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三次酒局,概述他雄才偉略的一生

作者:由 學海一扁舟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11

宋太祖趙匡胤的軍師是誰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原為後周大將,官至殿前都檢點。後代周而自立,開創大宋三百年基業。

作為一代雄主的趙匡胤,一生與酒結緣。從陳橋驛兵變,到解除高階將領的軍權,再到他的溘然長逝,都與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是怎樣將酒這一元素用在開創大宋王朝,穩定政治局面上呢?

第一,陳橋兵變,眾人皆醒我獨醉。

公元960年正月,北方鎮州,定州送來前方急報:契丹聯手北漢南下攻宋。此時的後周,孤兒寡母並不能掌控天下。如果不選兵北上,難保北周基業。在宰相範質,王傅的精心挑選之下,最終確定了後周大將,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好之,由其領兵北上,阻擋契丹與北漢南下。豈不知,這一去,卻迎來了改朝換代。

正月初二,大將慕容延釗首先領兵出發,走出開封城。正月初三,趙匡胤領大軍離開開封,也要駐紮在離開封僅有四十里的陳橋驛。暫且不說軍事緊急之下,一支部隊僅僅行軍四十里。這時關於“點檢做天子”的謠言甚囂塵上。

在行軍途中,趙匡胤軍中有一軍師,苗訓,在太陽之下發現了另一個太陽。其他的將士有沒有發現並不清楚。這時,軍中傳言沸沸揚揚,說有新天子出現。將士們心中更加按捺不住,開始私下討論:“當今主子年幼,我們征戰四方,為國效力,他又能知道多少,不如擁立新的主子”。所以,他們結伴前往趙匡胤營帳前。當然,他們沒有見到趙匡胤,而是見到了趙普和趙光義。

三次酒局,概述他雄才偉略的一生

趙普心中當然明白將士的想法,但是,戲要做足才能成真。他義正言辭,說,這樣的行為就是造反,不能陷趙匡胤於不仁不義之中。將士們義憤填膺,亮出兵刃,武力威脅。而趙匡胤此時卻醉了,醉的一塌糊塗,根本沒有聽見營帳外發生的事情。在趙光義的勸說下,將士們答應次日清晨再來。

天亮了,趙匡胤終於酒醉“醒來”。拉開帷幕,外面都是持刀的將士,待趙匡胤走出來,已經被披上黃袍,將士們大呼“萬歲”,趙匡胤無奈之下只說:罷罷罷,你們這些人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我不當也不行了。只是我有號令,你們能聽從不?”大家齊呼道:“唯命是從。”

之後,趙匡胤轉回開封,兵不血刃的登上皇位。

1。邊境軍事緊急,一日行軍四十里,實為不妥。

2。行軍途中,主帥喝酒喝的爛醉如泥,軍紀不正,如何能戰勝契丹。

3。黃袍加身之後,對於來犯的北方之敵,並沒有下文,怪也。

結語:陳橋兵變是趙匡胤一手安排的好戲,所謂的契丹南下,將士逼迫,都是按照劇本的表演。

第二,杯酒釋兵權,我的軍隊我做主

建隆二年,趙匡胤宴請石守信,王審琦等一批高階禁軍將領。酒過三巡,趙匡胤摒去左右,作為曾經的兄弟,一起回憶當年的金戈鐵馬,不由得多喝了幾杯。就在開懷暢飲之際,趙匡胤卻長嘆一聲。

石守信等人一見,這怎麼回事呢?便斗膽問道:“陛下為何嘆氣呢?”

趙匡胤又“唉”了一聲,然後說:“我若不是依靠在座諸位,今天豈能坐在天子的寶座上。可說實話,天子也不好當啊,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呢!我從早到晚,沒有一刻能高枕無憂啊。”

聽到這話,石守信等人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便細問其故。

此時趙匡胤裝作半醉半醒的樣子

,嘆道:“你們問這是為何,其實並不難知,誰不想坐我這個位置啊。”

石守信等人一聽這話,不由得心裡一驚,個個趕忙辭座下跪叩首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已定,誰敢復有異心?”

三次酒局,概述他雄才偉略的一生

宋太祖並不看他們一眼,只是默默舉起酒杯,把酒一飲而盡,黯然神傷道:“我知道在座各位不會有異心,可是假若你們部下有人貪圖富貴,若有一天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算想不幹,又怎麼做得到!”

所謂伴君如伴虎,石守信等人魂飛魄散,長跪不起,頓首流淚道:“我等雖然愚昧,卻斷斷做不出這等事。望陛下開恩,給我等指示一條活路吧。”

趙匡胤動容道:“唉,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人人都想要富貴,無非是為了多積累金錢,可享受歡娛,也讓子孫後代不至於貧困。各位何不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購置些良田大宅,也好為子孫留一份產業。同時也可以多置些歌女舞女,每天可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我與各位結為親家,從此君臣之間,兩無相猜,上下相安,這樣豈不是很好嗎?”

這些禁衛軍首領都不是傻子,一下子就全明白了。他們的權勢太大,皇帝是不放心了。說實話,皇帝能這樣把心裡話講出來,也確實是把他們當作自家兄弟,總比背後找藉口一一滅口強吧。誰也沒有據理反駁,只是叩頭謝恩。

第二天,到了上朝時間了,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斌等人陸續來了,紛紛遞交辭呈,稱身體有疾,要求自行解除兵權。趙匡胤喜怒不形於色,當即批准辭呈,並下令重賞這幾名將領。

一杯酒,就解去大將們的兵權,趙匡胤果然老謀深算。

結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這在當時來看,是有極大的進步意義的。五代時期,政權紛立,短短五十年,就歷經五朝十四帝。關鍵原因在於藩鎮割據勢力太強,中央控制力弱,所以,誰有軍隊,就可以自立。透過趙匡胤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革除了五代藩鎮弊端,為大宋的穩定奠定了基礎。但同時形成“重文輕武”的局面,背上了“積貧積弱”的帽子。

帶你走進不一樣的宋史

閱世說史

購買專欄

第三,燭影斧聲之謎,功過是非留給後人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時值隆冬,趙匡胤召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入宮以後,趙匡胤屏退左右,只留趙光義一人。兩人相對飲酒,不知不覺已到三更,門外積雪已經寸許。當晚有太監遠遠忘見趙光義時而離席,時而就坐,作迴避狀。之後,趙光義離宮。次日清晨,趙匡胤死於宮中,享年50歲。就這樣留下了一段千古之謎。

三次酒局,概述他雄才偉略的一生

史料中關於這件事情的記載也不盡相同。趙匡胤到底是因為什麼離世,至今還是一個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趙光義確實對皇位表現出了極大的渴望。所以,趙光義陰謀篡位之說也就甚囂塵上。

結語:趙匡胤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傳聞他出生之時,周身散發香味,紅光照天。所以,小名“香孩兒”。成年之時,他隨柴榮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功勳,官至殿前督檢點,掌管京城的禁軍精銳。陳橋兵變,他取後周代之,做到了“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他在位期間,統一南方,開拓疆域,整頓吏治,變“兩司為三衙”,革除五代藩鎮割據弊端,穩固政治。以文官治國,為大宋的文化,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次關鍵的酒局,概述了趙匡胤的一生,他雄才大略,天縱英才,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