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大一投入實習大潮,別錯過“象牙塔”裡的其他風景

作者: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18

象牙哪裡的好

金秋時節,2023屆高校畢業生迎來秋招季。求職應聘過程中,很多準畢業生髮現,大部分招聘崗位除了對專業、學歷有要求外,還要求相關崗位的技能經驗、工作經驗。面對現實,年輕大學生們似乎無心質疑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而是扭頭早早投入到了實習大潮中。澎湃新聞記者在近期採訪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早在大一大二就開始嘗試去各種行業、崗位實習。

大一投入實習大潮,別錯過“象牙塔”裡的其他風景

對大學生來說,實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高校的專業培養方案,會對學生提出實習要求,完成實習後學生方可獲得相應學分;另一方面,經過前期的理論學習和專業薰陶,學生對相關行業有了初步瞭解,走進實習崗位,能進一步增進對專業的認識,掌握到在校園、課堂上學習不到的實際技能。而且,實習經歷還能提升學生考研、就業的競爭力,在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在正式招聘時,會青睞那些具有良好實習經歷和工作經驗的人。

無論繼續求學還是走向工作崗位,大學生能認識到實習的意義,都是一件好事。但早早投入實習,學生也要想清楚利害關係,不能因為過度焦慮盲目追趕潮流,導致忽略了大學生活的其他價值,乃至與更值得追求的選項失之交臂。實習不一定是越早、越多越好,而是要結合學業安排、個人特長和未來規劃等慎重選擇。

大學階段,早點開展實習,的確能早同齡人一步,積累更多工作經驗。但許多大學把課程集中安排在大一、大二期間,也有給大三大四留足時間,讓學生屆時參與實習的考量。即便目前可以“線上實習”,實習仍會佔用學生不少時間,那些要求大學生每週坐班4到5個工作日的實習,更要求學生對實習保持投入和專注。學生自行提前安排實習,甚至為了實習而“翹課”,可能和學校的培養方案發生衝突,帶來選擇上的兩難。缺席一些重要的專業課,既可能影響學業,未來實踐中也可能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

除了要平衡好實習和學業的關係,實習開始的時間和具體崗位的選擇,也和專業的特點、定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像媒體報道中的新聞、法學類專業,和業界關係密切,實習能接觸到行業前沿,起到開闊眼界、豐富技能的作用。而有些專業則需要學生走得“慢”一些,好好在學校打牢專業基礎。即便是應用性強的專業,學生實習時也不能“飢不擇食”,實習機構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專業相關程度等都需要通盤考慮,簡歷中的實習經歷多而龐雜,沒有特別突出的重點,不免給人淺嘗輒止的觀感。

之前,前程無憂釋出的“在校大學生實習情況調查2022”顯示,有47。4%的受訪在校生在大一和大二階段已經有了實習經歷。九成受訪在校生認可實習對就業的實際幫助,六成以上受訪在校生選擇主動實習而非應學校要求被動參與。在就業壓力面前,有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會讓大學生不斷鞭策自我,充實地度過大學時光。但大學四年不必都被焦慮包裹,大學生除了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提升專業競爭力以外,也不妨多欣賞“象牙塔”內的其他風景,多交朋友,更長遠地規劃職業與人生,找準賽道,少走彎路。

低年級大學生被“卷”入實習大潮,會使焦慮在大學生群體內不斷傳遞和擴散,一些學生為了避免在競爭中落下風,不得不“病急亂投醫”,這可能會滋生有損學生權益的實習亂象,比如一些“付費內推”實習,就很容易讓學生被“割韭菜”。就業準備不是大學教育的全部,如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走出焦慮和迷茫,需要學校和社會在實習就業等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援。擺在學生面前的選項越多,學生的求學之路就能走得越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