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十八世紀歐洲人打仗,士兵整齊排成一列,一邊前進一邊朝敵人射擊

作者:由 大風微觀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0-13

四個人站成一排有幾種戰法

我們常常可以從一些影視劇或者影片中發現,十七八世紀歐洲部隊打仗時,對陣雙方經常會採用的一種戰法就是,士兵們整整齊齊站成一排,身體直立手持步槍,一邊前進一邊朝著敵人射擊。面對敵人的連環轟炸,他們並不會躲避。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是他們真的不怕死嗎?還是說有什麼信仰,刀槍不入?

十八世紀歐洲人打仗,士兵整齊排成一列,一邊前進一邊朝敵人射擊

其實,首先當時的火槍並沒有膛線,槍管也只是一個裝彈丸的鐵筒。射擊距離不超百米,命中率極低。對於遠端射擊來說,火槍甚至都不如弓箭攻擊型強。更重要的是,它不能連環發射,在第一槍打完之後,等火槍冷卻後才能填充子彈繼續第二槍。而且如果火藥受潮,還無法產生效果。

十八世紀歐洲人打仗,士兵整齊排成一列,一邊前進一邊朝敵人射擊

其次,當時的步槍射程短,據相關資料顯示,最大射程350米,但因為精確度的問題,其實有效射程只有100米。而且就算在這樣的射程內,命中率也只有二分之一。在戰場上,沒有士兵會去提前計算有效射程,所以射程參差不齊。想要擊中敵方,就必須要士兵排成整齊的一列,進行密集射擊,這樣火力才可以在最大範圍內覆蓋整個戰場,從而提高命中率。

十八世紀歐洲人打仗,士兵整齊排成一列,一邊前進一邊朝敵人射擊

最後,就是彈丸裝填速度的問題了,當時士兵使用的步槍大都是前裝式滑膛燧發槍,槍的總長一米多,與我們現代的狙擊槍差不多,彈丸以及火藥從槍管前部塞入。再加上刺刀的長度,所以導致在裝填時十分不便。裝填一顆彈丸一般需要10—20秒左右,1分鐘的時間裡發射3發子彈左右,熟練一點的可以發射5發。但可能大家並不知道的是,在這些子彈中,有30%都是啞彈。而從槍的效能上來說,當時所追求的並不是射擊的精確度,而是射擊的密度,這是關鍵的一點。

十八世紀歐洲人打仗,士兵整齊排成一列,一邊前進一邊朝敵人射擊

這樣站成一排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防止出現逃兵。當時大多士兵都是從老百姓中徵召而來,他們並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訓練,所以上了戰場,就會出現因為害怕而逃跑的現象。這樣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逃兵的數量,但無法做到完全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