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怎樣理解“雲遮月”與“腦後音”?

作者:由 梨園雜志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12-10

腦後音唱法是什麼意思

今日推送之《雲遮月與腦後音》,錄自《立言畫刊》1939年第61期,作者劉步堂。“雲遮月”和“腦後音”都是京劇老生唱腔中形容發聲方法的名詞,早年一般劇評認為,老生嗓子以具有此二種特點為最妙。

雲遮月、腦後音,是梨園界內行的兩種名詞,指嗓音而言,究竟這名詞創自何人?不得而詳焉。

何種嗓子屬於雲遮月,何者屬於腦後音,按一般人的講解法如下:雲遮月由字面上解釋,“嗓子初唱之先彷彿有痰堵著一樣,總不響亮,如同月光被雲彩遮住的,以後越唱越亮,又如同雲被風颳散,光明全部現出”。

老伶工龔雲甫晚年即是這種嗓子。當他在民初隸屬鴻慶班與劉鴻聲合作之時,每唱必露出如此的現象。一出場的頭一段,往往有人替他擔憂。唱過兩段以後,沙音全無。有一次剛剛唱完了《釣金龜》接著和劉鴻聲又配了出《轅門斬子》,乙字調的高弦,並不覺得吃力。以上這種解釋,已成了人云亦云的定義了。

怎樣理解“雲遮月”與“腦後音”?

龔雲甫、慈瑞泉之《釣金龜》

除此以外還有譚鑫培的低聲,亦可算是雲遮月。最顯明的例子,《碰碑》中之“盼姣兒不由人珠淚雙流”與《探母》中“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離散”的“不由人”及“失群”唱時往下壓,露出蒼老微帶沙啞之音,如月亮衝破浮雲之象。《失街亭》引子“ 兩代賢臣”亦是低唱。今之學譚者多如過江之鯽,能仿得神肖者不多。吾人試哼效之,此種地方高唱甚易低唱極難。餘叔巖留聲機片《摘纓會》“ 興兵亂上”就是如此唱法,從此處仔細推敲推敲即可知雲遮月之所謂雲遮月矣。

腦後音三個字,亦可以由字面講解,即發音時由丹田(即小肚子)用全力噴出,音似乎緣著脊骨上行,末後從腦後經過頭項部傳至喉嚨或入鼻音。汪派唱腔,多用此,由王鳳卿壯年時可以聆到。

怎樣理解“雲遮月”與“腦後音”?

餘叔巖之《珠簾寨》

總之譚音為雲遮月,此種音發自丹田,從人身體之前部輸送至喉,利用兩顎相錯而出腔,故學譚的人唱戲大都有嘴歪動之現象,清唱時即可看得出來。腦後音發自丹田,由人身之背部經過後腦勺而至於鼻或嘴,唱時非憋不能出音,是以常有搖頭眉眼亂動之病。

譚汪死後餘叔巖、王鳳卿繼之,餘王匿跡,再求其他,尚未得相當者,望方家教我!

(《立言畫刊》1939年第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