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薩達姆被絞刑前,提出3個要求,前2個讓人心酸,第3個讓人敬佩!

作者:由 貓眼觀歷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15

薩達姆為什麼會被絞刑

2016年伊拉克時間6點5分,所有人都一臉沉重地看著電視機。在電視機中,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白鬍子的中年男性正在被兩名套著黑頭套的人套上絞繩。而這名即將被執行死刑的人就是曾經伊拉克的掌權者——薩達姆。

薩達姆被絞刑前,提出3個要求,前2個讓人心酸,第3個讓人敬佩!

被送往刑場的薩達姆雖然知道自己即將走向死亡,但是眼神中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恐懼,他從監獄出來時已經將自己的頭髮和衣服整理乾淨,手拿著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一臉平靜地任由行刑者擺弄。除了行刑者外,伊拉克的一些政府高官以及薩達姆政黨的議員以及他的親屬都被要求過來觀看,看到一臉悲傷的親朋,薩達姆最後深情地看了一眼他們說道:“你們不要害怕。”

窮小子的逆襲

薩達姆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他從一名窮困潦倒的農民成為伊拉克的第五任總統,這其中除了運氣以外更多的還是他個人的努力。在成為伊拉克總統以後,薩達姆積極改善國家落後的經濟面貌,他上臺後首先就是將西方國家把持的石油開採公司全部劃分為國有,並且利用國內豐富的石油資源開辦工廠,解決伊拉克的就業問題。

薩達姆被絞刑前,提出3個要求,前2個讓人心酸,第3個讓人敬佩!

在薩達姆執政初期,伊拉克的國民人均收入達到歷史最高點,甚至與當時的美國不相上下。除了經濟政策以外,薩達姆還在國內推行義務教育和免費醫療,免費住房這種高福利的政策,更是讓許多西方國家震驚。這就讓原本將近一半文盲的伊拉克,在薩達姆執政幾年以後所有適齡兒童都會得到相應的教育。免費醫療的推動也讓伊拉克的人均壽命大大提高,免費住房讓人民對國家沒有太大的意見。總體來說,薩達姆的這些政策極大穩定了伊拉克的局面。

這樣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太久,看到穩定的伊拉克,薩達姆又開始躁動起來。不僅頻繁對外發起戰爭,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打嘴炮,還鎮壓國內的反戰運動。這一切彷彿就已經開始註定薩達姆的結局,在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以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終於找到了對薩達姆動手的藉口,他們在高科技裝備和作戰理念的加持下很快就擊潰了薩達姆引以為傲的軍隊,而薩達姆眼看敗局已定也悄悄地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在老家地窖被捕

當人們再次發現薩達姆時已經是2003年的12月13日,當時美軍在薩達姆老家的一口農村地窖中發現了他。當時負責抓捕的美軍士兵在回憶當時的抓捕情景中說道:“薩達姆藏身的地方只能容納一個人,抓捕時薩達姆並沒有和他隨從那樣進行抵抗,彷彿已經認命一樣。”

薩達姆被絞刑前,提出3個要求,前2個讓人心酸,第3個讓人敬佩!

薩達姆被美軍抓捕以後並沒有當場對他進行審訊,反而是將他送到醫院做完檢查以後送到監獄裡單獨關押。等到一切準備好以後,薩達姆才被押到特別法庭進行公開審判。在這場審判中,法庭指控薩達姆曾經對一個村莊的143名平民展開血腥屠殺,以反人類罪判處薩達姆絞刑。薩達姆聽到這個結果以後立刻表示抗議,他在法庭上高呼:“我是一名伊斯蘭戰士,我應當被槍決”

薩達姆被絞刑前,提出3個要求,前2個讓人心酸,第3個讓人敬佩!

臨刑前的三點要求

薩達姆的高呼並沒有讓法庭改變意見,於是就出現了開頭上那一幕。在與親友告別以後,薩達姆曾經對行刑者提出了三點要求。首先第一條就是給他一支香菸,這並不是薩達姆想表演英雄落寞的戲碼,而是在行刑前一夜,美軍看守為了折磨薩達姆並沒有給他提供食物,更不允許薩達姆休息,這就讓薩達姆在行刑時十分疲憊。他想要抽一根提神,讓自己在親友面前不以狼狽的模樣告別。這個要求讓存心使薩達姆難堪的美軍直接拒絕,這就讓在公眾面前的薩達姆看起來沒點精神,彷彿一具木偶一般。

第二條要求薩達姆在走出監獄時提出的,當時的薩達姆衣衫襤褸,所以薩達姆便向看守提出給他一件西服外套,讓他在公眾面前保持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最後的“體面”。這個要求得到了美軍的同意,畢竟讓薩達姆的形象好看一些,也能滿足美國政府“尊重”人權的面子。

薩達姆被絞刑前,提出3個要求,前2個讓人心酸,第3個讓人敬佩!

第三條薩達姆則要求在執行絞刑時不帶頭套,薩達姆想要透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決心,並且這其中還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避免自己因為帶頭套而被美國以“行刑時換人”的理由大做文章,讓伊拉克再次因為他陷入戰火之中。

薩達姆的三條要求,讓我們看到一個小國領導人的悲哀。薩達姆執政初期的表現也能夠證明他心中是有人民的,但是從美軍展示了他豪華的住宅,讓我們不禁想起“屠龍少年變成惡龍”這句話。而最後的那一個要求,算不算是“惡龍”為保護國家所做出的最後一點努力呢?

編者簡介: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可以微信搜尋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一起探討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