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作者:由 葛騫紀史錄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3-10

古時上京是現在什麼地方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

唯有中國能夠保留完整的文化並傳承下來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

正是這樣的包容性,使得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日本不用多說,深受中國漢唐文化影響,文字到如今有許多都是漢字,茶道文化、書法文化、尺八等樂器,也都是中國傳過去的,日本古時的京都,光看結構就是一個“小長安”。

韓國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韓國境內,有許多地名跟中國湖北省的地名完全一樣,幾乎都不像是巧合,那麼,

韓國到底跟我國的湖北省有什麼淵源呢?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幾乎照搬的名稱

眾所周知,韓國現在的首都是首爾,但就和北京、南京一樣,首爾也是幾度易名。

1392年,朝鮮太祖李成桂在開京建立朝鮮王朝,後來遷到了漢陽,此後幾百年,漢陽都是朝鮮的首都。

日據時代,漢陽改名為漢城,朝鮮戰爭時則幾度易手。

後來,韓國與朝鮮割裂,不再是朝鮮王國的一部分,

漢城便成為韓國的首都。

2005年,漢城正式改名為首爾。

中國湖北也有一個漢陽,因位於古漢水之陽而得名,和漢口、武昌並稱武漢三鎮。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漢江是長江的支流,位於湖北境內,也是湖北境內除長江外最長的河流,漢陽就發源於此地。

而在韓國中部,也有一條漢江,

是朝鮮半島上最長的河流

,距離首都首爾很近,也是韓國的母親河,具有很高的航運、經濟價值。

朝鮮半島歷史上曾以“小中華”自居,受中華文化影響很大,所以河流名稱相同倒也不足為奇。

2004年,韓國卻對“漢江”的中文名稱不滿,提出這條河流的中文名稱應該叫做“韓江”

,也許是因為“漢江”容易讓人聯想到中華漢族。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韓文裡,“漢”和“韓”的發音與寫法是一樣的,無法區分。但是,在中國,

“韓江”還是未能成為官方名稱,

韓國人未能如願。

中國湖北漢江的源頭是秦嶺山脈的最高峰太白山,這也是中國曆代文人留下千古流傳的詩句的一個地方。巧的是,韓國的漢江源頭也叫太白山,如今成為韓國一個著名的旅遊景區。

除了這些之外,韓國還有一些地名也跟湖北的地名一模一樣。

例如,湖北省有襄陽縣、江陵縣,韓國境內便有襄陽郡、江陵市,丹陽、黃州等,也和湖北省的地名一樣,

就連湖北著名的洞庭湖在韓國也有一個。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深受楚文化影響

如果兩個國家中,有一兩個完全一樣的地名,那還可以說是巧合或者是文化的影響,但韓國境內是有許多地名都和中國湖北省境內的地名完全一樣,

儼然一個“複製”的湖北省

,這就很難用巧合來解釋了。

那麼,韓國跟中國的湖北省真的有淵源嗎?淵源何在呢?這實際上也是一些歷史學家一直在探究的問題。

有許多人做出大膽的推測——歷史上,

韓國人是中國湖北人的後代

,是湖北人遷移到朝鮮那個地方繁衍生息的。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這並非無稽之談,我們都知道,湖北省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楚文化在現今的湖北省境內,也被很好地儲存了下來,成為一大特色,其語言、文字、樂器等,都是中國南方文化的代表。

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韓國是受到中國楚地文化影響的。

韓國的國旗圖案是太極八卦圖,

通稱為太極旗,是一百多年前定下來的,據說這是一位中國人設計的。

太極是中國道家的一個重要部分,而相傳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便是楚國人,荊楚之地也的確盛行道學。

韓國人後來有機會修改自己的國旗圖案,

但還是選擇延續太極圖作為國旗,

可見楚文化對韓國的影響。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另外,在中國,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從楚國一帶流傳開來,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相傳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這些傳統習俗也成為人們的共識。

在韓國江陵卻也有一個端午節

,跟中國的端午節僅相差一個字,有部分習俗跟中國的端午節也有相似之處。

端午祭是一種祭神活動,具有一定的神秘感,這跟荊楚文化中,

崇尚神巫、光怪陸離的部分也不謀而合。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現代社會,

韓國的一些生活習俗竟也與湖北地區的習俗相同

,例如宜昌地區有一種俗稱包面的食物,和餃子差不多,在國內其他地方很少見,在韓國卻有這種傳統食物。

宜昌一帶認為36歲是人生中重要的節點,在36歲這一年要過壽,而韓國也有這樣的習俗。

楚人的後代?

關於韓國人和湖北人之間的淵源,目前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要追溯到商朝時。周武王滅商後,

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帶領五千人逃到朝鮮半島一帶

,在平壤建立政權,史稱箕子王朝,這是史書上能找到的關於朝鮮國最早的記錄。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燕國遺民逃難到了朝鮮,推翻了箕子一手建立起來的朝鮮王國,建立新的政權,並擴充疆域。

因此,到這時,朝鮮一帶跟中原有著緊密的聯絡。

秦朝時期,秦始皇為了求得長生不老藥,派來自楚國的術士韓終前往朝鮮南部,也就是今天的韓國,

這一事蹟在朝鮮思想家李圭景的著述《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中有記載。

據說,韓終到了朝鮮南部之後,並沒有找到秦始皇想要的長生不老藥。

因為害怕秦始皇的懲罰,他便不敢回到中原,而是紮根在朝鮮南部,成為馬韓王,也就是說,他一手建立起了韓國的政權。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作為深受道教影響的楚國術士,韓終在立足之後,大舉宣揚道教的文化,因此,

今日的韓國受道教文化、楚文化的影響很大。

而作為楚國人,因為思鄉情切,韓終就把一些地方的名稱改成和原本中原楚地的名稱一樣。

由於年代久遠,這個說法並沒有太多的證明,韓終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記載也並不多。但是,

今日的朝鮮和韓國與中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大概不假。

第二種說法則是說,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後,六國遺民四處逃亡,

今日湖北一帶的楚國遺民便一路北上

,逃難到了朝鮮半島,在那裡建立了政權,並世世代代在那個地方繁衍生息。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於是,楚國的各種風俗文化,例如端午節習俗,也被帶到了朝鮮地區,半島上的許多地名,也更改成了與原本楚國的地名一樣。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的話,

那現今的韓國人就是古時中原楚國遺民的後代。

第三種說法則與宋元戰爭有關。元朝雖然最終滅了南宋政權,但在這過程中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最慘烈的一戰,也是元滅南宋的關鍵一戰,便是襄陽之戰,就是在湖北一帶的戰爭。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襄陽之戰持續六年之久,因為有廣闊的漢江作為屏障,所以襄陽並不好打,宋軍巧妙地利用地理優勢,一步步阻止了元軍的進攻。

蒙古人最後找到了阿拉伯的兵器專家,利用先進的武器才攻下了襄陽,也真正滅了南宋。

關於這一戰爭的慘烈情形,哪怕不看史書,光看金庸先生筆下經過藝術加工的故事,也可見一斑。

蒙古人在中原建立元朝,為了報復南宋抗元軍民——其中大部分是襄陽一帶遺留下的湖北人,

就把他們流放到了元朝的徵東行省

,也就是朝鮮南部地區,當時的高麗,今日的韓國。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這些被流放的遺民在一片荒蕪的朝鮮半島上,為了寄託對家鄉的思念,

於是就把一些家鄉的地名原原本本照搬過去,

這就出現了現在這種地名相同的情況。

這些說法,

無一例外都沒有確鑿的歷史事實可以證明

,真正的歷史如何,恐怕只有古人自己才知道,後人只不過是根據史書的一些蛛絲馬跡來進行推測。

每種說法大概都是真假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今日哪怕分裂開來的朝鮮和韓國,都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尊重文化事實

2005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遺,這一訊息一出,國內網友便炸開了鍋,覺得韓國人搶了我們的端午節。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但實際上,

韓國的端午祭與中國的端午節並不是一回事

,一個是傳統節日,一個則是巫俗祭祀活動,韓國人把端午祭拿去申遺,並不會影響我們端午節的申遺。

四年之後,我國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一事件頗有點烏龍的意味,但可以看出的是,

韓國總是想極力擺脫中華文化對他們的影響,

在民間,總會出現一些把中華文化佔為己有的聲音。

例如說源於中國的書法文化是韓國的,中國人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韓國的,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是韓國的,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是韓國的……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有人便調侃道,若說韓國深受中華楚國文化的影響,那麼怕是有一天楚國和道家,都要變成韓國的了。

事實是,

歷史上的高句麗文明是隸屬於中華文明的,

韓國在某一段時間裡也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這也有據可查。

韓國人並非不明白這一點,他們之所以在一些文化的問題上糾纏不清,喜歡將他人的文化“據為己有”,

還是因為他們本身在文化上渴望獨立的焦慮。

近代以來,韓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經濟基礎會影響上層建築,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韓國人便會從歷史文化中尋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他們渴望突出自己文化的獨特性,

可骨子裡卻對自身的文化感到自卑。

因為追根溯源,韓國的文化來源於中華文明,他們並沒有那麼多可以炫耀和自豪的東西。所以,他們這樣一種把文化遺產“據為己有”的行徑,可以稱得上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然而,拋開歷史文化這些,

韓國最引以為傲的產業是娛樂文化產業。

這一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初見端倪,“韓流”這股風不僅刮遍亞洲地區,還刮到了歐美地區,眾多韓國偶像以及韓劇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走紅,彰顯了韓國文化產業的實力。

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完全一樣?兩者有何淵源?

甚至於現在提到韓劇,

人們在頭腦中都會浮現一個固有的“套路”。

近些年,韓國影視業也絲毫沒有頹勢,《寄生蟲》、《魷魚遊戲》等影視劇,都是拿得出手的優秀影視作品。

韓國的娛樂產業,具有自己的代表性,是許多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為什麼韓國人不為這些成就驕傲,而非要糾結於一些歷史文化的問題呢,甚至說出無恥的言論呢?

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正確的觀點應當是取長補短、求同存異,

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把文化的精華髮揚光大,這才是世界可以共同進步的可取之道。

參考資料

[1]《時代文學》,2014-04-23,《韓國文化與中國楚文化的淵源》

[2]《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02-28,《韓國文化與中國楚文化淵源初探》

[3]《五洲衍文長箋散稿》,李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