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作者:由 閃電新聞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5-15

郯城縣有幾個鎮

02:59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5日訊 衣袂翩翩的飛天仕女、憨態可掬的福祿虎娃、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救死扶傷的沂蒙紅嫂……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眼前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國風手辦”竟是手工麵塑所成,而這卻是出自90後之手。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一團面如何幻化出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國風手辦”?新生代匠人與百年傳統手藝又是怎樣碰撞出新奇的火花?近日,帶著探尋的目光,閃電新聞記者來到省級非遺名錄沂蒙面塑傳承人韓紅元的工作室,見到韓紅元時,他正在塑造一組神舟十三號英雄凱旋麵塑。小小一團面,幾經揉捏,幾筆勾畫,頃刻之間,麵糰如同被施了魔法,形態逼真的人物麵塑便誕生在韓紅元的指間。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雖藏身於鬧市,韓紅元的工作室卻別有一番靜謐,一張古典的木製方桌就是韓紅元的工作臺。臺上擺放韓紅元的“十八般兵器”——剪子、梳子以及各種各樣的刀具。說是“刀”,其實是長短不一、或扁或圓、頂端尖利的塑膠製品。韓紅元告訴閃電新聞記者,這些工具全都是自己手工打磨而成,是製作麵塑的特殊裝備。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以麵粉為主料,融入不同顏色,經雙手捏製而成的不同形象。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發揚,麵塑文化早已成為我國民間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韓紅元是沂蒙面塑第四代傳承人,雖然還是一名“90後”,卻已是擁有十餘年經驗的“老師傅”。“從我小時候起,我們家就做麵塑。但是不夠精細,都是一些花饃饃、花燈。成年之後,我漸漸發覺這門手藝失傳的話就太可惜了。”不甘心老手藝的日漸沒落,韓紅元想用新思維傳承老手藝。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俗話說:“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如何讓麵糰變化出神采奕然的人物形象,這需要麵塑藝人用靈巧的雙手塑造人物的氣質。為了塑造出靈動傳神的作品,韓紅元翻閱大量的資料,研讀歷史書籍,熟悉人物典故。期間,他也曾多次到外地拜訪麵塑大師,集百家之所長。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一個作品好不好,主要看的是氣勢。”韓紅元介紹,萬事開頭難。塑造人物先捏人物的頭部,頭像出來了,再根據頭像的大小確定整個人物軀幹、四肢的比例。而氣勢一是來自人物頭部,二是來自骨架的搭制。五觀的刻畫要求十分細緻,往往需要用到三庭五眼定位法,講究與真人一模一樣的效果。骨架搭制則是用鐵絲纏出人物的高度,根據不同的人物特徵盤製出特定的造型。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從救死扶傷的沂蒙紅嫂,到衣袂翩翩的飛天仕女,韓紅元的作品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也有古典文學中的傳奇人物,然而每一個作品的人物造型甚至鬢角眉邊的細節,無一不帶著故事,帶著個性。有些年輕人喜歡給他的作品取名叫“國風手辦”。“在工藝上,我把麵塑的製作流程做了更新,重要的環節必須保留。”在韓紅元看來,傳統要留住,創新才會煥發新生。

山東手造|新生代匠人“觸電”百年傳統手藝 沂蒙面塑變身“國風手辦”

如今,韓紅元在臨沂多所學校開設了麵塑課程,讓傳統手藝走到學生中間。“我們身處新時代,應該把非遺這種寶貴的記憶傳承給更多的人,更好地去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韓紅元說。而韓氏麵塑的起源地郯城縣花園鎮,也已將韓氏麵塑傳承納入保護工作中,透過引導非遺傳承人參加各類培訓、比賽,在提升技藝的同時擴大韓氏麵塑的知名度。

閃電新聞記者 孫雪霏 孫碩 通訊員 諸葛明明 郯城臺 張譯文 臨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