因東門大街貫通和鐘樓東移,使原來聚集在西大街的商業中心逐漸東移到以鐘樓為中心的商業圈。所以靠近鐘樓又介面於東門大街的騾馬市街市也逐漸形成。

明《西安府城圖》有記載,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到處是牲畜交易市場,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文獻,據此推算,騾馬市這條古老街道的名稱,到現在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了。

03

炮房街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炮房街位於東門外,為什麼起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呢?說起炮房街的來歷,就不得不提起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爆竹。古人用火點燃竹子,使竹子發出巨大的聲音,以此來嚇跑兇猛的野獸。隨著歷史的不斷髮展,出現了爆竹,甚至是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再後來有了紙炮。而炮房街就是紙炮作坊的聚集地,便因此得名了。

現在的炮房街,早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製作煙花爆竹的影子,只有普通的居民樓和小商鋪,顯得非常的僻靜。在炮房街的中段,還隱藏著曾經無限風光的唐代皇家寺院——罔極寺。罔極寺創始於唐神龍元年,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鎮國太平公主為其母武則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

04

粉巷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粉巷,聽這個名字就有點曖昧。關於粉巷的來歷,有很多人關於它的傳說。一種說法是以前這裡是西安的糧食一條街,上面有很多賣饅頭面粉的店鋪,導致這條街道上常年灑滿厚厚的粉面。另一種說法是“粉巷”經常售賣胭脂,距離很遠就能聞到濃濃的胭脂味,因此得名。

還有種說法,“粉巷”曾經是花柳場所,以前皇帝選妃,民女都要從這條街道上經過,後來經過演變,就變成了一些花柳場所的聚集地。

據《西安市地名志》記載:明末清初,因此街麵粉作坊較多得名,1966年改為五星街,1972年恢復原名。相關資料記載,粉巷的米麵市一直持續到民國。辛亥革命後,軍政府為了調控糧價、安定民心,從1911年10月25日開始在粉巷設立糧食平糶處,將接收的清朝庫存糧食十幾萬石,平價供應給市民。也有一些老住戶回憶,解放前,粉巷還是西安市三大糧食市場之一,直到解放前後,粉巷裡還有多家糧店。

如今的粉巷,是西安年輕人最喜歡的聚集地之一,走進粉巷,商業氛圍依然濃厚。各式各樣的美食館子、古樸文藝的小店吸引著年輕人。

05

五味十字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五味十字,可以說是西安最有味道的地名了。中醫上說五味為酸、苦、甘、辛、鹹,所以這個地名一定也和中醫有關了。五味十字,東西橫街,全長290米,東起南廣濟街,西至四府巷。元代因這裡藥店密集,故十字口與今天的南廣濟街統稱為“藥市街”。明清時,也因這裡藥店集中,遂以中藥之甘、辛、酸、苦、鹹五味而稱“五味什字”。

06

雞市拐

炮房街為什麼得名?粉巷是古代煙柳之地嗎?講述你不知道的西安

雞市拐在東關正街東端,最初是一個農貿市場。《東關舊事》記載:明末清初,養雞者便集中在此賣雞,形成雞市。在明清、民國直到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西安城的東門外並不是一條筆直大道。那時候的雞市拐附近是一塊高地,東門外朝東的大路,到了這裡就順著地勢朝北拐彎了。

這條朝北的路,叫做更衣前坊和更衣後坊。而作為東關正街的東段,“雞兒市”恰好處於東關正街向路北更衣前坊轉彎的拐口位置,時間久了,雞市便被人們形象地叫做“雞市拐”。多年前的雞市拐和更衣前後坊一帶熱鬧非凡,商業氣息濃厚。

道路兩邊都是店鋪,人氣很旺。白天的時候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到了晚上叫賣聲仍不絕於耳,其繁華程度可見一斑。今天的雞市拐,雞市已經消失不見,而這個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

當年的“拐”也變了模樣,成了標準的丁字路口。站在這裡能夠看到東門外兩側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還有東關正街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和匆匆行路的人群。

城市的快速發展

很多城市記憶都隨著時光漸漸煙消雲散

但藏在地名中的文化和歷史

卻代代流傳

你還知道碑林區哪些有趣的地名

一起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