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作者:由 百度健康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1-29

眼眉掉一半是什麼病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明明到了考試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但一坐在圖書館,肚子就開始翻江倒海,咕嚕咕嚕叫。

每次情緒不太好的時候,腸胃就像罷工一樣茶不思,飯不想,勉強充飢予以度日。

當你埋怨自己的腸胃只會掉鏈子的時候,其實是腸胃在求關注,

這些經常容易被忽視的訊號可能是功能性胃腸病在“作怪”,它不僅僅是胃腸方面的問題,更和我們的大腦息息相關。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pixabay。com)

01。心情不好腸胃就不舒服,可能是功能性胃腸病

功能性胃腸病不是一種病,而是

表現為

慢性、反覆的胃腸道症狀的綜合徵

包括腹痛、腹瀉、便秘、腹脹、飽脹、噁心和嘔吐等[1]。

功能性胃腸病非常普遍,

在普通人群的發生率

高達

23.5%~74%,佔消化專科門診病人的一半以上[2]。

功能性胃腸病的分類十分廣泛,上至食管,中達胃、十二指腸,下至小腸、結腸、直腸都有相應的功能性疾病[3]。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銳景創意)

今天,我們主要從胃和腸兩部分來介紹最常見的兩種功能性胃腸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腸易激綜合徵。

1、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是起源於胃和十二指腸的一組症狀,可以分為上腹疼痛綜合徵和餐後不適綜合徵[4]。

餐後不適綜合徵的主要特徵是早飽和餐後飽脹感,而上腹疼痛綜合徵伴隨著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灼燒感。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百度健康醫典)

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可以把胃比作氣球,早飽可以理解為氣球容量變小了,明明肚子很餓,但是稍微吃一點就覺得吃撐了。

而餐後飽脹指的是氣球還是那麼大,但是皮緊實了,即便吃的只有平常飯量,但是吃完會覺得腹脹。

2、腸易激綜合徵

主要表現為腹痛、排便習慣和糞便形狀改變。根據便便的性狀,又可以把腸易激綜合徵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5]。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百度健康醫典)

腹瀉型一般排便較急,糞便呈糊狀或稀水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肚子,一般每天3~5次左右,有時會帶有黏液,但無膿血。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一緊張就拉肚子,就是這種型別。

便秘型就是排便困難,糞便乾結、量少,形狀像一顆一顆的堅果。

腹瀉、便秘交替型表現為有時有拉肚子,有時有便秘。

02。 如有以下症狀,建議去看醫生

雖然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腸胃功能,但有時的腸胃不舒服也可能跟情緒無關,而是真的提示了一些疾病。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自查,我們列舉了一些典型的症狀,如果出現下面任意一種症狀,都建議儘早諮詢醫生。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自己做的)

03。腸胃總是受情緒影響可能是這些原因

功能性胃腸病是生物-心理-社會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導致[1,4,5]:

1、 腦腸軸異常調節

文章開頭提到功能性胃腸病和我們的大腦相關。當大腦對腸道刺激出現了異常感知或者對腸道運動調節失常,就會導致內臟高敏感和胃腸動力異常。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網路)

2、粘膜和免疫功能改變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對胃酸的清除能力下降,這就為幽門螺桿菌提供了合適的生存環境,從而引發幽門螺桿菌感染後腹痛、腹脹的出現;

而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在受到細菌、病毒等感染因素的作用後,因為免疫功能異常,腸道會持續發生低度的炎性反應,從而導致腹瀉、便秘等一系列症狀。

3、腸道菌群變化

研究發現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失衡,而益生菌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症狀。

4、精神和心理因素

與健康人相比,功能性胃腸病的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礙,包括焦慮、緊張、抑鬱、失眠和神經過敏等。而高壓力和抑鬱人群消化不良發生率也顯著高於正常人[6]。

現在想想,我們有時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胃腸不適症狀,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和我們的心理狀態有關呢?

所以,“身”“心”健康屬實不是一句空話,悅心才能更好的悅身。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pixabay。com)

04。如何改善和預防?

1. 生活方式調整是功能性胃腸病治療的重點。

避免吃一些高脂肪、辛辣食物,可能會誘發腸易激綜合徵;粗糧、高脂飲食、濃茶等也可能會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

調整心態,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情緩解壓力,比如刷短影片、看脫口秀、吃一頓美食。還有推薦大家一定要早早睡覺,充足的睡眠能在減輕症狀的同時避免復發。

如果你不排斥運動,可以堅持每週3~5次高強度運動,比如跑步、騎車、游泳等,能明顯阻止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加重。

2. 藥物治療

如果透過改善生活方式效果不好,或者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可以試試藥物治療,臨床上多以對症治療、改善症狀為主。常用藥物有

抑酸劑、促胃腸動力藥、助消化藥、抗抑鬱焦慮藥、益生菌等等。

3. 心理和行為療法

包括心理治療、認知治療、催眠療法等等。

當功能性胃腸病患者伴有的精神和心理障礙時,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進行相應的診斷和治療,萬萬不能諱疾忌醫,延誤病情。

腸胃不好的人,有一半是這種“病”

(圖源:pixabay。com)

人潮川流不息,這世界變換不停,

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生存、生活的壓力之中,

希望大家都能悅納自己,與壓力和解,保持健康身心。

參考文獻

[1]Black CJ, Drossman DA, Talley NJ, Ruddy J, Ford AC。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Lancet。2020Nov21;396(10263):1664-1674。

[2]楊潔,任茜,郭慶紅,葉玉偉,王玉平,周永寧。功能性胃腸病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9,59(0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