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長江流域乾旱持續,將如何影響秋糧產量?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0-12

湖南在長江以南嗎

這個國慶假期,一股寒潮席捲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長江以南多地氣溫持續下探,但這輪冷空氣並未帶來大範圍降水。

中央氣象臺10月6日18時繼續釋出氣象乾旱橙色預警,浙江中部至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部和南部、重慶東南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氣象乾旱,浙江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湖南大部等地有特旱。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7月以來,長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級乾旱日數45。6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罕見的夏秋連旱,將對秋糧產量造成何種影響?

長江流域乾旱持續,將如何影響秋糧產量?

長江武漢段水位持續消退。圖據新華社

結實率降低 南方水稻受旱減產

“水稻是南方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9月底10月初正值水稻抽穗灌漿關鍵期,持續乾旱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都會有所影響。”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舒慶堯告訴天目新聞記者,正常情況下,水稻結實率在80%以上,但今年有不少地區結實率僅有50-60%,部分地區僅有30%左右。

持續的乾旱天氣也使得江河湖泊水位不斷下降。據央視新聞報道,長江流域部分河流、水庫、山塘出現乾涸斷流,江西南昌新建區境內的贛江北支已經斷流40多天,沿岸2萬多畝稻田面臨嚴峻的旱情。

浙江省農科院常規稻育種研究室主任葉盛海向天目新聞記者表示,許多山區田地都依靠水庫灌溉,在降水量不足的情況下,灌溉條件變差,水稻可能面臨枯萎的風險。春花作物如油菜、小麥等的播種條件也不容樂觀,有可能會影響來年作物的生長。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建議農民捨棄部分離水源較遠的稻田,重點保障土質好、灌溉條件較好的稻田,儘量降低乾旱帶來的減產。”葉盛海說。

長江流域乾旱持續,將如何影響秋糧產量?

9月29日,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古城鎮農民駕駛收割機收穫水稻。圖據新華社

為緩解旱情,多地透過打井抽水、應急送水、人工增雨等技術手段。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據該縣農業農村局調查,今年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近77萬畝,受災面積15。4萬畝;其中水稻受災面積1。5萬畝,玉米受災面積0。56萬畝,大豆受災面積0。3萬畝。該縣根據旱情實際,維修提水泵站,加強用水高峰期的排程,並追蹤氣象情況實施人工降雨,多管齊下打響農田“保衛戰”。

秋糧總體情況樂觀 提升抗風險能力勢在必行

雖然乾旱使得水稻等作物的畝產降低,但還不會對今年秋糧總產量造成太大影響。

“在水利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比如浙江的杭嘉湖地區,秋糧的產量還是比較樂觀的。”舒慶堯向天目新聞記者指出,“長江下游地區水稻開花的時間剛好避開了夏天溫度最高的時候,加之積累了比較好的光熱條件,水稻的品質有可能會更好。”

浙江農林大學薯類所及特色旱糧研發團隊負責人陸國權向天目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糧食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加,“非農化”“非糧化”耕地整治效果明顯,間作套種技術的推廣也增加了耕地效益。此外,今年春夏播期間氣象條件較為有利,土壤墒情較好,為秋糧生長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排程顯示,2022年我國秋糧面積超過13億畝。截至10月3日,全國已收穫秋糧4。48億畝,完成34。3%,進度同比快2。5個百分點。

陸國權表示,面對近年來極端天氣強發多發的情況,我們應主動適應氣候變化規律、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提升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根據氣象資料推測,中國很有可能進入南旱北澇的氣候週期。近年來,不僅中國的鄱陽湖、洞庭湖湖泊面積在夏季急劇減少,北半球其他地區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如裡海和鹹海的面積銳減。因此,開發耐旱節水作物的耐旱優質品種、配套相應的節水灌溉技術對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發展十分重要。”

長江流域乾旱持續,將如何影響秋糧產量?

9月28日,鄱陽湖自主航道向碟形湖輸水。圖據新華社

陸國權告訴天目新聞記者,面對不利天氣,應加快節水高效型多熟制糧食生產整合技術的研發,推進農業生產智慧化。對於水稻等喜水作物,需要在水稻需水臨界期保證水分的供應,這樣水稻的產量不會大幅度減少;選育一些耐高溫的水稻品種,提高在高溫脅迫下的水稻結實率。而在灌溉差條件的地區,可適當增加甘薯、玉米等旱糧的種植面積。

據氣象部門預測,短期內湖北、安徽等地伴隨著雨水增多,乾旱將有所緩和,而長江以南的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降雨較弱,氣象乾旱還將繼續發展,當地公眾和相關部門需繼續做好抗旱保墒工作。

(天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