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新知青年的三觀論

作者:由 唆麻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0-09

吳伯凡水平怎麼樣

一覺醒來,朋友圈又被知乎新知青年的H5佔領刷屏,本著研究+好奇的態度,我也忍不住參與進來。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平行宇宙中的你的測試題,你只需要輸入自己的名字並選擇自己的人物形象,以及回答幾個選擇題,就能生成平行宇宙的你是什麼樣的H5

是不是看上去很簡單?但其實大巧若拙,H5很多細節方面處理的很到位,比如

從開頭的氣氛烘托引導、故事的線索設計、暖心的文案,加之UI的渲染

“工作、房貸、焦慮,賬單”“理想變成空想”“另一個平行世界的你,心中仍有理想”,一下子戳中了白領們柔軟的內心,擊碎了他們堅硬的盔甲。對啊,我是什麼時候丟掉自己的理想?什麼時候開始習慣日復一日的工作?另一個世界的我在幹什麼?他是怎麼樣一步步引導使用者探索“另一個自己。”

關於夢想現實的故事實在太多,但知乎選擇平行世界的這個點非常巧妙,以現實世界和平行世界的差距,來對映你和理想的距離,從而達到心理學上的“共情”。

落款新知青年,其實既是一種價值主張,某種程度上,也是為即將到來的第五屆知乎鹽Club造勢預熱。

第五屆知乎鹽club即將舉行,5月19日,北京751大罐頭

,一年一度的知乎鹽Club又要在這個熟悉的地方舉行。這次陣容很豪華,請到了

物理學家李淼

,深夜發媸的

徐老師

,還有

華少

吳伯

鄭鈞

以及

知乎著名優秀回答者-婦產科大夫

田吉順

新知青年的三觀論

每一屆知乎鹽 Club都像是一場熱鬧的集市,今年的鹽 Club最大的變化就是內容的多樣化和新知青年的概念。在嘉賓陣容的選擇上,知乎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從物理學家到娛樂明星再到自媒體大V,幾乎囊括了各行各業的KOL。在整個活動體驗上也做了很多最佳化,前幾屆的鹽 Club,幾乎僅限於一些體驗式或者觀賞類的,比如特斯拉、TVR(虛擬現實體驗),或者是劉看山的周邊,今年的鹽Club開放了很多第三方的合作展位,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內容的豐富度。

鹽Club的歷史

首先要承認的是,鹽Club對於早期知乎來說,扮演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知乎是一個精英化氣氛濃厚的社群,李開復,張亮等商業精英在知乎非常活躍,並且和其他平臺不同的是,知乎的內容非常優質,因為回答者會對提問者的內容做出非常詳細的回答,這也是知乎區別於其他問答社群的一個重要特質。

新知青年的三觀論

比如李開復離開Google時,就在知乎上回答了“李開復為什麼選擇在那個時候離開 Google?”後來這一招被搜狗的CEO王小川學會了,王小川定期在知乎上回答問題,發表觀點,甚至是新品披露後第一時間在知乎上回答,現在已經是知乎著名的優秀回答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的KOL紛紛湧入知乎,開始提問,回答,這也使得整個社群的氛圍非常好。

在這樣一個強關係鏈的社群裡,社交關係自然而然的會從線上往線下轉,所以知乎鹽Club誕生了。最初的目的是提供一個供知乎使用者線下交流的活動,知乎使用者則把鹽Club稱作“見知友”活動。很常見的一個情況便是,A與B在知乎鹽Club上遇到,彼此不認識,但一說起知乎ID,就會“哦,原來是你”的激動狀,可見知乎這個社群的粘性使用者忠誠度。

鹽Club迄今已經舉辦了5年,我參加了2年,每一年的感受都不一樣。簡單來說,平臺越來越包容,內容和使用者的多樣性越來越豐富,這也和知乎的發展有關係。在先後拿到騰訊和搜狗的投資後,知乎的使用者和平臺數據如同坐上火箭一樣直線上升,知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眾品牌,不再是一個精英化,小而美的知識問答社群,這可以從知乎最近的幾次的線下營銷活動能夠看出。

新知青年的三觀論

圖來自瑞徹斯特網的《知乎鹽Club首發環節來了:問答概念商店今日開門迎客》

一方面是不停的跨界,比如和餓了麼、必勝客合作,打造“知乎食堂”;另一方面知乎自己也在舉行不同的線下活動,比如知乎的不知道診所,但知乎最為核心和倚重的,還是鹽Club。

所以當用戶增長到一定量級時,鹽Club的使命也變成了連線億萬

“新知青年”

,成為大眾範圍的大型盛會。這也是為什麼知乎要打造新知青年這個概念。

今年的知乎鹽Club,變成了連線新知青年的盛會。某種程度上,也是和平臺的現狀和調性符合的,以知乎目前的體量和規模,會有越來越多新的使用者加入進來,新知青年≠知乎大V,任何一個有夢想,有好奇心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都可以算是新知青年,知乎鹽Club大會,變成了一個連線新知青年的盛會,這也是知乎順應平臺發展所作出的改變。

新知青年的價值觀

知乎不久前剛剛釋出了一個廣告片,叫

《發現更大的世界》

,影片由一個很知乎式的問題開場:

“已知”和“未知”的邊界在哪裡?

隨著一系列場景與問題的銜接切換,觀者也會展開“你知道的很多”和“你想知道更多”的反思。最後總結,人天生的好奇心在不斷推動人類探索,然後點題,在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

新知青年的三觀論

好奇心涵蓋的範圍太廣了,既有對日常生活中的思考,也有對宏大問題的探索。既有關於對宇宙未來的神思,也有諸如紅燒肉怎麼做的生活碎片,知乎對新知青年的理解,每一個人都由已知和未知兩個部分組成,有好奇心的人都是新知青年,無疑,知乎透過這種方式,將平臺受眾的範圍擴大了 。

事實上的確如此,即便是生活中一個不起眼的農民,一個快遞員,他在回答“在XX平臺做一名快遞員是怎樣的體驗”時也有充分的發言權和經驗,遠比那些所謂的KOL要專業,而他作為一個個體,也有大量想知道的知識,比如對經濟,對健康,對城市化。這就是一個人兩面性:

已知和未知

虎嗅在創業之初其實特別想引入一些在專業領域有發言權的作者,比如二三線城市的手機渠道的銷售員寫寫小城市的手機渠道之爭,比如銀行櫃檯員寫寫他怎麼看待“銀行是21世紀的恐龍”的言論,但最終沒有成功,原因是寫作的門檻太高了,但知乎成功了,知乎平臺上有大量諸如這樣的各行各業的使用者,有的是大拿,有的是普通人,但都不妨礙他們在知乎平臺上自由交流,傳播知識。

知識是一件不分貴賤的事情,任何階層,任何知識水平的人,都有汲取知識的權利和自由,只不過在過去,囿於技術和資訊的落後,知識沒辦法做到自由的流動,話語權又被上層的KOL壟斷,大部分人即便是心存好奇心,也無法獲取相應的資訊。

而知乎的努力,是讓知識分享成為普惠大眾的事情,培養年輕使用者獨立思考、認真分享的習慣,成為“新知青年”,並活躍於知乎平臺。

以及

海明威

《流動的盛宴》

裡寫道:“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寫下這段話時,距離他早年駐法擔任記者已經超過了40年,這恐怕是他發自內心的告白。

海明威的形象一半是硬漢一半是文字,但在他生命最後的10年裡,他不得不忍受著病痛帶來的身體上的折磨,硬漢無法忍受年老帶來身體上的衰退,因此選擇了在步履蹣跚之前吞槍自殺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他的形象。

流動中的知識盛宴,不論時間是否久遠,但記憶不會模糊。

新知青年的三觀論

周源相信永恆的力量,之所以叫鹽Club,是因為知識是鹽,鹽是結晶,在《聖經》中有永恆與穩定之意,正如

周源

接受採訪時

的那樣:

“知識成為商品,是一個特別長的賽道”。而這個賽道,也在迎來更年輕的使用者,新知青年”

。某種程度上,知乎正在補齊應試教育中最缺乏的那一個部分,好奇心,而好奇心才是驅動未來發明和創新的溫床和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