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周國平《寶貝,寶貝》2021新版首發|“一個普通的父親,愛他普通的女兒”

作者: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6-02

幼兒稚語怎麼寫

00:25

8月3日晚,《寶貝,寶貝》2021新版首發直播上,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與親子教育專家、資深媒體人李小萌,與讀者們分享了他們陪娃成長中的珍貴時刻,也針對當下家長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深入探討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說到當初為何寫這本書,周國平說道:“一個普通的父親,愛他的一個普通的女兒,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全部理由。”

周國平《寶貝,寶貝》2021新版首發|“一個普通的父親,愛他普通的女兒”

《寶貝,寶貝》

著者:周國平

新經典出品

周國平《寶貝,寶貝》2021新版首發|“一個普通的父親,愛他普通的女兒”

(周國平和李小萌)

一個哲學家父親獨到的教育心得

《寶貝,寶貝》是《妞妞》之後周國平第二本寫女兒的書,在書中他以一個普通父親兼哲學家的視角,記錄了女兒啾啾從出生到上小學的幼年和童年時光。其中既有對啾啾成長點滴的細緻觀察,更有對大家普遍關注的親子關係、教育方法以及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

周國平說,“我這本雖然是新版的,實際上它已經有一段歷史。它是在2009年第一次出版,然後不斷地再版。這次全新出版,我專門寫了一個新的序言。這本書的主角是我的女兒,我寫她的時候她剛出生,書出的時候她9歲,現在她已經23歲了,剛剛大學畢業。所以現在回顧看她的成長道路,比較有意思。”

寫《寶貝,寶貝》時啾啾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孩童,如今已長成一個健康、陽光、自信的大姑娘,不但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個性獨立,是紐約大學全校級別的優秀學生,參與過多部先鋒戲劇的創作,儼然已是當地一名小有名氣的藝術家。

回顧啾啾來到這個世界的過程,周國平說:“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有好多靈魂不在這個世界,但他們要到這個世界來,那時候他們就得選,找誰當爸爸、找誰當媽媽。我的孩子投胎到我這兒,選中了我,我覺得這是給我的一種光榮,是一個光榮的事情。”

啾啾的童心、稚語、奇思、趣事在周國平筆下靈動而意味悠長。這不只是一本妙趣盎然的幼童成長筆記,一個哲學家父親獨到的教育心得,更是一份純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真正的愛,是對獨立靈魂的尊重,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同樣有一個女兒,出品與主持過《你好爸爸》《你好媽媽》等節目的知名媒體人李小萌, 從央視辭職之後就一直在做教育相關的工作。她說,看《寶貝,寶貝》哭了三回,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提到啾啾從很小年紀就突然思考生死問題,意識到父母子女一場最終要別離。她看到這裡眼眶酸脹得不行,“其實這種感受每個父母都應該想想,你會更加珍惜每一分鐘和孩子在一起相處的時光。”

《寶貝,寶貝》再版有了一些新的內容。“喜歡周老師哲學的人,可以從中看到生命帶給我們的哲學的啟示;喜歡周老師文采的文學愛好者,會從中獲得文學的滋養。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做父母,這就是一本育兒指南,它從孩子幾乎胎兒期到幼兒期、兒童期。它就像一本充滿情感的育兒手冊,你的孩子在什麼階段,你對應看就知道這個階段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點、怎麼發展,你應該怎麼應對、怎麼觀察,同時作為父母怎麼關照自己的內心,也獲得滋養和成長。”李小萌說。

最看中的就是父親這個身份

談起當父親的感覺,周國平說,小生命剛來到家裡的時候,那時候的感覺,真的是天使來了。“我們平時作為一個成人會有很多社會上的功利的事情,還有很多人際關係的東西,你會生活得很複雜,忘了初心。孩子一來,提醒了你的初心,讓你重新回到單純,這個特別珍貴。”

作為媽媽,李小萌對此深有感觸,她說她發現很多人做父母以前不是一個焦慮的人,有了孩子以後焦慮感爆棚,他可能只看到麻煩或者瑣碎的一面,但忘了孩子帶給他的一種解放。“周老師在書裡說,沒有孩子之前我們過的日子是複雜而抽象,有了孩子以後是簡單而具體,當人的生活簡單而具體的時候,幸福的分值就會高很多。”

在啾啾的教育上,周國平一直是一個很放得開的父親。他把注意力都放在啾啾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上,從來不強加給她自己的要求,他就做一件事——陪伴,陪著啾啾一起玩。

他說,當你真的全身心投入跟孩子在一起,這個過程中會觀察到很多東西,會不斷地收穫驚喜,他把這些驚喜記錄下來,才有了《寶貝,寶貝》。當有人讓他在學者、哲學家、作家、詩人中選擇最看重哪個身份時,他說那些東西可有可無,他最看中的就是父親這個身份,那是他在人世間能夠得到的最高的世俗的幸福。

面對孩子犯錯,周國平的處理方式是,他覺得孩子肯定有犯錯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給予愛、尊重、信任和理解。要真正懂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維、社會的思維,或者就以一種佔有的關係去看孩子。不預判動機,不預設行為的結果,用一個更開闊的視角去觀察對待孩子,孩子也能享受更豐富和美麗的生命。這就是周國平在《寶貝,寶貝》裡探討的快樂、自信、教養、獨立人格的重要性。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孫珺

影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劉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