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遷徙與安居

作者:由 今日永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1

王姓大門牌匾寫什麼

文圖/ 劉朝善

遷徙與安居

每個季節都應該去一趟水東,那裡的青磚瓦房、炮樓、青石板路、淡淡的炊煙和悠閒自在的村民不時在記憶中越來越清晰,像是某種召喚。似乎那座水邊的村莊一直在等著我。當然,去水東也並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去或者不去,它一直在那裡,以它固有的節奏和步伐走過每一天,年年月月。

水東是一個安靜的古村落。從江華縣城沱江出發,過西佛橋,往東南方向十餘公里。瀟水河畔,一千五百餘人的水東村,全部為王姓。村莊現儲存清代古民居十五座、炮樓三座、門樓一座。王姓家族在清代曾出不少讀書人,七品以上者數人。現儲存清翰林院為王姓官員的家庭題寫的“誥封第”“體壽喬松”“篤慶太原”“慶衍齊眉”“盛世耆英”“人書並壽”等六塊牌匾。王氏大屋現儲存不少精美的龍、鳳、麒麟、福字、象等木雕、石雕。歲月留下來的這些,足以讓人沉入往昔的時光,在那久遠的時空漫遊。在現實之中,歷史的繁華和人心的溫情,一樣可以觸控、感覺。

細雨如絲的一個春日,以輕緩的步伐走水東。門檻很高,被踩得光溜溜,門檻正中部位深深凹陷了下去,被消磨的歲月是怎樣的曾經與風光?輕輕地跨過門檻,“誥封第”匾額懸掛在大門的正中,高高在上俯視著來者和門框外面的道路和過往。站在大門樓往裡看,一條閃著清幽之光的青石板路出現在眼前,安靜地伸向光的暗處、歲月的盡頭。青石板路把兩旁的屋宇錯落地串起來,那些大戶小戶人家,所有房屋佈局結構統一,東西走向,南北進深。根據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原理,劃出子午線為高堂廳院,貫穿大門,形成獨特的“豐”字建築風格。“豐”字形的風水佈局對王姓人來說至關重要,否則,一個小小的村莊怎麼會出現二十四個秀才?清末,大門樓的建造者王大恩在潭州應試舉人後,官至四川潼關知府,為朝廷“正五品”,他告老還鄉準備在水東建一座書院教書育人,當朝皇帝御筆一揮,“誥封第”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便懸掛在新造的門楣上。因為這塊金字招牌,凡是在江華做縣令的,無不慕名而來。當年的熙熙攘攘,人聲喧譁,似乎從溼漉漉的青石板路那頭,從遙遠的那個時代,穿過重重時空,隨著變得密集急切的雨線,來到我的面前。

“篤慶太原”匾額完整如初,兩邊一副對聯:世德應三公,家聲傳四傑。匾額和對聯的背後,是遙遠而漫長的遷徙。太原,在山西。中國歷史上,太原一直處於軍事戰略的前沿要地,無數英雄豪傑在這裡保家衛國,建功立業,而留下的卻是民不聊生的悽慘。無法改變世界,但是可以改變生活。於是,一支準備遠涉的王姓變賣了田產家當,在某個傷心欲絕的日子,毅然轉身離開,拖兒攜女顛沛流離,一直沒有回頭。這是一個堅韌的家族,因軍功而遷徙。明初,先祖王秀因佔領太原之功而封於韶關。歲月不居,韶關發生了一場大戰,不日焚城。一個叫王賢壽的青年人,一個布匹商,在家人的啟示下,趕著馬車漫無目地開始了躲避劫難的孤旅遠行。那一夜,他趕著馬車在一座破廟裡打盹,居然夢見了連片的荷花和呈“豐”字形的屋宇,他走在閃著幽光的青石板鋪路上,柺杖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噠噠”聲,一群兒孫緊隨身後。他得意地笑著說:“這是湘江水的東向,人間瑤池,水秀山俊,年年都會有大豐收!”驚醒之後,腦袋裡一直縈繞著夢中的情景。他驚呼,這才是人間天上富饒而美麗的畫卷。於是,他趕著馬車一路尋找水東這個地方。歷經風雨,當他的腳步踏上水東這片土地時,放眼四望,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就是他苦苦尋覓的家園。王賢壽的繁衍史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三百餘年的時間,繁衍了二十五代,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不斷延伸、壯大的村莊。

歷史由遠而近,關於村莊的風景和故事,眼光總不自覺地停留在高聳入雲的炮樓上。遠遠的,就看見了它,高聳、古樸、厚重,聳入藍天白雲間。據說,炮樓修造於清朝年間,是軍事防禦功能的民居樓。炮樓共五層,每層六米,可容納三十多人,在每一層的牆體四面設定槍口,槍口約二十公分高。為避免炮彈或炸藥包、手榴彈投擲進來,每一個槍眼口又增加了拇指粗的鋼筋,最頂層是瞭望臺,也是狙擊外敵進攻的最好發射位置。日本鬼子從這裡經過的時候,村民們還用它來抗擊過日本鬼子的燒殺掠奪。

六月荷花盛開。你要來水東,這是品賞荷花的最好季節。在夏日晨風的搖曳中,清粼粼的水塘,倒映著含苞初放的荷花。你會發現每一株荷葉都生長著碗的形狀,淡的,綠的,黃的……清香悠遠,這是水東荷花與眾不同的所在。朝代更迭、戰爭與家園、繁衍生息,古村依舊,日子繼續,這也是經過漫長而艱辛的遷徙之後安居於此的客家人特有的歷史和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