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晨讀 | 蠶豆

作者: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5

胡豆可以捂著煮嗎

新蠶豆炒一炒,炒至焦而不糊、豆香四溢,鍋里加適量清水,稍煮一煮,煮至軟而不爛,而後新蒜瓣子拍一拍,新菜籽油淋一淋,加點生抽拌一拌,一道噴香的炒蠶豆“鹹”就做好了。就著這蠶豆鹹,喝粥喝得認不得家。這是誇張修辭。不過,有了這蠶豆鹹助陣,稀粥多喝兩碗倒真是不費事。蠶豆鹹也是下酒美味,吃兩個豆喝口酒,鄉村土法釀造的“大麥衝子”兜一碗,這酒可有勁,真能喝得認不得家。

晨讀 | 蠶豆

曬乾的老蠶豆一炒一煮拌成“鹹”,這樣的吃法是裡下河平原特色。炒蠶豆自然也可以直接嚼,那叫一個香。小時候口袋裡揣一把炒蠶豆去上學,一路上嘴巴就閒不下來了。兜裡有糧,心裡不慌,感覺蠻富有的。這炒蠶豆,還是社交資源,給哪個同學幾顆,交情就不一樣了呢。

小吃多少是有些奢侈了,未老熟的鮮蠶豆更多還是用來做菜。蠶豆飽滿了,蒜苗正當時,蒜苗燒蠶豆,其味絕配,算得上素菜中的葷菜。清代才子美食家袁枚《隨園食單》有記,“新蠶豆之嫩者,以醃芥菜炒之,甚妙。隨採隨食方佳”。文人這麼一寫,感覺立馬高大上,說白了就是鹹菜炒蠶豆。這道小菜可謂從古吃到今。鹹菜之外,吾鄉還常用筍乾或青菜乾子燒蠶豆,其味更為鮮美。

鮮蠶豆當季時間匆促,麥收時,蠶豆就老了。老蠶豆曬乾了,石子一樣硬,要吃,就得想其他法子了。前面說到的炒蠶豆鹹,就是用曬乾的老蠶豆來加工的。幹蠶豆和五香一起煮,好吃。這一做法的極致大概就是著名的紹興茴香豆。幹蠶豆亦可泡水讓其發芽,芽長二分,加八角茴香一起煮,甚為美味。這樣的芽豆據說是幹蠶豆最富營養價值的吃法。鄭和的船隊浩浩蕩蕩七下西洋,創造了遠洋航海的奇蹟,那麼多船員能平安來歸,少有因為維生素缺乏而影響遠航大事,傳說就得益於豆芽的營養。

傳統意義的餐桌上,蠶豆一年吃到頭,只是有的吃法我們不一定了解原來與蠶豆有關。比如說這大夏天,很多人喜歡吃涼粉,卻不一定知道涼粉的原材料大機率就是蠶豆。

蠶豆說起來是熟悉不過的了,可有一些簡單的問題卻並不一定人盡皆知,比如蠶豆名稱之由來。汪曾祺《食豆飲水齋閒筆》中寫道,“我小時候吃蠶豆,就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叫蠶豆?到了很大的歲數,才明白過來:因為這是養蠶的時候吃的豆。”言“養蠶的時候”,這個時間概念便比較模糊。若言與養蠶相關,可理解為春蠶吐絲之時,也就是初夏,那時正是蠶豆收穫季。汪先生這一說其實也是有依據的,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就是這個觀點,“蠶時始熟,故名”。

蠶豆好吃,吃法也多,吃出了好多學問,也吃出了好多文化。魯迅先生在不止一篇小說裡寫到蠶豆,並以孩子的口吻感嘆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這是小說家之言,但我相信如此夢幻般的抒情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體驗。他還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序言中唸叨羅漢豆,“是極其鮮美可口的”,“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足見其心底波瀾。我想,魯迅先生這個說法是可以激起許多中國人的共鳴的。(陳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