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作者:由 帽帽的小宣園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8-19

二叔公是什麼輩分

你會因為朋友心情不好,覺得自己有必要對朋友的遭遇感同身受,否則會心懷內疚嗎?

你會因為媽媽跟你訴苦,心裡也很煎熬,恨不得替她解決問題嗎?

你會因為沒有接電話而內心不安嗎,即使是你不想被打擾的時候。

你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難過很久嗎?

那你可能是個良心過剩的人。你希望為自己和他人做出正向貢獻,也時常自省,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與其說自省不如說自責,因為往往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錯誤上,經常鞭撻自己。

良心過剩會讓你不堪重負,而且是自我感動。長此以往大量的精神內耗,讓你圍困在自己的想法裡,失去和現實的情感聯結。

伊爾斯·桑德在《內疚清理練習》中分析了內疚感的來源,並提供了15種具體可行的內疚清理練習,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需求,放下內疚,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進行良性自省。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01 理性內疚VS非理性內疚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找到根本問題,才好對症下藥。

想要釋放過剩的內疚感,首先要發現自己的內疚。

《內疚清理練習》指出,內疚分兩種:

理性內疚和非理性內疚。

理性內疚通常與具體的事情有關。

舉個例子,你正在減肥,但你沒有按照計劃去運動,反而去大吃大喝,這個時候你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良心不安,這種不安可能會驅使你去運動。

這種因為做了某事或者沒有做某事而產生的內疚,書中稱之為理性內疚。

也就是說理性內疚針對的是具體的事情。意味著你是有選擇的,你可以選擇採取某種行動獲得結果,來消除這種內疚。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非理性內疚通常與狀態有關。

比如你是個女孩,你父母喜歡男孩,長期生長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你可能會為自己的性別而內疚。可是性別不是你能決定, 你對此事無能為力。

非理性內疚通常是你為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而內疚。你沒辦法針對性地開展行動,來改變當前的狀態,你無能為力。

你對一件事的影響力和內疚感密切相關。

例如,很多職場媽媽會為自己沒有那多時間陪伴孩子而內疚。我們知道育兒不僅僅是媽媽的責任,爸爸也有責任。至少這時你的內疚和自身的影響力不成正比,而你把自己看成唯一為孩子負責的人。實際上職場媽媽需要來自伴侶和家人的支撐,才能安置好孩子,放心地工作。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當我們高估自己對一件事的影響力,也容易內疚感,又確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非理性內疚。

在我們固有思維模式下,非理性內疚是很難被發現。關於發現非理性內疚,本書有提供具體的練習。

02 檢視內疚練習,發現自己的真實情緒

書中提議用書寫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情緒。

寫的時候寫下當時的感受,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別管什麼理性,反正是寫給自己看的。

例如有的人很不擅長拒絕異性的示好,一方面默默接受對方的好,另一方面自己也心力交瘁,還良心不安。

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主人公葉臧就是這樣一個人,很受女性的歡迎,面對主動迎上來的女性來者不拒,可是心裡明明不喜歡對方,內心痛苦,只希望對方不要再來打擾自己了。

如果葉臧寫封道歉信,他可能會這麼寫:

我很抱歉,我不像你喜歡我那樣喜歡你。

我很抱歉,我很想拒絕你。

我很抱歉,和你在一起我覺得很無聊。

我很抱歉,你對我的好讓我很累。

寫完會發現,這種內疚已經超越紅線了,誰也沒有辦法強迫自己愛上一個不愛的人。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還有為什麼會因為“我不能像你喜歡我那樣喜歡你”而感到抱歉。這裡有個隱性規則就是,“我喜歡你,你也應該喜歡我”。

當出現“應該”這個詞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應該”意味著你認為就該如此,它代表著你所遵守的某種準則。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處事準則,但是不得不承認,有些準則本身就有問題,甚至具有破壞性。就像“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準則,在歷史很長時間被奉為圭臬,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句話對孩子會帶來多大的傷害性。

如果你正感到無能為力或者心力交瘁。不妨現在就寫下自己心中所想,你會發現用寫作梳理情緒真的是個絕妙的主意。寫作不僅可以梳理心緒,也可以舒緩情緒,發現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然也並不是你遵照練習,就能快速發現關鍵問題。發現本質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需要訓練的能力。只要是能力就可以透過練習獲得。在練習的時候給自己足夠成長時間慢慢來。

03 表達你的無能為力,接受最真實的自己

當你檢視自己的內疚時,你的內心就在和現實發生聯結。

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厲害。你會發現現實生活中,無能為力的事情太多。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書中建議我們用

“但願”

這個關鍵詞,來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

當你表達出自己的無能為力時,你會發現坦然表達自己的脆弱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我前些天參加了一場聚會,看著別人侃侃而談或者盡情地玩遊戲,自己在現場覺得超級尷尬,聚會完畢後除了覺得很累以外,也為自己不能跟別人一樣長袖善舞而對自己失望。

我寫下:

但願我能享受社交。

但願我跟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言。

但願我能表現得和善和周到。

但願我能給別人帶來快樂。

寫完後發現,不僅我做不到如此面面俱到,估計也就上帝能做到。

第一條享受社交,我就沒法做到。我是個內向者,參加大型社交活動會消耗我大量能量。我喜歡的社交的三兩好友,談天說地的感覺。我不僅沒辦法在聚會上照顧別人,說服自己待下來,已經花費了我太多精力。而內向型的性格也不是我能決定的。

我意識到我對自己有多麼苛刻,我太高估自己能做的了。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為什麼我們容易高估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全能感”,一般嬰兒會有全能感。

覺得自己是全能的上帝,周圍的一切都是圍繞自己轉的。

有些成年人也依然保留這種全能思維。認為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的。

一旦出現失誤,就在心底不斷自責,花最多的時間和自己的想法作鬥爭,騰不出精力解決具體的問題。

用“但願”這個詞表達,讓我們意識到,這只是我們的願望,不代表我們能做到,也不代表我們一定能夠做到。

承認我們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有許多的無能為力。

比如我們並不總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比如我們工作很努力,還是被針對,應付生活還是很吃力。

比如我們很認真生活,還是要面對許多的煩心事。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想羅曼羅蘭說的這種英雄主義,應該是接受我們是有很多事情無法掌控的,我們只是平凡人;接受即使我們盡力,也還是達不到期待的效果。

然後把精力放在當下可以做什麼上,而不是自責上。

拒絕精神內耗,從做一個有邊界感的人開始

放在自責上,除了產生大量精神內耗,還會讓你喪失行動的勇氣。

意識到對自己真的太苛刻了。改變了腦海中的一些負面認知,就給新的正面思維提供了空間。

這項練習還有個進階的,在左側表達你的內疚,在右側迴應。用來作對比,表達你想的和現實情況。

能夠很快發現自己內心的想法只是感受,並非事實。區分想法和事實,就能夠讓你逐漸迴歸理性。

還可以把它們貼在顯眼

地方,用來提醒自己,有些內疚是沒有必要,它是想法而非事實。

苛待自己的人心裡時刻緊繃著一根弦。時刻在挑剔自己的言行,生怕做錯什麼,好像做錯什麼人生就會毀掉一樣。清理內疚就是鬆一鬆心裡的那根弦,給正向思維騰出空間。讓我們能夠分清楚自己應該為什麼負責,不應該為什麼負責;可以改變什麼,不能改變什麼。

善待自己,也就能在關係中對別人寬容。

就像《內疚清理練習》裡說的,

只有對自己仁慈,才能對別人仁慈。只有愛自己,才能學會如何去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