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宦官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皇帝重用宦官?

作者:由 無名說歷史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03

宦官為什麼不篡位

在清朝以前,宦官和太監是不同的人,本文中將太監閹人都統稱為太監,不做區分。

一提起宦官,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把持朝政,殘害忠良的亂臣賊子。在中國歷史上,宦官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並且留下了非常濃墨的一筆。

宦官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皇帝重用宦官?

大臣也有奸臣,為什麼唯獨宦官如此不受人待見?

一般而言,宦官都是一群出身低微的人,目不識丁,本身地位就非常低下,不受人尊重。

但當他們一旦掌權之後,也會變成剝削者,成為上層地主階層中的一員。

當然了,宦官不一定都是壞人,其中也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比如幫助漢和帝扳倒竇憲的鄭眾,發明造紙術的蔡倫,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等等。

但是相比較而言,掌權太監禍亂朝政的更多,像什麼東漢末年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輔國、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等等。宦官雖然不一定都是壞人,但宦官政治卻都是出奇一致的黑暗。

首先是宦官身體上的缺陷,導致他們心理嚴重扭曲。

我們都知道,要做宦官,則必須受腐刑。這對一個男人而言,那簡直是奇恥大辱。

他們長時間的壓抑心理,導致了他們對社會,對正常人的仇視,性情變態。一旦掌權之後,自然要將這些情緒全都宣洩出去。

其次是宦官沒有道德的心理負擔。

一個正常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們需要考慮自己的名聲,考慮自己的後代。

而宦官則不同,他們沒有真正的後代,不用考慮身後名,也不用考慮自己做的事會對家族造成什麼影響。

因此,他們做起事來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因而能夠為所欲為。

第三是宦官普遍沒什麼文化。

歷史上大多數掌權的人,還是能夠為社會做一些好事。但宦官則不同,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宦官普遍不識字,沒文化。他們掌權之後,不知道該怎麼治理國家,也沒有任何的政治眼光,因此,他們一掌權,整個朝廷,整個天下自然亂成了一鍋粥。

宦官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皇帝重用宦官?

既然宦官名聲如此臭,為什麼皇帝們還喜歡重用宦官呢?

第一個原因,宦官可以用來牽制其他勢力。

中國歷史上宦官最嚴重的莫過於東漢、唐朝和明朝。以東漢為例。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被人稱為位面之子,而且他的名聲非常好,不僅沒有殺功臣,還極為善待功臣。但這也為後世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東漢的皇帝普遍活的時間都不長,根據古代的皇位繼承製,由嫡長子繼承皇位。

但皇帝死得早,接班人的年齡就小,根本無法打理朝政,怎麼辦呢?那就只有讓當媽的來幫忙。

但這些當媽的年齡也不大,而且並不是每個皇后都有呂雉、武則天那樣的能力,她們基本上沒有什麼政治經驗,更別說處理朝廷大事了。

於是,她們只能仰仗最信任的人——孃家人。而能夠成為皇后的,又大多是這些功臣貴族的後人,勢力龐大,外戚干政的情況就愈演愈烈。

等到新的皇帝長大成人之後,他們不甘心受制於這些外戚,而由於他們常年生活在皇宮中,勢力單薄。要擺脫這些外戚的控制,就只能依靠宦官。

等到這個皇帝死後,新的繼承人年齡又很小,又一次出現外戚干政的情況。

因此,我們看到東漢基本上就陷入了宦官專權和外戚干政的死迴圈裡面。

唐朝、明朝與東漢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皇帝需要這些宦官來牽制其他勢力,所以宦官掌權也就不足為奇了。

宦官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皇帝重用宦官?

第二個原因,宦官相比其他勢力更容易控制。

宦官出身卑微,除了自己身邊的一群宦官,他們再也沒有其他勢力可以仰仗了。不像外戚和其他貴族們,這些人除了本身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之外,還有其家族勢力。

宦官的一切權力都是來源於皇權,離開了皇權,他們什麼也不是。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東漢,唐朝還是明朝,新皇帝一上臺,只要他們願意,基本上都能除掉宦官,重新掌握權力(特別昏庸的除外)。

比如魏忠賢,號稱是九千歲,崇禎皇帝一上臺,稍微一用力,魏忠賢便倒臺了。

而其他的像外戚等貴族們,皇帝要重新掌權,必須培養新的勢力才能一步步奪權,更有甚者,皇帝還不一定能奪得過來。比如王莽,直接把西漢給弄沒了。

因此,宦官雖然有時候能夠隻手遮天,但不容易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只要出現一個稍微有點能力的皇帝,就能除掉這些人。

宦官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皇帝重用宦官?

歷史上謀朝篡位的多不勝數,但卻從未聽說有宦官篡位成功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皇帝喜歡重用宦官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