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盼豐收

作者:由 IT之家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12-11

喜盼豐收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二月初二,“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龍抬頭”就是農曆二月初二,又稱“青龍節”、“春耕節”,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從冬眠中醒來,人們期望有龍出來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盼豐收

龍抬頭節日

二月初二之所以被叫做“龍抬頭”節日,在古代有氣天象方面的解釋。古人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週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執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7個宿。對這28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徵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週期和方位正與一年之中的農時週期相一致。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盼豐收

而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後,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後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託,衍化成“龍抬頭節”了。

歷史傳說

二月初二龍抬頭,傳說是堯王的誕辰。堯王的父親帝嚳(帝俊)共有四個王妃:姜嫄(jiāng yuán)、簡狄(jiǎn dí)、慶都、常儀。其中慶都因為一直沒有兒子而煩惱。有人告訴她,神母廟求子很靈驗,慶都便在元宵節的晚飯後,去廟裡擺上供品,祈求神靈賜子。

另一方面,有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有一條赤龍不忍看到人間受苦,私下裡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把赤龍壓在了一座山底下。百姓為赤龍求情,玉皇大帝說:“除非金豆子開花。”到了二月二這天,不知從哪裡來了個老媽媽,一個勁地喊:“賣金豆子!”人們很納悶,買回家一看,是些黃豆。這些黃豆放在鍋裡一炒,噼裡啪啦地開了花。玉帝得知,只得把那條赤龍放了出來,貶下凡間。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盼豐收

而這時,慶都從神母廟求子後,就天天盼著好訊息。一天夜裡,她夢見一條赤龍追隨,從此,就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先是電閃雷鳴,後又豔陽高照。院子裡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勳,就是後來的堯王。堯成為帝王后,每到二月二這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也就是“春耕”、“龍抬頭”的習俗。

歷史發展

關於藉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活動的記載,最早可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書中提到舞龍求雨的活動。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有專門活動。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盼豐收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元朝以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

傳統習俗

炒玉米、炒黃豆

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炒黃豆,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炒黃豆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剃龍頭

指二月初二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盼豐收

開筆寫字

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