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作者:由 林蔭文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9-26

房遺愛為什麼縱容高陽

唐前期政治體制基本承襲隋代,因此較多保留隋朝官制的特點,初期太子三師三少制度基本與隋相同。隨著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太子三師三少的官職設定、選擇標準等也隨著政局逐漸發生改變。

太子三師三少在先秦時期就己有雛形。

早在殷周的時候己有師、保,當時稱之為“師氏”“保氏”。此外,又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可知在周成王年幼的時候,己為其設三師行教育之職責,同時也置三少,三少地位低於三師。

至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也設有太子師傅類官職。

記載表明春秋戰國時期己有太子太師、少師、太子太傅、少傅之類的官職,太子師傅的重要作用也體現在為太子解決政治難題,使其更好穩固地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皇帝制度,然太子制度並未明確。西漢叔孫通認為

“秦以不早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西漢建國後,吸取秦朝不早立儲的教訓,在冊立皇太子的同時,亦設立太子太傅、少傅,且對二傅的選擇尤為慎重。東漢時,太子二傅出現官秩上的差異。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三國時期太子師傅制度在繼承兩漢的基礎之上,有所發展。史載

孫權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後,為之“選置師傅,銼簡秀士,以為賓友”。兩晉時期,太子師傅職官變動較為頻繁,從太子二傅擴至太子六傅,東晉孝武帝時又復為太子二傅。與漢魏相比,品秩上兩晉太子師傅並未有很大變化。然值得注意的是,東晉時期透過改革太子與師傅間的禮儀關係

二傅不臣拜

,進一步提高太子師保的地位,確立了其在東宮職官中的最高地位。

南朝時期,太子師傅制度大體沿襲漢晉之制,

“自宋以下,唯有傅而無師、保”。只有太子太傅、少傅二職,不置師保。從文獻記載來看,北朝則與南朝明顯不同。北魏時期太子三師三少並立,職官設定齊全。

怕北齊因襲北魏之制,三師三少“皆有之”,“出則三師在前,三少在後。”唯北周例外,不設太子師保。

隋朝建立後,承襲北齊師保之制。然從文獻記載來看,實際上隋朝集中任命太子師保有兩次

開皇元年

(581

冊立楊勇為皇太子後,為其選任

4

人為師保;

大業元年

(605

,冊立晉王楊昭為皇太子後,選任太子三師。顯然,隋時太子三師三少實際並未全置。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綜上所述,從先秦至隋,太子師傅類職官沿革不斷,由二傅逐步發展為三師三少。先秦時期為後世師保制度淵源所在,兩漢時期奠定太子師保官制,僅設太子二傅。兩晉時期太子師保職官設定一直處於變動中,諸傅或二或三,或四或六。南朝只設太子二傅,而北朝設三師三少,隋朝因之。

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初期職官制度襲隋朝舊制,

高祖即位初先按照隋制任命了重要和必要的官職,有些官職可能暫時未設定。太子三師三少則是隨著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且在隋朝的基礎上有所改變。

唐代第一次出現太子三師三少職官設定,是在武德元年

(618

六月冊立建成為皇太子之後。

此時李建成為太子不足一月,太子師保官中只任命太子太保一職。武德二年

(619

八月,“禮部尚書、太子詹事李綱兼任太子少保”。武德五年

(622

七月,吳王杜伏威拜為太子少傅,武德六年

(623

又加拜杜伏威為太子太保,兼行臺尚書令,此後太子師保之職未再設定。李世民成為太子後,高祖為其設定東宮屬官時未出現太子三師三少。總之,高祖在位期間只設置三人為太子師保,時間也較為分散。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太宗繼位後,就冊立李承乾為皇太子。貞觀元年

(627

三月任命宋國公蕭璃為太子少師,

太子少師一職一直無人擔任。直到貞觀十三年

(639

,才加授房玄齡太子少師。貞觀十五年

(641

太子監國時,任命高士廉攝太子少師。貞觀十六年

(642

加拜魏徵為太子太師。李承乾為太子時先後設定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太師三職,太子少師任職人數最多。

貞觀十七年

(643

四月太宗冊立李治為太子,同月為太子同時設定三師以輔佐政事。貞觀十九年

(645

太子李治監國期間,又以高士廉攝太子太傅,這是首次出現太子太傅一職兩人同時擔任的情況。此後直至高宗繼位,未再有新設定。可見李治為太子時,只設置太子三師,未設定太子三少。

高宗永徽三年

(652

立李忠為太子,隨之設太子三少即左僕射于志寧兼太子少師、右僕射張行成兼太子少傅、侍中高季輔兼太子少保負責教育太子。及冊立李弘為太子時,除于志寧先後任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外,在顯慶元年

(656

任命崔敦禮為太子少師,龍朔二年

(662

任命許敬宗為太子少師,乾

封二年

(669

加封李彭為太子太師。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因此李弘為太子時,沒有任命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二職。李賢為太子時,太子三師三少均未有新設定,而從史料記載來看,亦未有沿襲李弘之師保。至李顯為太子,

此後未再有記載太子三師三少設定。由此而言,高宗在位期間,先後冊立四位皇太子,但師保類官員任命,或三或四或二,三師三少並沒有全部設定。

唐中宗繼位後,武則天臨朝稱制,此時儘管並無太子,依舊任命魯王李靈夔為太子太師、越王李貞為太子太傅、紀王李慎為太子太保,首次出現親王兼任太子師保的情況。中宗被廢為廬陵王后,睿宗繼位,武后依舊臨朝稱制。睿宗長子李成器被立冊為太子,後紀王李慎遷為太子太師,其後又任命裴居道為太子少保。

武則天改唐為周後,只有武承嗣為太子太保。及李顯召返都城,重新被冊立成為太子後,久視元年

(700

任武三思為太子少保、長安二年

(702

任祝欽明為太子少保。顯然,這個時期太子師保設定更為簡單,只有太子太保與少保二職。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中宗再次登基為帝后,皇子李重俊被冊立為太子,這期間太子三師三少並無設定。在李重俊被廢后,景龍三年

(709

才任命韋溫為太子少保、唐休憬為太子少師。及中宗崩後,李重茂被暫時冊立為太子,只任命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其餘師保官未見設定。總之,自中宗首次即位為帝,

至其

再次為帝崩後,這一期間皇位更迭,朝堂動亂,太子師保設定出現亂象。

睿宗復位後,立李隆基為太子,先後任命宋王李成器為太子太師、蘇嚷為太子少傅、韋安石為太子少保、竇希價為太子少傅、薛程為太子少保,共設定師保類官員五人。人數雖多,但是三師三少也是並未全置。

唐玄宗登基初期,未冊立太子時己任命劉幽求為太子少保、竇希鹼為太子少傅、王守一為太子少保。及至開元三年

(715

立李瑛為皇太子後,岐王李範先後任職太子少師、太子太傅,薛王李業先後任太子少保、太子太保。這期間,同時還任命慶王李潭為太子太師、棣王李洽為太子少傅、鄂王李涓為太子太保,後又加授棣王李洽為太子太傅。

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職官,是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才開始設定的

除這些宗室擔任師保外,還曾任命陸象先為太子少保、源乾耀為太子少傅、韓休為太子少師、蕭嵩為太子太師。從諸書記載來看,在李瑛為太子期間,太子三師三少得以全部設定。李亨為太子時,玄宗又為其陸續設定竇希灌為太子少傅、李適之為太子少保、韋韜為太子少師、陳希烈為太子太師等師保之職。

除太子太傅未有人擔任外,其餘太子師保均有任命,相對而言設定較為齊全。這是對太子三師三少職官設定的明確規定,但事實上在唐前期諸帝時期,三師三少並不全部按循制度規定行事。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在職官設定上大體承襲前朝,實際設定中則依據政治情況有所更改。

從唐前期太子師保實際官職設定來看,太子三師三少多不齊備。

綜上所述,唐前期太子三師為從一品,太子三少為正二品,均高於前朝品級。唐前期太子三師三少官職設定諸帝皆有不同,官職並不皆備。從高祖至玄宗,太子三師三少官員設定整體上呈現增加趨勢。從任職人數來看,也並非皆如制度規定各職設一人,也會出現同一時間多人任一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