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徐福東渡”到底是從哪裡出發?

作者:由 隨心而動愉悅而行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2-24

方丈山是什麼山

徐福自徐山起航說,是流傳最久、史書記載最多的少數人海地點之一、影響極大。

其主要依據為:北宋《太平寰宇記》引《三齊記》雲:“始皇令術士徐福入海,求不死藥於蓬萊方丈山,福將童男童女二千人於此山集會而去,因曰徐山。”元人於欽所撰《齊乘》也記載有:“又東徐山,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二千人會此入海採藥不返。”民國年間成書的《增修膠志》轉引《三齊記》也說:“小朱山又東徐山,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二千會此,人海採藥不返。”這些記載均證明,徐山為徐福入海求仙之地。從位置看,徐山位於膠州灣南側,距徐福活動中心琅邪不遠,從此招募童男童女、百工、神射手等起航東渡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從自然條件看,這裡有茂密的山林和優良的港灣,也具備製造和停泊船隻的條件。但是也有學者指出,徐福從徐山起航東渡的記載主要源於《三齊記》,而此書成書時間不詳,可能為晉人所著,而這時已離秦朝有數百年之久,這一說法很可能是源手民間傳說,從而以訛傳訛。而“徐山”地名的出現,據確切考證最早見於唐代時的《隋書·地理志》,而這時距離秦朝已經近900餘年,由此史書上記載的徐福自徐山起航東渡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甚至有學者指出,徐山是因三國徐庶而得名,當地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徐麻推車到此,在西山的山洞中住過,故名徐山,至今這裡流傳有“徐庶不離帽子峰”的諺語。由此,也有人認為徐山稱呼的由來與徐福也許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另外,當時徐山周圍窮鄉僻壤,徐福沒有必要捨棄距離這裡不遠的琅邪,而專門跑到這裡徵集人員、物資,進行東渡。至於良港和山林也並非該地獨有,不能作為徐福由此東渡的確證。因而徐福東渡自徐山起航的說法,也並非定論。

琅邪(山東省膠南市西南)是目前多數學者認可的徐福東渡起航港。首先,琅邪在當時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在春秋時期,琅邪就一度是強大的越國的都城;戰國時,琅邪更是齊國大邑,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是少有的富饒之地;秦統一後,琅邪仍為當時全國少數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36郡中唯一瀕海的郡治所在。因此琅邪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人口資源豐富。而這些條件對“費以鉅萬計”的徐福東渡物資的籌集、人員的招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次,除琅邪山外,附近還有徐山以及大小珠山等,山上有著大量的優質木材,具備打造木船的充足條件。再者,琅邪自春秋以來就是優良港灣和海軍基地,秦統一後,琅邪港北接齊、燕,南連吳、越,附近屬花崗岩侵蝕性海岸地貌,水深港闊,起航條件極佳。從《史記》記載看,琅邪一直就是徐福海上求仙的活動基地,他第一次向秦始皇上書就是在琅邪,蒙準後,所有出海的準備工作也自然會在所有條件都具備的琅邪進行,並由此起航。

第二次徐福透過“大鮫魚”騙過秦始皇后,始皇“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芝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也就是說秦始皇和徐福船隊一起自琅邪起航北上到榮成山,沒有見到大魚,一直到“芝罘”,才射殺了一巨魚,寓意為求仙船隊,掃除攔路惡神。之後,他與徐福在芝罘別過,徐福踏上了東渡之路,並從此杳如黃鶴。因此從《史記》記載來看,徐福就是在琅邪港第二次出海東渡的。這一觀點為多數學者所認可,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仍有待進一步論證,以取得一致意見。