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作者:由 苗馨影視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2-04

陳友諒做過皇帝嗎

小時候盛夏的夜晚,一個村居墩臺人們都喜歡搬個竹椅子,就坐到某一個大水面的岸邊乘涼,這就是天然的空調。村民們坐在一起談地說地,論古道今,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記得有一首民謠"荷葉林荷葉林,下面ku(方言字音,有蹬著之意)著兩個人",記憶猶新,一直認為不過是一首普遍的韻律兒歌而已,真不知道這裡面隱藏一段悲壯的歷史!原來歷史書上高大上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就曾經生活在 這片熱土上,無比自豪,更多的惋惜。歷史是清白的,賬可以這麼算:

一、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三足鼎立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元朝蒙古統治者橫徵暴斂,將各民族分為不同等級,殘酷剝削漢族群眾,百姓怨聲載道,元朝中後期,漢族人民揭竿而起,敲響了大元滅亡的喪鐘。

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密謀率教眾發動起事,但事洩,韓山童被捕殺,於是劉福通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南方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1363年,北方紅巾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蒙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徐壽輝起義,加入紅巾軍的陳友諒,先是殺了以“倪文俊謀害徐壽輝”的理由,殺了倪文俊,之後,又殺了徐壽輝旗下重要將領趙普勝,最後,殺了“天完王”徐壽輝,取而代之,得到了這支自稱“天完”的隊伍的控制權,並自立為皇帝。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當時朱元璋駐守的城池為金陵,陳友諒駐守在江州。還有張士誠駐守在平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兵力上和實力上,陳友諒有60萬大軍,朱元璋有20萬大軍。

二、漢皇陳友諒故里

明洪武五年編修的《明太祖實錄》:“友諒者,沔陽玉沙縣人。”經考辨古玉沙縣,“乾德三年﹙965年﹚分監利東部和沔陽南部之白沙徵科院另置玉沙縣,治所在監利東境玉沙埠﹙今屬監利市周老嘴鎮﹚,同屬江陵府。熙寧六年﹙1073﹚並玉沙入監利縣,元佑元年﹙1086﹚復玉沙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併入沔陽州。”

結合現在的監利市的版圖,原先的“沔陽南部之白沙徵科院”併入沔陽州,剩下的部分仍迴歸監利,從此就沒有“玉沙”縣名了,顯然陳友諒的出生地與現在的仙桃市早就沒有毛線關係了,一毛錢的關係是斷章取義的“沔陽州”管轄,因為那個時代監利曾短暫稱為“復州”,兩個州之間就沒有“玉沙縣”存在的必要了,依古代州郡制度才撤除這個縣制的。

陳友諒,1320年5月5日出生,玉沙縣人,今湖北省荊州市監利市柘木鄉陳家棚人氏。漁家子弟,少年讀書習武,成年玉沙縣裡任小吏,後來參加紅巾軍。疾惡如仇,胸有大志,

敢作敢為

。陳友諒與張定邊、張必先等人歃血為盟,翻天起兵。1360年建立大漢政權,自立為帝,稱漢皇。積極推行屯田制度,士兵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愛戴。1363年10月3日,在與朱元璋在鄱陽湖的終極決戰中,不幸身中流矢而亡,歸葬武昌蛇山。陳友諒是中國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稱帝不到四年時間就殞命戰場,留給監利許多遺憾。朱元璋為了斬草除根,派自己的親侄坐鎮監利,屠殺十八年,滅絕當地人種,從江西移民到監利換人種,血雨腥風抹去陳氏歷史的印記,大部分人躲在湖面荷葉底下,未免逃脫,鮮血染紅湖面,屍骨塞滿溝壑。只有一對兄妹沒有和大部分人在一起,躲在野獾子洞中才倖免於難,給監利帶來了慘痛的一頁。如果陳友諒一舉成功,中國歷史就將改寫,朱元璋曾這樣評價陳友諒:“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

三、作為陳皇來說應該反思:

稱帝過早。看看老朱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吧,稱帝過早等於“木秀於林”。當過小吏,轉身就坐上龍椅,幸福來的太突然了,高風險高回報喲,老陳有點太草率了。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心狠手辣:殺倪文俊,殺趙普勝,最後殺徐壽輝,取而代之,得到了隊伍的控制權,部分軍士口服心不服;還會有人投降於你嗎?這是典型渾招之一,也是人格的缺陷。

智囊團人員不足。朱元璋有限公司裡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宋濂等人的協助;陳友諒與張定邊、張必先等人歃血為盟,“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人”都沒有找齊,這活怎麼幹?找不到一個軍師,說明陳皇性格缺陷不善於籠絡人才,三國的故事不就在這裡才演完嗎?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出師無名。陳友諒原先是徐壽輝的部下,1360年以“負荊請罪”之計反殺徐壽輝奪取政權,並登基稱帝,國號漢,坐享皇帝寶座。坐擁兵力60餘萬。朱元璋原是郭子興的義子,郭子興陣亡後接替父印統帥義軍,後來還把郭子興最醜的女兒娶了當上皇后。坐擁兵力20餘萬。戰鬥力體現在軍魂上,明眼可知戰爭的最後結果。

指揮不力。1363年,陳友諒準備了足足有6個月之久,打造了數百艘樓船,均高數丈,每艘船都有三層,發兵號稱60萬,圍攻洪都,計劃拿下洪都城只需10日。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洪都原本屬於陳友諒,因部下胡廷瑞軟弱獻城於朱元璋而失陷,原名龍興,朱元璋後改為洪都。洪都為當時江南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距離江州才一百多里,是拱衛都城江州的要隘,進可以端老朱的老窩,退則自己的老窩很難保。

不熟悉對手。老朱命其侄朱文正駐防洪都,當時兵力2萬餘,而陳友諒率領60萬大軍,在力量對比

懸殊

的情況下,雙方圍繞洪都展開了激烈的攻奪,陳皇一直認為朱文是一個花天酒地、毫無將帥之才的公子哥,最終以朱軍堅守85天,陳友諒不得已撤圍,朱軍獲得戰略性勝利宣告結束。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驕奢橫蠻。1363年,鄱陽湖決戰之時,陳友諒時年四十四歲,正當壯年,高樓鉅艦,號稱六十萬人。陳友諒生活在大湖邊,摸魚撈蝦,深諳水性,訓練水軍一套一套的。而朱元璋的戰艦小,且兵員不善水戰,可是,最終的結果?

陳友諒做皇帝的條件確實比朱元璋優越很多,讀過書,當過官,扛過槍,下過海;人家朱元璋,從小缺衣少食還到處討飯,放過牛,當和尚,兩人地位懸殊,在暗地裡較勁了多年。

只差一點就王者天下漢皇陳友諒

陳皇,即使稱帝后你就趴在江都那裡一動不動,老朱也不會馬上來收拾你,或是不敢來;洪都之戰後,你遷都到玉沙縣老家唄,誰敢來打你?那時候八百里洞庭湖和洪湖連在一起,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從柘木鄉陳家棚撤退到湖裡那不如青龍下海?你會只當三四年的皇帝殞命沙場?或許早已大漢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