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我眼中的十年|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王海峰: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典範

作者: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9-14

如何對付搶單的同事

我眼中的十年|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王海峰: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典範

從2012年24。4萬億元到2021年39。1萬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貨物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於2020年躍居全球第一,快速增長背後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對於十年來中國對外開放有著長久深入的研究觀察,在他看來,

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

,是貿易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與此同時,十年裡,中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特別是透過建設自貿試驗區(港)融入、引領新型全球化,使之成為新時代對外開放的典範和高地。

自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落地建設以來,王海峰格外關注這裡的改革開放實踐,將之作為研究課題。他認為,

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實力成為探路者、先行者和領頭羊,從而引領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眼中的十年|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王海峰: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典範

中國經濟韌性推動貿易穩定發展

南方日報、南方+:

如何看待這十年我國經濟增長特別是貿易發展的態勢?

王海峰:

過去十年,我國經濟增長由過去的高速轉向中高速,實現了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較快,帶來了外貿規模的持續穩定增長。

從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來看,我國經濟由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拉動,此前投資佔比達50%以上,如今消費佔60%以上。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動力,佔比超過50%,推動服務貿易快速增長。強勁內需則使得很多年份的進口增速要比出口更快更穩定。

過去我們的增長更多依靠勞動資本密集型產業,現在更多依靠知識資本密集型產業,這也是一個重大的轉型。從市場發育來看,

過去十年是我國綜合營商環境改善最明顯的十年

,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和轉型

隨著十年來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這成為貿易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南方日報、南方+:

這十年中國外貿結構不斷最佳化,其中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王海峰:

中國貿易結構轉型,伴隨著經濟增長由數量擴張轉為質量提升,是雙向的作用。

關鍵是經濟增長動能加快轉化,現在更多是技術含量高的質量型增長。

過去十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專利數量、企業創新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創新驅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其中新經濟快速發展。

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平臺企業和科技企業帶來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雙重提升

。這些新經濟平臺很多以技術服務為主,也帶動了貿易轉型,比如像跨境電商,就將新經濟和實體經濟密切聯絡在一起,是一種市場自發的經濟形態,這表明我國在營造促進新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方面是全球一流的。

建設自貿區表明開放大門越來越大

南方日報、南方+:

過去十年,我們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數增長了近1倍,這為我國外貿發展創造了怎樣的外部環境?

王海峰:

雙邊自貿協定和多邊自貿協定屬於雙向開放,以雙邊或單邊的協議來約束,這是過去20多年來世界貿易組織及全球化受阻之後各國探索的一種自由貿易新形式。我國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要建設高水平的自由貿易網路,過去十年,我們不僅拓展了自貿“朋友圈”,還對已有自貿協定進行了升級,並且希望予以動態升級。從區域分佈來看,中國的自貿協定主要集中在亞太,將為中國參與或推動亞太經濟融合注入活力。

南方日報、南方+:

從上海自貿區開始,這十年裡我國陸續建設21個自貿試驗區,這些平臺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怎樣的助力?

王海峰:

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特色。與自貿協議不同的是,它的水平更高,且是單邊開放,就是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基礎和發展階段推進開放,這是我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融入、引領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方式,

顯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態度和決心,表明我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

從區域來看,這些平臺都位於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既有產業基礎,又有產業發展空間,集聚了一批創新型企業特別是全球知名的創新企業,也是傳統外貿非常活躍的區域。

截至目前,

自貿試驗區(港)開放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負面清單每年都在縮減,產生了明顯的政策效應,可以說是我國過去十年開放創新的典範和高地

,這其中不僅有政策創新、市場創新,還囊括了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創新平臺,對推進我國貿易轉型和改革開放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是對國際合作平臺的重要補充

南方日報、南方+:

自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如何看待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

王海峰: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提出的全新的全球發展倡議,為沿線國家搭建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是對現有國際合作平臺的重要補充,特別是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時,它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機會。

過去這些年,“一帶一路”建設由點到面、由短期到長期,總體來看,相關國家和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更加主動,積極性日漸高漲,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貿易增速也明顯快於整體增速,

這集中體現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也使得我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實實在在的內容,逐漸被國際社會認可和接受

南方日報、南方+: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在構建“雙迴圈”的發展格局過程中,大灣區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海峰:

對於中國外貿外資、對外開放乃至經濟建設而言,粵港澳大灣區都是一個繞不過去、非常核心的平臺,這裡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基礎最好、資源最豐富、發展潛力最大、思想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基因最豐富的板塊之一,也是經濟發展活力強、後勁大、抗風險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中國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都承擔著探路者、先行者、領頭羊的重要使命,特別是在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將發揮引領帶動的重要作用,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物小傳】

王海峰,英國巴斯大學經濟學博士,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改革開放論壇(中央黨校主管)社會與經濟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宏觀政策、民營經濟、國際合作。

公開發表文章150多篇,部分文章登載於《國際貿易》《宏觀經濟管理》《當代世界》《中國國情國力》《中國經貿導刊》《中國發展觀察》《中國金融》《宏觀經濟研究》等雜誌和報刊。

【記者】趙曉娜

【統籌】尚黎陽 駱驍驊

【出品】南方會客廳“逐夢新時代新徵程——我眼中的十年”系列訪談

【作者】 趙曉娜

南方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