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作者:由 自說文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15

武松的穿著是什麼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淺說水滸》第260期(文/焦目)

當梁山好漢們排了名次和座位後,宋江大擺宴會,與眾兄弟同樂。席間,他還讓鐵叫子樂和趁機唱了一首自己填的《滿江紅》。當樂和唱到最後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時,武松忍不住了,直接開懟: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

其實,對於朝廷降將來說,他們是肯定想招安的,對於李逵等人而言,就不想了。想想也是,他們沒有老小,不考慮以後,在山上吃喝玩樂最舒服。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但不管怎麼說,好漢們最後還是接受了招安。不過,即便招安後,每個人的心思也都不一樣。有人抱怨,有人開心,也有人初心不改,想著早點結束,繼續自己的使命。最明顯的,就是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

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初心不改呢?看看他們徵遼後,接受皇帝封賞時所穿的衣服就知道了。

皇上看了宋江等眾將英雄,盡是錦袍金帶,惟有吳用、公孫勝、魯智深、武松,身著本身服色。天子聖意大喜。——《水滸傳》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注意,這時候梁山眾將剛打敗遼國。他們是在駐軍時,接到宿太尉傳達的聖旨,然後進宮見皇帝。也即是說,他們剛從戰場下來。另外,書中也說過,宋徽宗“命黃門侍郎宣宋江等面君朝見,都教披掛入城”,說明好漢們都該穿著戰袍鎧甲。

可為何吳用、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都沒有穿戰袍呢?

吳用是個文人,軍師型人物,本就不需要上陣,他的本色服飾一直都是儒將打扮,綸巾羽服,所以他沒有穿戰袍。他的服飾與本心無關,只是表明身份。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公孫勝是道家弟子,法術高強,根本沒人能傷的了他。他基本上不出手,一旦出手,基本都是破對方的法術,或者進攻對方的法術大師。理論上來說,他可以穿任何衣服,但他屬於道家,所以一直穿道袍,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心跡——從未留戀戰場、官場,此心只歸道家。自始至終,公孫勝都是這樣的人,他初心從未改變。

魯智深是佛家弟子,不過他最初是軍官,後來打死鄭屠才被迫做了和尚。按理說,魯智深落草後,完全可以恢復以前的模樣,但他沒有這麼做。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實際上,從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到上梁山、受招安,中間過去了好幾年,魯智深的頭髮早已經長出來了,可書中他一直都是和尚模樣,這是為何?也許魯智深並不想還俗,所以自己還是會常常剃髮吧。畢竟,他註定是要成佛的人。可以說,從魯智深披上佛衣之後,他的初心就定了,所以上了梁山、上了戰場他依然還是大和尚。

武松本來是都頭,後來因為迫於官府通緝,不得不做了行者,也算是佛門中人,只是沒剃度。其實武松上了梁山,得知宋江總要招安後,心就死了。後面他斷臂出家,只是找個藉口,他和魯智深一樣,初心不改。

事實上,招安成功時,作者就已經暗示,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是絕對不會做官的,因為他們第一次朝見皇帝時,依舊是本色服飾。

招安後,為何說公孫勝、魯智深和武松不改初心?看他們衣服

惟公孫勝將紅錦裁成道袍,魯智深縫做僧衣,武行者改作直裰,皆不忘君賜也。——《水滸傳》

當時皇帝賞賜了108將紅綠錦袍,其他人都穿了,唯獨他們仨把錦袍改成了僧袍道袍。一方面是表示對皇帝尊重,畢竟還穿著皇帝賞賜的錦袍;一方面表示不忘初心,所以對錦袍做了修改。

所以,征討方臘後,眾人要麼做官,要麼歸隱,要麼出海,但唯有公孫勝、武松和魯智深三人絲毫未變,繼續做道人和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