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上天入地”創造停車新空間

作者:由 九派觀察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5-01

石頭對窩子放哪兒比較好

“上天入地”創造停車新空間

去年底,省生態環境廳立體停車庫建成投用,採用垂直迴圈技術,將8個車位擴容至76個車位。

“上天入地”創造停車新空間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的地下停車庫,共設有294個汽車泊位,有效緩解了停車難。

“上天入地”創造停車新空間

福州觀風亭路某立體停車庫,曾因採用地下圓盤式停車技術備受矚目,因驗收不合格,停車庫未實際投用。

東南網4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遊笑春/文 遊慶輝/圖)

節約土地資源,立體停車場受熱捧

24日,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嶄新的病房綜合樓旁,車輛有序通行,路面未見擁堵。

曾經這裡的停車問題困擾了許多人。來體檢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由於車位緊張,以前來醫院時只能將車停在200米開外的停車場,非常不便,“現在有了新的停車場,不愁沒車位了”。

在新大樓地下車庫,記者看到已啟用的2層停車場,不少汽車整齊停放在車位上。透過建設2~3層升降橫移立體停車設施,這裡可停放294輛小汽車。

能“上天入地”,節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城市空間,這樣的立體停車場一度受到熱捧。“十三五”時期,針對停車場供應不足和停車管理滯後等問題,我省曾掀起一輪立體停車場建設熱潮。

福建省2016年印發的《關於加快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對於新增公共停車位,曾採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每個泊位5000元補助;充分利用既有廣場、公園、機關企事業單位閒置土地,建設機械式停車設施;利用高架橋下、城市邊角地、城市軌道交通外圍站點、客運首末站、廢棄廠房、倉庫、閒置收儲地塊等建設多層停車庫。

以福州為例,福州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福州曾編制《福州市立體停車庫近期建設規劃》,共規劃20處立體停車庫、1650個停車位,主要針對東街口、三坊七巷、西湖公園等停車較為困難的區域。

漳州則喊出“上天入地、見縫插針”的口號,透過地上和地下、全自動和簡易機械、配建共用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增加停車泊位。漳州市住建局沈峰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漳州共新增路外城市公共停車泊位20029個,其中市區累計新增路外城市公共停車泊位6577個。

漳州城投集團,是漳州立體停車場建設的主力。據介紹,漳州城投集團相繼在老城區建成芝山停車樓、前鋒停車樓、西街停車樓、瑞京停車樓、新浦停車樓、市民公園停車場等,有力緩解了停車難題。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120多億元用於新增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在各地建成的立體停車場中,建設主體有機關事業單位,有以城投公司為主力的國有企業;社會資本方面,除了實力雄厚的品牌企業加入,也出現了小區業委會自籌資金、私人資金建設等。

緩解停車難題,但問題依然顯現

經歷了一輪建設熱潮後,全省各地立體停車場逐漸出現在街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停車難。但記者調查走訪發現,立體停車場在使用過程中也陸續出現一些問題:有的立體停車場被棄用;有的立體停車場變為建設主體內部使用,其公益性未能彰顯等。

福州華大街道某大樓地下立體停車庫的裝置早已損壞,廢棄許久,原本兩層的停車庫只有第一層可供使用。“修裝置要錢,聘用操作員也要錢,單位考慮後決定暫時不修。”現場管理人員說。

福州觀風亭路一立體停車場,曾是福州規劃新建的20處重點立體停車庫之一,計劃建設80多個車位,其因採用節約土地的地下圓盤式停車技術備受矚目。但記者從現場瞭解到,因驗收不合格,停車庫未實際投用。

今年1月施行的《福建省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實施辦法》提出,推動停車設施共享共用。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加強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向社會足額開放停車設施。

福州鼓樓區某省直單位建設的立體停車庫,採用刷卡停車、一號一位方式管理。現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車庫僅供單位內部辦有停車牌的車主停車,外來車輛不可使用。另一省直單位的立體停車庫,是福州最早一批建成的,共設5層50個車位。記者看到,現場公告牌上明確寫明只供單位公務車和有停車證的幹部職工停放,公益性未能體現。

福州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早期建成的立體停車場技術比較落後,裝置也已老化,停車難,取車慢,還經常發生故障,因此使用率低,一些已經建成的立體停車場甚至廢棄停用。

“一邊是新供給的艱難,另一邊是舊供給的退場,公共停車位的增量又回到了老路——路內劃線了。”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照已經形成的共識,路外公共停車設施是公共停車位的主要來源,路內停車僅是補充,但其目前卻仍然成為公共停車位的主要來源。

來自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資料顯示,2021年,福州共完成新增32538個便民停車泊位,其中新建路外公共停車泊位13946個,路內劃線泊位13808個。路內劃線與路外新建停車位規模相當。

需求持續強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如何更好建設立體停車場,進一步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

我省今年1月施行的《福建省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實施辦法》中,明確提及強化公共停車供給,鼓勵醫院、學校、景點、商圈等重點單位(區域)符合條件的停車場進行機械式、立體化改造,增加泊位數量。

這背後,社會資本的參與至關重要。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方面,《辦法》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投資為主開發運營,在不減少車位的前提下,可允許停車設施配建一定比例的洗車點、便利店等便民設施,提升專案綜合收益能力。

霞浦就有成功案例。霞浦縣全智慧立體停車庫建設PPP專案總投資7800萬元,配建約400個車位。“專案由霞浦縣住建局引入社會資本,由安泊(福建)停車產業有限公司聯合山東天辰智慧停車有限公司共同實施,以特許經營費的方式,將霞浦縣原糧食局地塊與原松城街道辦事處地塊改造成立體停車庫。”霞浦縣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瞭解到,目前霞浦縣原糧食局地塊停車庫運營良好,其配建的建築開設了母嬰店、洗車場等多種業態,拓展了收入來源。

“由政府投入公共資源,保障停車庫的公益性。同時,透過適當配建附屬設施,發展汽車美容、快修、汽車租賃等多種業態,拓展盈利空間,這樣才能持久反哺公益。”一名業內人士認為。

“受用地限制,立體停車場專案選址很難。我們透過聯合交警、建設、規劃、國土等部門專家深入調研,在選址方面努力實現科學合理。”漳州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建議市政府在新出讓或劃撥的地塊中,增加公共停車位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由開發商建設完成後移交公共停車公司統一運營。”

《2022年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實施方案》提出,今年我省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1萬個。這意味著能夠“上天入地”的立體停車場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探索行之有效的發展之道仍任重道遠。

記者手記>>>

讓有形之手更有力

福建日報記者遊笑春

停車與買車一樣,本質是消費行為,應由使用者付費購買,這是市場經濟的邏輯。

2015年,我國明確“放行”社會資本投資停車場後,曾吸引許多社會資本進入這一市場。但建設立體停車場,需要付出每車位超過5萬元的資金成本,也有土地、裝置、建築審批等行政成本,如果收益不理想,就算社會資本建好了立體停車場,其公共屬性也難以發揮。

若能在市場經濟的規律下,更好地配置土地等公共資源,最佳化營商環境,降低行政成本,社會資本進入停車市場的門檻將變低,停車位將會有更大的增量空間。

如何讓政府有形之手更有力?

從供給側看,政府合理配置土地資源,藉助行政力量整理可建設用地,對降低停車場建設成本發揮關鍵作用;國有資本入場參與停車場建設,則能夠在涉及資本收益時有更多的彈性空間,讓利於民。在行政審批方面,針對形式多樣的立體停車場產品,應出臺靈活政策進一步簡政放權。這些都是釋放停車市場供給活力之招。

從需求側看,應統籌考慮建設運營成本、市場需求、經營期限、使用者承受能力、政府財力投入等因素,允許探索多樣化停車收費機制,推行停車服務差別收費。同時,宣傳引導正確的消費觀。

當前,我省在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停車場建設方面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也探索出臺簡化立體停車場審批的政策,在建設工程規劃、用地、環評、施工等環節免予辦理許可手續。這是政府發力解決民生問題的有力嘗試。

民生無小事。公共停車位建設是民生剛需。發揮公共資源配置優勢,營造停車市場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們期待出臺更多改革舉措,讓停車市場被激發更大活力,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來源:東南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