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中醫整體論:陰陽五行當成物質概念,是思維層次不足

作者:由 歧黃道心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7

中醫補法怎麼用藥

不懂中醫,也不懂陰陽五行

從全世界有醫科教材是否定中醫?那麼這麼多反中醫的邏輯從哪來的,只能來源“反中醫民科”,當然民科也有科學,更多是無邏輯的民科,至少也得看一看《中醫基礎理論》吧,能不能懂而不是猜測,當然如果科學是可以猜測的。

中醫整體論:陰陽五行當成物質概念,是思維層次不足

中醫的體系,分類不同可有辨證與辨病、有外治與內治、有理論體系與經驗傳承等等的區別,更需要了解其中的區別,什麼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什麼是科學思維,科學難道僅僅是用一個名詞。科學方法的如何進行實驗,如何進行抽象,陰陽五行就是邏輯概念的抽象,就是提取事物的屬性規律。

前人的自然哲學的統一,把抽象化的陰陽五行概念當成原子分子的理化概念才叫無知,陰陽五行等等就是邏輯思維的歸納與演繹,只是換了個詞就不明白了,數學不就是自然事物的抽象,是個體思維理論概念的侷限,脫離現實應用的侷限。有位“科學家”一見陰陽五行就內心是崩潰,可見科學家也不懂得陰陽五行是從哪裡來的,是不通邏輯學的。

中醫整體論:陰陽五行當成物質概念,是思維層次不足

以前古人金木水火土是物質構成,但他們能夠理解

“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

就是說,五行是一種抽象的應用,這裡“氣”表示抽象意義,現代人都被詞的概念所限制,不去思考詞語後面的規律,只知一些表面現象。將五行當成物質,就沒有變化的過程,而變化是推理歸納過程,而不是靜止的概念。多少人能真明白?《三體》與五行的關係,三體模型是三個作用組成關係的計算就已經非常困難了,那麼五行,是五個互相影響的因子,相生、相剋、相乘、相侮的邏輯如何進行運算,那位天文學家肯定更崩潰,機械而簡單。

中醫整體論:陰陽五行當成物質概念,是思維層次不足

中藥的毒

中藥很多有毒,有的毒性還很大,中醫從來都是承認的,但一方面中醫黑胡亂解讀,一方面又用“中藥無害”傳言來否定。神農嘗百草傳說一日遇毒七十多次。“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中醫說的就是用藥不能太久,病十分去了六分就要停藥。

辨證論治,就是要按照病人的身體狀況來用藥,疾病狀態的身體恢復到平衡狀態而恢復健康,用藥是要講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用具體的情況來用藥,用錯了藥就會與事實不符。中醫裡有句話叫: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就是用錯了好藥也會殺人,毒藥也會救人。

所謂的那些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在中醫裡是做什麼用的?比象木通,木通在中藥中的功用是瀉實熱的,是中醫治病的瀉法,不是補法,瀉太過就傷正氣了,這類藥本身就不能長期服用。木香、防已是燥溼類的藥,也是祛溼的,也是過用則傷身,同時也要配其它藥來平和它們的藥性,就就是中醫理論整體,不懂就差幾座山,事實上西藥也有聯合用藥,但還沒進入系統化。

中醫整體論:陰陽五行當成物質概念,是思維層次不足

中藥副作用

再說副作用,正規地說叫做藥物不良反應,現代醫學裡的不良反應也是要求不能胡亂用藥,不對症的用藥不能算是不良反應,用過多了也不算不良反應,就象人要作死,不能怪他人一樣。

再說中藥的副作用,肯定有一些必須用藥,但是又可能引起不良的反應,中藥裡會用其它的藥配合消除這種反應,所以中藥是組方與方劑。因此正確用藥才是真正的根本。

中醫產業

全國中醫的就診量是10%左右,大多是在中醫院接受西醫的治療計算的。而中藥的產值大多是中成藥大概佔有全國藥品產值的22%。可以推匯出中成藥幾乎是西醫開出去的,據北京統計,70%以上的中成藥是西醫開的。中國的西醫其實也很可憐,沒藥開只能開中藥,不會用卻怪中醫。最好是全面禁用西醫開中藥,迴歸其正確地使用。

中醫整體論:陰陽五行當成物質概念,是思維層次不足

中醫實踐與思考

中醫的實踐證明這些理論,中醫幾千年的的實踐就是人體的實驗,是造活人與治死人的混合,是成功與失敗的總結。中醫理論要在中醫的框架內去討論,沒有整體思維方式,不可能理解中醫。沒有整體的思維,就扛著中醫的旗也不等於會走中醫的路,同樣扛著科學的旗也不等於走的就是科學的路。

發散的思維,不是隨意的發散,是在知識的框架內的發散,其實正常教育下每個人都有這些,但是我們所學的都是片斷的知識即使是系統的學習也依然是片斷的,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有機地融合,客觀實際本身都是整體,所學的只不過是理論的重現,這種重現需要意識的整合,而不是機械與教條。因此思維遠比知識更重要,沒有融合就是會生矛盾。理解客觀與整體比理解中醫更重要,錯誤都是個人對知識的錯誤運用而不是知識本身的錯誤。

原創感悟,融匯中醫、科學、陽明心學,關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