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作者:由 學乃身之寶說情感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1-21

為什麼有的人不允許自己犯錯誤

文/學乃身之寶

人們常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這句話是在鼓勵人們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但有些人,因為這種上進心導致了“不敢犯錯”的現狀。

比如,那些渴望提升自己業務能力的人,卻害怕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當指出工作中的問題時,他會體驗到巨大的憤怒、挫敗感,以及羞恥感。如果對方指出的錯誤確實是對的,他就會覺得自己特別差勁。

我想,這種不敢犯錯的人有很多,他們不喜歡什麼都不好的自己,也不喜歡總是犯錯的自己,於是更加不敢犯錯,不願走出舒適區。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不敢犯錯,以及是什麼導致他們覺得一旦犯錯就覺得自己不夠好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1。不敢犯錯的人,是“完美情結”在作怪

完美情結,是一個人追求完美的執念。

也就是說,不敢犯錯的人,就是想做到在自己眼裡足夠完美,在別人眼裡也足夠完美。

但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只要是人,總是會犯錯,這也是正常人的“正常”,而不想犯錯,不敢犯錯,就是一種完美情結。

當一個人頭腦中有了執念,就是不正常的了。想進步很正常,但追求不能犯錯的執念就不對了。

其實,不敢犯錯,追求完美的人,他們之所以有這個執念,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泛化心理。

泛化,是心理學上的術語,指的是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心理和行為反應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已經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類似、無關聯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這些心理和行為反應。

比如,那些不敢犯錯的人,發現自己一個地方沒有做好的時候,立即會體驗到自己哪裡都不好,甚至從來都不好的感覺,這就是心理泛化,由最初的一個地方不好到全方位地否定自己。

可見,擁有“完美情結”的人,極有可能因為一件小事沒做好,而泛化到自己一無是處,進而不敢犯錯。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2。不敢犯錯的人,源於嚴苛的外在要求

不敢犯錯的人,其實他們的潛意識裡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從來不敢錯,哪裡都很好,而這樣的完美想法源於嚴苛的外在要求——一般是苛責的父母。

多數情況下,在父母嚴格要求下長大的孩子,會產生完美的執念,因為他們從小就體驗到,只有做得非常好,一絲不差,才能得到肯定或認可,進而覺得自己很好。

但是,我們要知道,努力、成功固然重要,犯錯、失敗也很重要,因為很多成功都是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的,人的成長也是在敢錯中開啟的。

演員陶虹曾在採訪中說道,允許孩子失敗,是對孩子的愛。

她女兒小的時候特別不喜歡玩積木,開始時,她不知道原因,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玩得太好了,女兒害怕做不好,才不敢去嘗試。

當她在女兒面前故意玩壞一次時,女兒才願意和她一起搭,因為孩子意識到,大人也有做不好的時候,如果自己做不好也是沒關係的。更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現在的教育多數在強調“你要成功,你要努力”,但很少告訴孩子“你也可以失敗,犯錯了也沒關係”,這讓很多孩子長大後,變得畏首畏尾,不敢試錯,更不敢犯錯。

更重要的是,他們因此缺少了自我肯定,很難接納自己,總是習慣地認為自己一件小事沒做好,就變成了一個失敗的人,別人就不喜歡自己了。

那些不敢犯錯的人,最在意的不是自己做錯了事情,而是外在的評價,即自己做得不夠好,別人就不喜歡自己了。

也就是說,他們還在圍繞他人的感覺轉,對於他們來說,外在的評價標準才是核心。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3。敢於犯錯的人,才能真正趨於“完美”

前面說了,不敢犯錯的人,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他們更在意外界的看法,但是,人只有活出自己,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才能真正愛自己,才能真正趨於“完美”。

而想要重塑自信,化解害怕自己不被喜歡的恐懼,就要從敢於犯錯開始。

其一,敢於犯錯,意味著能夠接納自己。

敢於犯錯的人,意味著明白了,犯錯,是世間常態,這樣,ta就不會嚴苛要求自己,進而接納了自己。

接納自己,就是看到了自己並非無所不能,知道了自己的有限性。

就像前面說到的,在工作中害怕犯錯的人,如果他能明白誰都會犯錯,自己也不例外,就不會用完美的執念來要求自己,於是內心就會輕鬆很多。

其二,敢於犯錯,意味著敢於挑戰自己。

不敢犯錯的人,害怕有錯後被人否定,所以會選擇待在舒適區,但是一旦內心有了力量,敢於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就敢於挑戰自己。

一個真正擁有上進心的人,一定是不滿足於現狀,敢於挑戰自己的人,所以敢於犯錯,就意味著走出舒適區。

其三,敢於犯錯,意味著可以自我成長。

當一個人可以接納自己,敢於挑戰自己,把自己置於舒適區之外時,那就意味著他在成長。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敢於犯錯,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總之,一個人不要那麼在意外在的評價,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敢於犯錯,不再自我懷疑,進而讓自己趨於“完美”。

只是,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轉換思維。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寫在最後:

敢於犯錯,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做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些把一個小錯誤泛化到全盤否定自己的人,很難擺脫完美的執念,但那並不意味著不可以做到,可以試著從思維的一點點轉變開始,以讓自己活得輕鬆些。

比如,

可以告訴自己,正常人都會犯錯,自己不需要那麼完美;犯錯誤,和自己好不好,沒有關係。雖然有時會犯錯,但自己依然是很好的;自己好不好,和別人是否喜歡自己也沒有關係。雖然自己有時表現並不好,但別人依然會喜歡自己。

當然,我們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人要吃一塹長一智。

當因不敢犯錯而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如果能按照上述說法時常反思自己,審視自己,就會明白,自己曾經的錯誤,都值得被原諒,自己並不完美,但依然值得被愛。

心理學:不敢犯錯的你,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